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神经电生理学技术,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已广泛应用于运动皮质兴奋性与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的评价。近年随着对磁刺激原理的深入了解和刺激线圈、刺激模式的不断多样化,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不断拓展,逐渐形成更加科学和标准化的运动诱发电位操作流程。本文拟对诊断性经颅磁刺激常规刺激模式研究进展、特殊模式刺激方案,以及经颅磁刺激与脑电图、f MRI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经颅磁刺激概述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电极刺激形式,通过颅外放置的电磁刺激器在大脑皮质诱导产生感生电流直接刺激特定的皮质神经元,受到刺激的皮质产生瞬间可逆性功能障碍,可看作是一种“虚拟性损毁”.对比磁刺激前后发生的功能变化,可以粗略了解和判断特定时刻所刺激的皮质结构的脑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单脉冲TMS(sTMS)比,rTMS不仅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质功能,而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一段时间,已成为研究神经网络功能重建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作用于大脑皮质和脊髓等部位的无创电刺激技术,能够经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调控大脑皮质各区域的功能。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经颅磁刺激技术的一种类型,基于其安全性高的特点,目前,研究人员应用这一技术治疗老年痴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低频经颅磁刺激进行概述,并对其在治疗老年痴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健侧大脑感觉运动皮质突触和锥体细胞影响的报道几乎未见,实验拟揭示经颅磁刺激和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结果显示,经颅磁刺激和运动训练均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能使动物健侧感觉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变窄,穿孔突触比例增加。经过4周经颅磁刺激和运动训练后脑梗死大鼠健侧感觉运动皮质区锥体细胞树突总长度、 一级数突分支和单位长度树突的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在经颅磁刺激和运动训练联合后更为明显。表明经颅磁刺激和运动训练治疗可以使健侧感觉运动皮质锥体细胞树突和突触结构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促使健侧脑的代偿作用,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检测和调节大脑皮质活性的作用,由于刺激参数和被刺激脑皮质区功能状态的不同,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同。rTMS通过改变大脑局部皮质兴奋性,改变皮质代谢及脑血流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其在精神疾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脑梗死、脊髓损伤等治疗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transeranial magnetics timulation,TMS)是一项相对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电生理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功能。国外已应用TMS研究癫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估抗癫癎药物对人体皮质脊髓运动通路兴奋性的药理学作用。目前,对无明显结构异常癫癎患者单药治疗早期阶段的TMS研究罕见报道。我们利用TMS参数比较头颅MRI正常的癫癎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刺激技术,可调节皮层兴奋性,促进功能代偿,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并在神经功能恢复模型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多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现通过阐述不同神经功能恢复模型指导下的经颅磁刺激方案的临床应用现况,比较不同经颅磁治疗方案的疗效、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显示,初级运动皮质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皮质脊髓束损害。本研究采用三重刺激技术定量评价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变化,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皮质脊髓束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 2例MSA-P型患者(1例为62岁男性,1例为44岁女性),病程1年,均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小指展肌三重刺激技术波幅比和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价量表第二部分(UMSARSⅡ)评价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 2例MSA-P型患者治疗前小指展肌三重刺激技术波幅比为28.30%和69.10%,UMSARSⅡ评分22和20分;治疗后即刻小指展肌三重刺激技术波幅比为58.40%和71.70%,UMSARSⅡ评分16和12分,其中例1随访至重复经颅磁刺激后2个月,治疗后1和2个月小指展肌三重刺激技术波幅比分别为90.70%和50.70%,UMSARSⅡ评分17和23分。结论采用三重刺激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对MSA-P型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可以对大脑皮质、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进行无创电刺激的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进而调节大脑皮质各区域的功能。近10余年来,许多研究者尝试运用这一技术治疗神经疾病,包括运动障碍疾病、脑卒中、癫痫、耳鸣、神经痛、抑郁症、偏头痛等。本文在此简介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并对其在治疗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项新的、无痛无创、操作便捷的神经生理刺激技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这为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提示经颅磁刺激在探索癫■的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文中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肿瘤手术的困难在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与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之间取得平衡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对皮质及皮质下重要神经功能的定位是手术操作的重要步骤。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神经刺激方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随着与神经导航技术的联合应用,这种无创性精准神经功能定位方法逐渐显示出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将导航经颅磁刺激与神经解剖和功能影像进行多模态影像学融合,可以完成术前对运动功能区和语言功能区的定位,并基于此分析皮质下纤维联系,为手术提供可靠信息,同时也可以用于术后监测神经功能康复和重塑趋势,在脑肿瘤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改善重要脑区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低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高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不同刺激频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以产生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皮质刺激因其对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而被应用于临床,皮质刺激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直接皮质电刺激,每种方法又各具特点。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脑的经颅磁刺激和电刺激是目前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技术,逐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 践中得到应用。这种无创的、非侵入性的靶向神经刺激,通过调节神经兴奋性和可塑性来改善或恢复 大脑功能。由于小脑在运动协调、联想和情感等方面与大脑存在神经解剖和功能联系,因此以小脑为 靶点的神经刺激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小脑与大脑吞咽运动区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研究 小脑对吞咽皮质区域兴奋性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提供一种潜在 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是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疾病。其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定位、强度、频率、脉冲模式、脉冲数量、刺激间隔时间以及刺激次数。本文就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治疗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参数选择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进行性大脑退化性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随着我国人均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AD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危害及其造成的社会负担日趋严重,据中国阿尔茨海默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600万痴呆患者,其中>60%为AD,预防与治疗AD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基于电磁场理论的无创脑神经刺激技术,通过改变大脑皮质的感应电流来改变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进而影响脑内物质代谢及神经电生理活动,具有深部刺激、不良反应少与无创伤等优点[1].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重复序列规律性的TMS脉冲刺激,通过改变大脑皮质神经突触活动来调节大脑皮质功能[2].rTMS已经用于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状态等[3-4]以及对轻、中度AD的辅助治疗[5],其改善大脑皮质兴奋性、神经突触连接的重塑性、靶向皮质血流的效应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重视[5].本文将rTMS治疗AD的现状以及可能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颅磁刺激用于大脑语言优势半球定位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用于了解、调节和干预大脑功能的方法[1],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MS,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神经生理技术,频率在1Hz以上的高频率rTMS有易化局部神经元的作用,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加[2],低频率rTMS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研究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伴癫痫(FCMTE)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方法对一FCMTE家系中的4例患者及2例亲属分别测定了静息运动阈值(RMT)、短间隔皮质内抑制(SICI)、皮质内易化(ICF)和长间隔皮质内抑制(LICI)。结果该FCMTE家系中患者的RMT较亲属的RMT略降低,SICI及LICI显示患者的皮质内抑制功能较亲属增强。结论 FCMTE患者皮质神经元膜电位兴奋性增高,而跨突触神经环路的抑制效应代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A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B组患者UPDRS评分降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此同时静息阈值升高、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入侵性脑刺激技术, 能够调控神经元兴奋性, 促进神经可塑性, 在神经康复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既往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障碍中, 而近期有研究表明其也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本文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探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假说及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组的可能机制, 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