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后路骶尾部脊索瘤切除术的微创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5年1月27例骶尾部脊索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5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手术12例(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中位数24 h(16~73 h)明显早于传统手术组72 h(48~120 h)(Z=-3.568,P=0.000)。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7±99.0)、(284.5±106.1)min,无统计学差异(t=-0.096,P=0.924)。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中位数700 ml(20~4000 ml)和500 ml(100~1600ml),无统计学差异(Z=-0.196,P=0.867)。2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4 d(6~77 d)和14.5 d(11~100 d),无统计学差异(Z=-0.541,P=0.614)。2组手术并发症(骶部切口二期愈合、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大小便障碍及会阴部感觉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后路骶尾部脊索瘤切除术后排气时间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在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我科腹腔镜手术治疗69例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经腹入路,34例经腹膜外入路,对比2种入路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联合脏器切除1例,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经腹膜外入路联合左肾上腺切除。2例因与周围器官及腹主动脉关系密切,中转开腹。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145. 2±71. 8) min,与经腹膜外入路组(116. 0±74. 7) min差异无显著性(t=1. 659,P=0. 102)。经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0(10,200) ml,经腹膜外入路组10(5,62. 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454,P=0. 014)。经腹膜外入路组术后排气时间(1. 8±0. 6) d,明显短于经腹入路组(2. 3±0. 9) d(t=2. 686,P=0. 009);术后住院时间(4. 3±1. 5) d,明显短于经腹入路组(5. 3±2. 6) d(t=2. 017,P=0. 049)。术后乳糜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85例随访2~72个月(中位数36. 5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应用于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经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简称尾侧联合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简称中间入路)在手术学、肿瘤学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68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尾侧联合入路组37例及中间入路组31例。采用West分级系统评估比较两组的CME完成质量以及手术安全性、术后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病人均经CME完成质量评估。尾侧联合入路组CME完成率为86.5%,中间入路组CME完成率为8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尾侧联合入路组腹腔镜下解剖时间较中间入路缩短[(62.70±12.22) min比(70.39±11.98) min,P=0.01]。两组病人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经尾侧联合入路可缩短腹腔镜下解剖时间,CME完成质量、安全性、预后两种手术入路相当。  相似文献   

4.
邓杝  徐勇  吴巍  熊伟  方忠  李锋 《骨科》2020,11(1):1-5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行腰椎翻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腰椎翻修手术病人59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31例,传统入路组2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平均25.5个月。Wiltse入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1±0.36)h、(372.58±90.81)ml、(226.07±116.73)ml、(7.68±1.83)d;传统入路组分别为(4.20±0.82)h、(392.50±142.38)ml、(296.92±106.01)ml、(8.29±2.17)d;Wiltse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传统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9例病人术后1个月、1年随访时的腰椎VAS评分、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Wiltse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显著优于传统入路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Wiltse入路行腰椎翻修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软组织损伤小、腰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龙  王宝虎  林清宇  张占丰 《中国骨伤》2017,30(10):885-890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3种方式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病例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42.5岁。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前外侧入路组(A组)19例,外侧入路组(B组)15例,后外侧入路组(C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评估方式采用HSS评分。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91.3±10.4)min,术中出血量(175.3±20.3)ml;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6.6±9.2)min,术中出血量(155.8±18.2)ml;后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09.5±10.8)min,术中出血量(235.9±29.1)ml。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4.9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9.6±7.5,外侧入路组90.2±6.4,后外侧入路组88.9±5.1,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暴露固定,3种方式中,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其余2种方式,在短期随访的膝关节功能方面三者并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巨大肾上腺肿瘤(6cm)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组(18例)与经腹膜后入路组(12例)。选取同期16例行开放经腹途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但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经腹膜后入路组和开放手术组(P0.05),但经腹膜后入路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但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安全可行,对于腹腔镜手术操作娴熟的术者,经腹腔入路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1月28例漏斗胸患儿按手术时间分为胸膜外入路组(n=12)和胸膜腔入路组(n=16),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 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气胸,无心包、心脏、肺损伤,手术结束漏斗畸形即校正.2组手术时间(34.4±3.4)min vs(33.4±5.9)min无统计学差异(t=0.524,P=0.605).胸膜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5±0.5)ml显著少于胸膜腔入路组(7.5±2.6)ml(t=-6.542,P=0.000),但最大出血量仅有10 ml.胸膜外入路组住院时间(3.8±1.2)d显著短于胸膜腔人路组(5.6±1.8)d(t=-2.994,P=0.006).胸膜外入路组满意率为100%与胸膜腔人路组93.8%无统计学差异(P=1.000).胸膜外入路组皮下气肿、胸膜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膜腔入路组(0 vs 31.2%,P=0.053;0 vs 31.2%.P=0.053).28例患儿随访2~10个月,平均7.6月,所有患儿胸廓外形维持优良,无钢板及固定器移位、滑动或旋转,无肺感染. 结论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行、有效.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胸膜腔完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15年1~12月我院3D与2D腹腔镜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61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26例(3D组),2D腹腔镜手术35例(2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 3D组手术时间(54.0±8.0)min,明显短于2D组(60.7±7.9)min(t=-3.258,P=0.002);术中出血量(14.0±7.1)ml,明显少于2D组(21.3±7.9)ml(t=-3.724,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1.1±24.5)、(78.6±32.1)ml,无统计学差异(t=-0.995,P=0.324);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2.3±0.5)、(2.5±0.6)d,无统计学差异(t=-1.380,P=0.1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0.6)、(3.8±0.5)d,无统计学差异(t=-0.709,P=0.481);住院费用分别为(13 909.1±1202.9)、(13 913.7±777.1)元,无统计学差异(t=-0.018,P=0.98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4/26)、17.1%(6/35),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61例随访6~18个月,(11.2±5.8)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节再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手术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腔镜甲状腺手术更精准、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尾侧中央入路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治疗结肠肝曲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均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的50例结肠肝曲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按照病例匹配法将患者分为尾侧组(n=25)和传统组(n=25),尾侧组行腹腔镜辅助尾侧中央入路,传统组行腹腔镜辅助传统中央入路。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和血液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传统组围术期指标相比,尾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尾侧组术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优于中央入路组(P0.05);尾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中央入路组(12.0%vs. 36.0%,P0.05);随访时间12~49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发生,且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肿瘤转移。结论尾侧中间入路手术治疗结肠肝曲癌患者,具有操作更简便,节约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骶前发育性囊肿22例诊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确诊时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29.5岁.根据术中测量,囊肿直径(8.3±2.7)cm.包括表皮样囊肿6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12例(2例伴恶变).手术方式为经骶尾部入路18例,经腹手术3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手术1例.各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分别为:改良Kraske术(142±43)min/(192±149)ml,Mason术(102±27)min/(54±37)ml,经腹手术(147±25)min/(117±76)ml,1例联合入路手术为360 min/1000 ml.并发症为:骶尾部入路组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1例(6.3%),术后伤口感染1例(6.3%);联合入路组术后骶尾部伤口感染1例;经腹手术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0个月(9~92个月).20例良性病例中复发2例,其中经骶尾部入路1例(复发率5.9%),经腹手术1例.结论 骶前发育性囊肿虽生长缓慢,但有一定恶变风险,延迟治疗可增加日后手术切除的难度,故一经发现,应以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为原则.经骶尾部入路直达肿瘤部位,创伤小,并发症少,必要时可与经腹手术联合应用,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 paraspinal approach,Wiltse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均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通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腰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引流量[(67.50±33.21)ml]少于后正中入路组[(90.89±60.79)ml](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0±17.30)分钟]与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32.80±19.57)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组术中出血量[(215.10±87.65)ml]与与后正中入路组中出血量[(326.00±91.8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3天腰痛评分[(4.57±0.61)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6.19±0.61)分](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14天腰痛评分[(2.51±0.62)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10±0.57)分](P0.05);47例患者得到6~9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ODI(37.39±6.59)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6.63±6.17)(P0.05),术后6个月椎旁肌间隙人路组ODI(8.55±4.80)与后正中入路组ODI(10.59±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后正中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腰痛及下肢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将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0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方入路51例(直接前方入路组)、后外侧入路51例(后外侧入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髋别、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于术后第1天患者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并根据以上两指标评价髋臼假体是否位于安全区域。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为(42.28±5.77)、(21.14±5.17)°,后外侧入路组分别为(43.93±7.44)、(21.05±4.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P=0.19;t=0.05,P=0.96)。直接前方入路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位于安全区域比例分别为88.2%(45/51)、80.4%(41/51),后外侧入路组为84.3%(43/51)、82.4%(42/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6;χ~2=0.06,P=0.79)。直接前方入路组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均在安全区域的比例为70.6%(36/51),后外侧入路组为68.6%(35/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结论采用直接前方入路或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位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54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采用TLIF术式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中Wiltse入路组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23例。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24h、术后1周外周血肌酸激酶含量;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比较综合评价手术效果。根据术后1年腰椎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评价腰椎序列、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情况。结果: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72.6±7.5min(65~85min),术中出血量86.8±78.9ml(80~175ml),术后引流量90.5±56.2ml(85~170ml);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79.0±6.7min(75~95min),术中出血量285.6±36.4ml(280~330ml),术后引流量195.6±20.7ml(190~220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24h外周血的肌酸激酶平均为271.4±128.6U/L(260~400U/L),而后正中入路组为553.7±201.5U/L(500~780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4.5±1.6分)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6.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后正中入路组Ⅰ级融合13例(56.5%),Ⅱ级融合10例(43.5%);Wiltse入路组Ⅰ级融合18例(58.1%),Ⅱ级融合13例(41.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三维重建均显示椎体间获得骨性融合。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在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等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可获得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并且Wiltse入路TLIF术式具有操作更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成伟益  曾茜茜  向熙  刘盾  郑金鹏  胡冰 《中国骨伤》2019,32(10):965-970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对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因腰椎间盘突出或MeyerdingⅡ度以内腰椎滑脱行2个节段以内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2±11)岁;传统入路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1±14)岁。70例患者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腰椎滑脱3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腰腿痛VAS评分、外周血CK浓度以及MRI上多裂肌横截面积。结果: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7 d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腿痛评分,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外周血CK浓度: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400±103) U/L和(176±58) U/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598±57) U/L和(222±50) U/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上多裂肌横截面积:术前肌间隙入路组为(424±66) mm~2,传统入路组为(428±82)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术后3个月肌间隙入路组为(347±73) mm~2,传统入路组为(239±78) 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腰椎融合手术,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确实拥有手术时间短、对椎旁肌损伤小、术后腰腿痛缓解明显等优势,但在确定手术方案时,术者也应充分认识到Wiltse间隙在不同层面的解剖学差异可能对手术操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术后短期疗效以及手术技术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32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史资料,并与同期29例传统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成功接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头侧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103.6±16.9)min,淋巴结清扫时间(17.2±2.7)min,术中出血(95.3±21.5)m L和总淋巴结清扫数(17.1±7.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侧中间入路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3.3±1.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的(1.9±1.2)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用于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基础上,达到较彻底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尚需更多病例以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入路、后入路及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26例后入路RARP(后入路组)和10例经膀胱入路RARP(经膀胱入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切缘阳性率)及手术效果[尿控恢复时间、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结果:前入路组平均年龄(69.7±7.3)岁,平均BMI(22.9±3.1)kg/m~2,平均术前tPSA(34.5±21.3)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8.2±16.6)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2(6~19)分。后入路组平均年龄(62.3±10.9)岁,平均BMI(27.2±6.3)kg/m~2,平均术前tPSA(15.8±7.2)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平均前列腺体积(44.7±10.8)ml,IIEF-5评分中位值13(6~20)分。经膀胱入路组平均年龄(58.6±9.4)岁,平均BMI(26.5±3.1)kg/m~2,平均术前tPSA(19.5±4.1)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3.4±15.8)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6(10~21)分。临床分期前入路组:cT_(1c)期18例,cT_(2a)期3例,cT_(2b)期3例,cT_(2c)期17例,cT_(3a)期1例,cT_(3b)期1例;后入路组:cT_(1c)期17例,cT_(2a)期3例,cT_(2b)期4例,cT_(2c)期2例;经膀胱入路组:cT_(1c)期8例,cT_(2a)期1例,cT_(2b)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7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合术前检查示前入路组:pT_(2b)期9例,pT_(2c)期16例,pT_(3a)期3例,pT_(3b)期12例,pT_4期3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后入路组:pT_(2a)期13例,pT_(2b)期9例,pT_(2c)期2例,pT_(3a)期2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经膀胱入路组:pT_(2a)期6例,pT_(2b)期3例,pT_(2c)期1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前入路组切缘阳性11例(25.6%),后入路组切缘阳性6例(23.1%),经膀胱入路组切缘阳性1例(2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15.5±20.5)min,后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33.5)min,经膀胱入路组手术时间(140.5±15.5)min。前入路组术中失血量(80±20.5)ml,后入路组术中失血量(44.5±9.5)ml,经膀胱入路组术中失血量(65.5±35.5)ml。前入路组术后3周拔除尿管,其余两组患者术后7d拔除导尿管,前入路组完全恢复尿控时间(6.5±3.5)周,后入路组22例即刻实现尿控(尿控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组患者9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后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尚无肿瘤复发表现(tPSA0.2ng/ml)。术后第3个月,IIEF-5评分中位值前入路组为10(4~12)分,后入路组为10(4~13)分,经膀胱入路组为11(5~14)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膀胱入路RARP有待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可选术式。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患者术后即刻尿控率较高,均优于前入路,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和勃起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经膀胱前入路与膀胱后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59例LRP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肿瘤学及排尿功能情况.患者平均年龄66岁.均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TNM分期为T1c~T3b,Gleason评分3~8.分为膀胱后入路组25例,膀胱前入路组34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PSA值、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参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学和排尿状况. 结果 59例手术均获成功.后入路和前入路2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42.0±552.7)和(637.1±370.8)ml、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2.9%、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4.0%和20.6%.2组患者术后3个月控尿率分别为72%和88%、6个月控尿率分别为88%和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平均前列腺切除时间(174.2±58.0)min,后入路组(224.85±6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入路组术后平均恢复时间(5.9 d)与后入路组(7.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RP经膀胱前入路较膀胱后入路前列腺切除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与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侧入路16例,双侧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 min、55.3±12.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侧漏至椎体两侧、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侧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侧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 mm、8.0±1.7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侧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动脉入路与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病例24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动脉入路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每组各120例。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8±11.1) min和(6.3±2.1) 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2±3.3) ml,明显少于传统组(17.4±7.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入路组未出现胆管损伤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可精确胆囊三角解剖,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141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组61例、经腹膜后腔入路组80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14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对于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腔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2.1及147.2min(P=0.000);平均术后住院日分别为5.8d及7.2d(P=0.000);平均肿瘤长径分别为5.6cm及4.3cm(P=0.001)。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腹腹腔镜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均有良好效果,经腹腔入路适合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术后恢复快,而经腹膜后腔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