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CHB患者进行性肝病和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然而, 目前所有的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而不能彻底清除HBV, 因此, CHB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生的治疗。坚持抗病毒治疗对于实现CHB患者长期临床获益和预防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性至关重要。现使用PubMed和Scopus进行文献检索, 检索词包括乙型肝炎、依从性、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和耐药, 分析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CHB治疗的影响, 探索可以提高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中等流行区,现有的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 000万例。HBV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病原因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根本~([1])。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从而抑制疾病进展,因此能改善预后,推迟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有安全、有效、易行的优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转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大约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2])。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从而延缓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进展。目前5种核苷类似物(NAs)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虽然NAs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但大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为我国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类型,现阶段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药物治疗一直是我国临床治疗CHB患者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两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但作用的靶位不同,在疗效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随着两种药物在CHB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时间的延长,两种药物的应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核苷类药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1,(2):181-181
PEG-IFN通过免疫调节及直接抗病毒达到持续治疗目的核苷(酸)类似物则是通过抑制病毒聚合酶活性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的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位点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君  唐红 《肝脏》2009,14(4):342-34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全世界约有3.5亿感染者。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是引起我国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核苷类药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强,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目前在我国正式上市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共有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随着核苷类药物的广泛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株的不断出现,使治疗远不能达到理想疗效,因此HBV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节治疗: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2008,21(4):200-202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其中核苷类似物主要抑制HBV复制;普通干扰素以抑制病毒为主,兼有免疫调节作用。值得关注的是长效干扰素(PEG—IFNOt2a)在5%-8%的HBeAg转阴并发生HBeAb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HBsAg血清转换,显示其可能具有通过诱导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的作用。由于目前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在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扰素自成功应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来已经20余年,是国内外公认的对HBV、HC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抑制HBV、HCV,以减轻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防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特别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 一、慢性乙型肝炎 近年来核苷类药物进展迅速,拉米夫定(lamivudine)能迅速抑制HBV DNA,已在临床普遍应用,但IFN α仍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 1.应严格掌握干扰素治疗适应证:处于 HBV复制期( HBeAg、H…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经治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泛指有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初治药物本身或停药或由于其他原因使病情复发而需要再治疗。我们要讨论抗病毒治疗类型以及对后续再治疗的影响,既往抗病毒治疗应答对再治疗疗效的影响,经治患者常见的几种再治疗方案与影响疗效的因素,如初次治疗使用核苷类药物,再治疗时采用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初次治疗使用核苷类药物,再治疗时换用其他核苷类药物,再治疗时换用或者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等问题。本文还总结了经治患者再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却无法彻底根除HBV,无法阻止低病毒载量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近年来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阐述了中药抑制HBV复制,降低HBeAg含量,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及机制,提出中医药可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近10年.从1998年拉米夫定到2003年阿德福韦酯,再到2006年恩替卡韦和2007年替比夫定,乃至不久后的替诺福韦、克拉夫定、恩曲他滨等药物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业已证明,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已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获得巨大进展.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同,其耐药性的产生也引起高度重视.单一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可使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达到持续抑制HBV复制这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不论是乙型肝炎还丙型肝炎均己取得很大进展.就乙型肝炎而言,近来己有6种核苷(酸)类药物用于临床,但是各国的治疗指南中仍采用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病毒,长效干扰素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和抗肿瘤效果,是常用的抗病毒方案之一~([1]),但由于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类流感样症状,乏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等~([2]),临床使用常常受限。部分患者甚至因为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3]),部分患者为了坚持治疗不得不忍受干扰素带来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4])。近年,笔者应用自拟补肾健脾方减轻长效干扰素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0%~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对于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干扰素应答率低,单用一种核苷(酸)类似物疗效不稳定,耐药率高,进而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初始联合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不仅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远期疗效,还能预防耐药的发生,为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1]),每年约有2%~1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硬化~([2]),而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核苷类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新型抗艾滋病病毒类药物不断出现,为治疗提供许多新的选择方案~([1])。研究显示~([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HIV/AIDS)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临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单纯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理想,只有进行综合干预,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本研究对抗病毒综合干预治疗方案对HIV/AIDS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α作为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疗程相对较短,耐药率低,但疗效仍不够理想,总的持久应答率仅为40%[1].核苷类药物疗程虽相对较长,但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适用于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类似物的选择,目前各类慢性乙型肝炎指南中尚无推荐方案.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相比,替比夫定具有强效抑制HBV复制及HBeAg血清转换率高等双重特点[2].本研究对干扰素α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选用序贯替比夫定再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立民  辛涛  刘玉兰 《肝脏》2004,9(4):280-28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才可提高抗病毒效果,并促进HBeAg清除及血清学转换,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被证实有抗病毒疗效的α-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率仅为30%~50%。另一类最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是新一代核苷类衍生物,此类药物可以口服且吸收良好,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使肝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减少,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达到HBeAg转阴和/或血清转氨酶复常及肝组织病理改善的目的。α-干扰素与其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核苷类药物是核苷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用药临床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干扰素α仍然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使用不方便、不良反应较大,不宜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而所有已经上市的以及正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制剂均是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发挥其抗病毒作用,还难以达到彻底清除病毒,需要长期治疗达到最大限度地抑制HBV复制.联合用药目前处于探索研究中.医生需要根据病毒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对抗HBV治疗的应答、耐受性以及心理健康等拟定出更科学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