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三者共同发生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手术治疗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共同发生的男性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此病例左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与扩张迂曲椎一基底动脉压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消失,血压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左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三者共同发生患者少见,其与血管压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疼痛及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抽搐)等疾病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治疗,观察血压变化来描述延髓腹外侧微血管减压术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我们通过对将近年来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疼痛及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观察术中术后血压的变化,结合国内外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影像学研究进展、外科治疗等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延髓腹外侧微血管减压手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治疗作用.结论 随着基础研究和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对于内科联合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外科技术进行延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探讨临床高血压病新的、有效手段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机制。方法报告1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男性病人,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与相应脑神经根部动脉性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极为罕见,其与脑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显微血管减压术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临床录像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与联带运动相关的3个解剖部位(额部、眼部及口部),观察3个联带运动动作(眉弓抬高、眼裂缩小、口角牵动)及5个自主动作(抬眉、皱眉、闭眼、示齿及噘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人口学特点、联带运动临床特点、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及个数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发病年龄(56.07±12.40)岁,病程(54.90±59.96)个月。针对47例5个基本动作完备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联带运动类型相关分析,其中口-眼联带运动模式最常见[55.32%(26/47)],噘嘴是最容易引起联带运动的自主动作[55.32%(26/47),P0.01],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57.45%(27/20),P0.05],其中噘嘴引起睑裂缩小是最常见的联带运动类型[55.32%(26/47)],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和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同时联带运动个数多少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发生占一定比例,其中噘嘴引起的睑裂减小、噘嘴引起的眉弓抬高、闭眼引起的口角牵动是最常见的三种联带运动模式,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可为临床上联带运动的识别和面肌痉挛精细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联带运动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临床中应该重视对其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指导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术中监测异常肌电反应,随访分析术后疗效。结果19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18例,部分治愈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4年,治愈率为94.7%,有效率为100%,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评价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面肌痉挛也称面肌抽搐,受神经激动、疲劳过度因素影响,虽然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6—2013-06收治的8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经CT或头颅MRI确诊。女4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杞县中医院收治的107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术前均采用3D-Slicer软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对照组给予传统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给予完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24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异常肌反应(AM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自由描记肌电图(Free-EMG).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与手术疗效及术后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治疗原发性及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痉挛及伴随联带运动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8年7月具有联带运动的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12例,按照1:2配比性别无差异且具有联带运动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4例,分析2组BoNT-A治疗后痉挛严重程度以及伴随联带运动的改善差异。结果 面瘫后及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在起效时间[(4.38±2.17)vs.(4.67±4.14)d],维持时间[(3.83±2.94)vs.(4.96±2.48)d],注射剂量[(31.35±12.30)vs.(26.98±8.75)U]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面肌痉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84.79±19.81 vs. 64.17±31.54,P<0.05)。2组痉挛改善有效率均高于90%,组间无明显差异(91.67% vs. 95.83%,P>0.05)。2组联带运动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83.33% vs. 58.33%,P>0.05)。5个自主动作相关联带运动改善方面仅发现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联带运动的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oNT-A可以显著改善原发性与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在联带运动严重程度改善方面有一定疗效。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噘嘴引起的联带运动在BoNT-A治疗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耳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2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采用耳后锁孔入路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放置适当大小的Teflon垫棉隔离面神经出脑干区的相关责任血管。结果术后121例均获3~36月随访,总有效率为98.35%。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4例,迟发性面瘫1例,小脑梗死1例。结论耳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手术中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充分显露和有效减压,以及垫棉放置的位置和大小等,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各54例。内镜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上面肌痉挛的首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策略,包括术前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技巧,并发症防治及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有典型面肌痉挛表现,经MRI及MRA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确认责任血管的存在及其与面神经关系。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50例病人术后症状即消失;2例病人术后症状减轻,其中1例半月后消失,另一例3月后消失。术后并发症轻度面瘫3例,耳鸣、听力下降6例,头晕、头痛、呕吐10例,经治疗后恢复,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半年后症状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安全、疗效确切的方式。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并精细的分离保护神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前者以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者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评分、听力水平、特异性生活质量(hemifacial spasm-8,HFS-8)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面肌痉挛频度评分、术后7d和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DI评分、听力、HF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临床前景更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神经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神经切断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与传统手术比较,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6年6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87例面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0.6%)术中探查时发现面神经根存在解剖变异.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均大于10mm。均成功行MVD治疗。其中2例采用责任动脉悬吊法。结果5例病人术后面肌痉挛均立即消失。分别随访2、7、14、50、63个月,均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中度面瘫1例,随访期间恢复为轻度:展神经麻痹致复视2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结论桥小脑角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异位至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大于10mm者罕见.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此类病人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采用MVD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神经性高血压病因及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85例神经性高血压,其中伴三叉神经痛者265例.面肌痉挛者13例,舌咽神经痛者7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开颅,行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血管减压术或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等,对部分三叉神经痛病人行术前、术后24h尿儿茶酚胺测定.结果:伴高血压者尿儿茶酚胺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脑神经症状解除,高血压得以控制,89%的病人血压至今仍正常,其余服药量减少.结论;认为神经性高血压与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有明显关系.从临床治疗初步观察来看,与左、右侧手术及是否探查延髓左侧、Ⅸ、Ⅹ神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原性高血压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8 例神经原性高血压伴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病人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2 例左侧, 6 例右侧, 术中均发现异常血管襻压迫神经根及延髓, 用涤纶棉隔离压迫。结果: 在术后相应神经疼痛、抽搐症状缓解情况下, 经1~5 年随访, 16 例血压恢复正常, 8 例减少了降压药服用量, 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原性高血压病人,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对伴有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 或舌咽神经痛等患者, 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探讨肿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案和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7年4月间1281例面肌痉挛手术病例中的9例肿瘤继发病例,对照同期血管压迫型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总结此类病例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以及手术要点。结果本组中共有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5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1例、舌咽神经鞘瘤1例、迷走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9例手术治疗的继发性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为77.7%,无复发病例。术后长期并发症包括听力丧失2例,面瘫2例。结论常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是肿瘤继发性面肌痉挛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致病机制可分为脑外肿瘤继发和脑内肿瘤继发两种类型。脑外肿瘤通过占位效应和肿瘤包膜与周围神经血管以及蛛网膜的粘连致病。脑内肿瘤则除了具有间接占位效应外,主要通过直接占位效应刺激面神经核发病。总体上继发性面肌痉挛手术治疗效果比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肿瘤切除术加血管减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原则是保护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争取肿瘤全切和面神经的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