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本院阴沟肠杆菌临床抗生素耐药率,了解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本院分离的189株阴沟肠杆菌细菌耐药,选取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行经典Hodge法鉴定产Ampc酶菌株,PCR扩增阳性菌株Ampc酶基因。结果 18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药敏结果显示对头孢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普遍高敏,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17.46%;Hodge法确证实验表明33株可产AmpC酶,PCR扩增出DHA基因型17株,ACT-1型13株,ADC型3例,ACC型和MOX型未检出。结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现象较为严重,本院大多为DHA和ACT-1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从本地三级医院收集的9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抑制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PCR法确定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基因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株47株(耐药率为50.5%),耐碳青霉烯类56株(耐药率为60.2%)。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碳青霉烯酶抑制法检出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55株,检出率为98.1%(55/56)。在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TEM-1基因、PER-1基因、OXA-23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0%、42.9%、80.4%、73.2%、64.3%,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碳青霉烯酶抑制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常规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表型检测方法;目前本地OXA-23和TEM-1型碳青霉烯酶以及Ⅰ型整合子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和对碳青霉烯酶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南省昆明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云南省昆明地区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5株。应用改良Hodge试验、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2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90株(88.4%)检出OXA-51基因;150株(69.8%)检测出OXA-23基因,其中140株OXA-23表达菌在改良Hodge试验中为阳性;12株(5.6%)检出VIM基因且EDTA协同实验均为阳性。RAPD技术将21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A型为主要克隆。结论 OXA-23和OXA-51是本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已出现VIM型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院内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产气肠杆菌临床耐药情况,并做产AmpC酶基因型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本院132株产气肠杆菌科室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筛选出产AmpC酶菌株,PCR检测相关酶基因表达。结果菌株大多来源于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标本,分别占比38.64%、26.52%和16.67%;本院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耐药率分别高达84.09%和78.03%,其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29.5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3.18%和94.70%;共检测出32株表达AmpC酶基因,其中ACT-1型25株,DHA型5株,ADC型2株,未检出ACC型和MOX型。结论产气肠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峻,本院产AmpC酶菌株大多为ACT-1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ADC型AmpC酶基因的检出.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分离的39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ADC型AmpC酶基因.结果 3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5.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0%,39株鲍氏不动杆菌全部检测到ADC型AmpC酶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头孢菌属的耐药可能与其产ADC型AmpC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本院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耐药情况,研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相关基因表达,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直接依据。方法取本院2014年-2017年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菌株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PCR扩增经改良Hodge试验验证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相关酶基因初步分型。结果共分离出266株菌株,大多来自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肝胆外科;Hodge确证试验共得到21株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其对头孢类抗生素、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46%、76.92%和30.77%;21株产酶菌株PCR扩增出20株KPC基因,1株NDM-1基因。结论本院筛选出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主要为KPC基因型,为造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AmpC酶的耐药基因型。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结果:97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33株(34.02%);AmpC酶筛选阳性16株(16.49%),筛选阳性菌株经三维试验证实为AmpC阳性9株(9.28%);9株AmpC酶阳性菌株经接合试验得到9株接合子,经PCR测序证实此9株接合子与原菌株表型基本一致。9株AmpC酶阳性菌株均为ESBLs阳性菌株,基因型均未检出AmpC单独阳性株。AmpC酶阳性株的基因型:7株为DHA型,2株为CIT型。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及AmpC酶产生率较高,AmpC酶以DHA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从临床分离的4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不产ESBLs;有22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39株菌为阳性。结论本次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DNA上普遍存在有ampC结构基因,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AmpC酶所致,而与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9.
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探讨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6月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179株,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查;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及ERIC-PCR分型以阐述其耐药分子机制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7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9.2%、48.0%、45.3%、6.7%和7.8%,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74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菌携带OXA-23基因;接合试验证实碳青霉烯酶基因不能经质粒转移;ERIC-PCR分型发现,74株菌分为4个基因型且在医院内多个科室克隆传播。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较多,OXA-23基因是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产酶菌株的克隆传播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金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18-4820
目的:探讨阴道炎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ADC基因的变异情况,为进一步分析耐药基因和耐药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011年7月~2013年12月选择阴道炎妇女72例,分离病原菌后进行8种药物的耐药分析,然后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ADC基因的变异检验。结果:检出30株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产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而对青霉素类和二代头孢类药物最高。检出ADC阳性11株,占36.7%;其中同时携带ADC、DHA基因8株,同时携带ADC、DHA和EBC基因2株,同时携带ADC、EBC基因1株。结论:阴道炎的病原菌多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时产ADC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菌株较多,为此临床治疗应根据其耐药分布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其产AmpCβ酶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新生儿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9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是否产AmpC酶。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35.8%(39/109),产AmpC酶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92.3%-10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7.6%-33.0%,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株。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率较高,其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加强AmpC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AmpC酶分布情况.方法 测定20株分离自烧伤科的鲍氏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了染色体型(ADC)和质粒型(DHA)2种AmpC酶基因检测,并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除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均>85%,PCR检测ADC基因19株(95%)呈阳性,而DHA基因均为阴性;部分ADC阳性产物经测序比对与ADC基因EF546445相同.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药耐药非常严重,染色体型AmpC酶ADC在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现状与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对其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以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结果9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金属伊内酰胺酶(MBLs)菌株占94.79%(91株);产AmpC酶菌株占36.46%(35株),产质粒型AmpC酶菌株占35.42%(34株),产诱导型AmpC酶菌株占26.04%(25株)。多粘菌素B对产MBI。S、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71%、88.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产MBLs及产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65%与41.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率高,多种酶并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对产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应谨慎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建议选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创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科室以重症监护室为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23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16.2%,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的明显增高,治疗首选泰能。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方法 收集6省市25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结果 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两个含舒巴坦制剂耐药率分别为68.0%、54.2%,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最低为10.8%,对米诺环素耐药率75.9%,对妥布霉素耐药率87.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中303株菌株属于6个广泛流行的克隆株;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322株携带OXA-23基因,全部携带OXA-66基因,314株菌株OXA-23基因上游榆测到插入序列ISAbal,13株OXA-66基因上游检测到ISAbal;287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全部耐药的菌株巾有221株携带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冈.结论 OXA-23组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插入序列ISAbal在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对哑胺培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基因在中国哑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广泛;克隆播散是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头孢菌素酶(AmpC酶)基因,从而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敏感测定;采用多重PCR检测25株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AmpC酶相关耐药基因(16S rRNA、OXA-23、OXA-24、OXA-51、OXA-58、ADC、DHA、ISAba1),并对耐药基因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ICU患者感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携带OXA-23、OXA-51、ADC基因,21株携带插入序列ISAba1;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OXA-23、OXA-51、ADC分别与NCBI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0%。结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ICU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且为同一克隆株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NDM-1基因,了解本院NDM-1超级细菌的流行情况。方法从2011年3-9月期间分离的1 430株细菌中挑出耐亚胺培南50株非发酵菌(34株鲍曼不动杆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卫生部推荐产NDM-1酶细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操作,包括K-B法、改良Hodge试验、PCR扩增法。结果通过K-B法,50株菌株亚胺培南抑菌圈直径≤10 mm;经改良Hodge试验后得出50株待测菌为碳青霉烯酶阴性;PCR法得到的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未显示目的基因条带。结论产NDM-1酶的超级细菌在本院暂不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及其基因型别。方法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 801株,经药敏试验筛选出耐药性高的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细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并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别。结果 1 80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783株(43.48%)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中4株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改良Hodge试验初筛出2株耐药菌株,经PCR扩增证实为碳青霉烯酶blaKPC-2基因。结论该院已出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南昌地区4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用K-B法测定南昌地区临床分离的4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对扩增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网上相似性检索确定其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4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7%、52.2%、74.0%及76.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有8株菌对10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46株鲍氏不动杆菌金属酶表型筛选试验均为阴性,PCR扩增后有32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出IMP、VIM、OXA-24基因;产OXA-23型鲍氏不动杆菌株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结论 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南昌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因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作为这部分菌株感染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了解其耐药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和永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7~12月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样本中分离的97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产AmpC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分析,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产AmpC酶菌株;采用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AmpC酶基因型别。结果 97株肺炎克雷伯菌经头孢西丁敏感试验选出疑产AmpC酶菌株21株,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有15株,21株疑产AmpC酶菌株经PCR检测有15株菌株显示阳性,经DNA测序证实均为DHA-1型AmpC酶。结论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表型与基因型不完全相同,二者的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同时存在差异,应以PCR扩增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