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阳性;脑脊液TPPA均阳性,脑脊液RPR阴性4例,阳性16例,蛋白质均升高,白细胞数正常6例,升高14例.经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随访16例,症状消失4例,好转10例,未好转或恶化2例.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特点,并结合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的治疗仍首选大剂量水剂青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梅毒对HIV/AIDS的影响,为AID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湘潭市新发现并随访到的463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的基本信息、采集血液样本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采用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感染情况,统计分析不同人群的合并梅毒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463例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率与性传播比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955、P0.05);463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合并梅毒感染率为26.35%;男性(30.13%)高于女性(19.25%)(P0.05);农民工(34.88%)高于商业服务(12.77%)和其他人群(13.33%)(P0.01);男男传播人群(42.03%)高于异性接触感染人群(27.18%)(P0.05);性传播组感染人群(29.89%)高于其他组感染人群(10.59%)(P0.01);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层的HIV/AIDS病例合并梅毒感染(39.53%)高于CD4~+T淋巴细胞201~≥501个/μl(21.26%)3层的HIV/AIDS(P0.01)。结论 HIV/AIDS多合并梅毒感染,已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防治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HIV/AIDS的梅毒感染、传播,在治疗中要针对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流行现况及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HIV/AIDS的病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719例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的有80例(11.13%),丙肝46例(6.40%),梅毒114例(15.86%)。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326例患者中,单纯HIV感染的有232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者110例,占47.41%;合并多重感染的HIV患者有94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的有49例,占52.13%;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合并感染TP、HCV和HBV率较高,易对T淋巴细胞CD4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血清学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止梅毒高危人群因血清学诊断失误发生漏诊。〔方法〕从1996~2000年对58例有确切性乱史的梅毒患者配偶(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诊断。在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初筛实验而结果呈阴性时,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进行确认试验(TPPA)。〔结果〕有4例梅毒患者配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RPR阴性、TPPA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均排除有梅毒既往史。〔结论〕对梅毒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应同时采用RPR、TPPA试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避免以单一的RPR初筛结果阴性排除梅毒感染而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RPR、TPPA、TPHA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结果]60份血清中,50份血清RPR阳性,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TPPA和TPHA试验60份血清均为阳性。[结论]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RPR、TPPA、TPHA 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方法 ]将 2 0 0 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 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 [结果 ] 60份血清中 ,5 0份血清RPR阳性 ,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 ;TPPA和TPHA试验 60份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 ;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23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梅毒携带者,其中并发神经梅毒者3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持续阳性时间、RPR滴度、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结果、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颅内压、是否接受正规梅毒治疗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PR持续阳性时间1年以上,RPR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为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接受正规梅毒治疗为预防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于梅毒RPR试验持续阳性时间超过1年且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合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其发生神经梅毒的概率显著增高,故...  相似文献   

8.
确证试验评价梅毒患者感染现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的感染现状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苍白密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被动血凝试验(TPPA)法确证抗梅毒抗体阳性,并测定它们的梅毒心磷脂反应素(RPR)滴度,分别对比RPR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与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的检测结果;追踪检测梅毒感染者治疗的RPR滴度与FTA-ABS的抗体强度.结果 RPR阳性组与RPR阴性组的FTA-AB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与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7,P<0.05);随着RPR滴度的降低,FTA-ABS的阳性检出率也降低;经过治疗RPR滴度下降的病例,其FTA-ABS检测的抗体强度也随之下降.结论 观察梅毒治疗疗效,在监测RPR的下降程度时,也应检测FTA-ABS,两者均为阴性时再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对47例患者进行孕期及产后24个月的临床随访。方法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检测结果及是否在孕期接受过治疗分为2组,对其所生婴儿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随访观察至出生后24个月。结果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的孕妇,在孕期未经治疗,死胎、死产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8/22,36.38%)远高于在孕期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的孕妇(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经过出生后24个月的随访无1例发生先天梅毒;其婴儿的TPPA转阴时间也较未治疗的婴儿明显提前。妊娠合并梅毒但RPR阴性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婴儿TPPA转阴时间无差异,其婴儿无1例发生先天梅毒。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孕妇,应在孕前或孕期经规范驱梅治疗,防止先天梅毒的发生。妊娠合并梅毒RPR阴性的孕产妇无明显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感染梅毒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血液样本2255份,同时进行梅毒RPR和TPPA试验。结果:性病门诊患者3年来共有2255份,梅毒抗体阳性266份,阳性率为11.80%。男性平均阳性率为10.05%(134/1333),女性平均阳性率为14.32%(132/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患者中RPR阴性、TPPA为阳性占22.93%。结论:RPR阴性TPPA阳性的早期梅毒比例较大,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表达水平随CD4+淋巴细胞数量、白蛋白含量、HIV-RNA载量以及合并感染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的临床资料,对CD4+、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绝对数、白蛋白(ALB)含量、HIV-RNA载量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4+含量降低组的HIV/AIDS患者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P<0.01),CD8+、NK、B细胞的含量与CD4+数量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降低组的HIV/AIDS患者CD4+、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的患者(P<0.01),白蛋白含量与CD4+、CD8+、B、NK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P<0.01);HIV-RNA阳性患者CD4+、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1),合并感染率为27.9%,高于阴性患者22.5%(P<0.05),HIV-RNA载量与CD4+、B淋巴细胞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合并感染率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对于新发现的HIV/AIDS患者,同时检测血清中TP/HBV/HCV抗体,能准确地掌握合并感染情况,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P-ELISA和RPR联合检查梅毒抗体的缺陷,探讨解决办法,建立本实验室梅毒检测和报告系统。方法:用TP-ELISA法筛查梅毒,对筛查阳性标本和S/CO值在0.70~0.99范围的疑似标本,进而做RPR、Gold-Labeled和TPPA。结果:TP-ELISA法检出的186例梅毒阳性标本,TPPA确证阳性181例,阳性符合率为97.31%(181/186);其中121例RPR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65例RPR阴性,TPPA确证60例阳性,5例为阴性。31例S/CO值在0.70~0.99之间的标本中,TPPA阳性8例。结论:TP-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缺陷,应做TP-ELISA、RPR、Gold-Labeled联合检测,进一步用TPPA确证,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RPR、TRUST、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 以RPR、TRUST法检测门诊、住院患者标本210例:临床梅毒确诊18例,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冷疮患者3例,乙型肝炎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49例,RPR、TRUST阳性者以TPPA确认.结果 共检出RPR、TRUST阳性18例,检出率为8.6%,其中RPR、TRUST阳性、TPPA阳性15例,符合率为91.5%;RPR、TRUST阳性、TPPA阴性7例,RPR、TRUST假阳性率为3.3%,18例TPPA阳性标本中检出RPR、TRUST阳性15例,检出率83%;其余3例RPR、TRUST阴性,未检出率17.0%.结论 RPR、TRUST是住院、门诊人群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苍白密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5份HIV/TP合并感染血清和57份单纯HIV阳性血清和全血,进行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分析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为(431.6±127.8)109/L,HIV感染者为(527.0±156.2)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P<0.05),两组间其他检测指标T(CD3+)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数、CD4 +/CD8+比值、B淋巴细胞、NK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低于单纯HIV感染者,测定HIV/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变化,有助于评价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者、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对3组的白细胞散点图特点、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3组的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及1,3-β-D真菌葡聚糖(BD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均在有核红细胞区域出现散点,外周血涂片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同时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单纯HIV感染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血涂片形态未见异常。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组的散点图有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散点上移,血涂片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3组的白细胞分类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ST、ALT、BDG、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外周血形态有异常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出现为特异性提示,且中性粒细胞比例、AST和BDG水平增高,CD4+ T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诊治的20例早期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早期神经梅毒血的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阳性;脑脊液(cFs)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TPPA检测亦阳性;CSF检查,白细胞数升高7例;蛋白升高11例。其中3例伴有头痛头晕症状,2例伴有视物模糊症状,15例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结论:脑脊液TPPA及VDRL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对于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8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等资料。结果 8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54例(62.1%),其中眼部受损者最多见;无症状患者33例(37.9%)。 87例患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异常率为82.8%,脑脊液蛋白异常率为44.8%,脑脊液RPR的异常率为44.8%,脑脊液TPPA阳性率为80.5%,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87.4%、IgM抗体阳性率为3.4%。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脑脊液RPR、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患者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94.4%,IgM抗体阳性率为3.7%。结论 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中眼部受损者多见,临床医生对有眼部损害的梅毒患者须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RPR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RPR在诊断神经梅毒中的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FTA-ABS抗体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自愿接受HPV筛查的HIV阳性女性161例为HIV阳性组,将自愿接受HPV筛查的HIV阴性女性180例为HIV阴性组,采取PCR与膜杂交法检测受试者宫颈脱落细胞以及宫颈黏液标本,并进行HPV病毒基因分型,分析HIV阳性患者HPV感染对细胞免疫影响。结果 HIV阳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8.5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5.53%,HPV多重感染率为19.25%;HIV阴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6.1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5.56%,HPV多重感染率为7.78%。HIV阳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低危型HPV感染率以及HPV多重感染率均显著高于HIV阴性组(P0.05)。在HIV阳性患者中,合并HPV感染患者其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P0.05);合并HPV感染患者CD8~+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P0.05);HIV阳性合并HPV阳性患者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临床分期较HIV阳性HPV阴性患者更为严重(P0.05)。结论HIV阳性女性较HIV阴性女性感染HPV病毒的风险更高,可能与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以及AIDS临床分期有关,应将HIV感染女性作为HPV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时确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实验室确诊为梅毒的血清标本,共计2000份,其中男性1002例,女性998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3.56±16.12岁.将上述2000份梅毒标本接受ELISA、RPR、Trust、TPPA检测.分析(1)ELISA、RPR及PCR对检测梅毒的阳性率.(2)以TPPA为最终结果,检测ELISA、RPR及PCR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结果:(1)ELISA、RPR及PCR对检测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98.4%、99.1%、99.0%,比较有差异(P<0.05).(2)以TPPA检测为金标准,RPR、ELISA、PCR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比较有差异(P<0.05),以ELISA法检测方法最佳,灵敏度、特异度高,假阳性、假阴性低.结论:本文认为ELISA法可作为临床检查梅毒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化学发光法(CI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RPR、TPPA和CIA法同时对3 268例门诊患者、1 700例住院患者以及2 230例体检中心患者进行筛查。CIA阳性检出标本随后以RPR进行筛查,如果二者结果不一致则以TPPA再次检测。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确诊,参照WS27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梅毒诊断标准,在7 198例患者中筛查出576例临床确诊的梅毒(其中,一期梅毒血清168例,二期梅毒血清306例,潜伏期梅毒102例)。RPR、TPPA和CIA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分别为81.94%(472/576)、98.96%(570/576)、96.53%(556/576),RPR、TPPA和CIA特异度分别为99.82%、100.0%、99.98%。CIA联合TPPA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CIA与TPPA的κ值为0.986。结论 TPPA的血清诊断价值优于RPR和CIA,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尽管CIA的梅毒阳性检出率略低于TPPA,但鉴于CIA的简便、快速、准确、自动化以及抗原制备容易等优点,CIA有望成为TPPA的一种替代性梅毒血清诊断实验。如果联合使用CIA和TPPA,可减少梅毒的误诊、漏诊,进一步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