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绿色通道的溶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血管神经病学医师的继续教育作用及其成效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和2014年1月-2014年12月2个时间段血管神经病学医师给予持续的溶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继续教育干预,评价这2个时间段血管神经病学医师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患者治疗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基于绿色通道的溶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继续教育制度,我院血管神经病学医师急诊静脉溶栓的治疗率有显著改善(33.5%vs 15.3%,P0.001)。结论基于绿色通道的溶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血管神经病学医师继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会商制度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进修医师,在进 行传统进修教学的同时,组织进修医师参加病例会商,通过出入科考核和进修医师的满意度调查评 价会商制度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作用。 结果 共有42名进修医师完成了结合会商制度的教学计划。入科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2.1±8.9)分,出 科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6.5±9.2)分,有显著差异(P =0.02),进修医师对进修教学的满意度为95.2%。 结论 会商制度可以提高进修医师管理血管神经病科患者的综合能力,对提升进修医师教学质量有 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华  宋健安  史静  徐燕玲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141-1144
目的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与非重点学科专业人才梯度及发展现状进
行调查,为不同专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重点学科脑血管病专业和非重点学科专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在
职医师为研究对象,对比医师的人才梯队及科研产出的差异。
结果 脑血管病专业组共103人,非重点学科组共308人。脑血管病专业组平均年龄高于非重点学
科组(43.3±7.9岁 vs 41.3±8.7岁,P =0.036);两组的专业技术职称(P =0.005)、教学职称(P<0.001)
和学历(P =0.001)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专业组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教学职称
和博士学历的比例更高。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及2018-2019年度脑血管病专业承担的国
家级(6项 vs 1项、7项 vs 0项、8项 vs 4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 vs 4项、9项 vs 3项、6项 vs 3项)均多于
非重点学科组。
结论 与非重点学科专业相比,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人才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更高,科研产出
也显著高于非重点学科专业。应借鉴脑血管病专业人才管理策略,加强人才引进,激励科技创新,提
高医院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水平,以促进医院各科室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体积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 a t r i 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5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 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入院3 d和10 d行头颅磁 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脑梗死体积,分别在发病12 h、48 h、72 h检测血清 MMP-9的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入院3 d [(144.09±29.41)cm3 vs(170.21±33.09)cm3]及10 d ([ 116.57±25.73)cm3 vs(140.21±29.48)cm3]脑梗死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发病后48 h([ 212.69±10.51)ng/ml vs(247.79±8.25)ng/ml)]及72 h([ 86.14±4.84)ng/ml vs (106.10±7.03)ng/ml] MMP-9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MP-9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对aSAH后血管痉挛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4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急诊入院的45例发病在72?h内的aSAH患者,收集基线资料、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保守组、填塞组和夹闭组。使用TCD连续测定14?d之内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计算Lindegaard指数,比较3组的处理平均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结果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Lindegaard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保守组、夹闭组及填塞组[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74.60±5.84)cm/s、(70.00±5.24)cm/s、(65.70±6.03)cm/s,P=0.0001;Lindegaard指数分别为3.87±0.32、3.82±0.31、3.65±0.36,P=0.006;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01.2±9.1)cm/s、(87.0±6.2)cm/s、(76.2±9.2)cm/s,P=0.004;Lindegaard指数分别为5.50±0.65、4.15±0.46、3.81±0.55,P=0.005]。夹闭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较保守组短[(3.30±1.87)d vs?(7.29±2.23)d,P=0.035]。保守组患者90?d预后较差(P=0.028)。 结论  神经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动脉瘤填塞术均能缓解急性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外科夹闭术可缩短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对重症脑血管病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神经 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发病48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的309例患者,登记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卒中前服药史、基 线GCS评分、原发病、是否进行全身麻醉及开颅手术、是否早期发生ARDS以及机械通气时间、NICU住 院时间、死亡率等。按照患者发病前是否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非阿司匹林组,对比两 组患者早期ARDS发生率。同时对发生ARDS的患者与非ARDS患者两组的临床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 阿司匹林组(106例)较非阿司匹林组(203例)的ARDS发生率(20.8% vs 30.5%,P =0.045)显 著减低,阿司匹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 62.41±10.69)岁vs(57.40±14.80)岁,P=0.002]、合并高 血压(50.9% vs 38.4%,P =0.03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1% vs 20.2%,P =0.032)、同时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26.4% vs 8.4%,P =0.002)也较高,原发病构成比例中缺血性卒中的比例 更高。ARDS组(86例)与非ARDS(223例)组比较,患者入院时GCS评分([ 3.87±1.61)vs(6.48±1.51), P =0.043]较低、机械通气时间[6(5~8)d vs 0(0~3)d,P =0.001]和NI CU住院时间[8(6~10)d vs 3 (2~4)d,P =0.001]较长,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发病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减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ARDS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机械 通气时间、N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急诊规范化培训网络课程APP的教学效果。 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根据国家急诊医师规范培训的要求 制定、录制脑血管病相关教学课程,并呈现于网络课程APP。以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的学员 24人为研究对象,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督导下,学员自行在线学习,学习前后均进行考核,比较学习前 后的考核成绩。 结果 经过一年的学习应用,学员考核成绩较入科成绩显著提高(91.13±3.51分 vs 66.04±2.79分, P =0.003)。 结论 网络课程APP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到达医院就诊的时间,分析导致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51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发病-就诊治疗时间,并做脑血管病知识调查,对超过5 h的延迟病例做原因分析。结果发病后3 h内到达者69例(13.37%),3~6 h 61例(11.82%),6~72 h 205例(39.73%),72 h~7 d 181例(35.08%),分析认为:发病时未接触任何人、未使用急救车转运、首诊医院、患者对脑血管病症状的认识缺乏、脑血管病类型、发病地点与医院间距离远、与到院时间延迟最为相关(P<0.05或P<0.01),文化程度、发病时间、经济状况也与到院时间有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人发病后到院明显延迟,需加强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及早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的求救意识。  相似文献   

9.
社区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治疗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项目、病情、对社会影响、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来源、家庭结构、经济收入、未治原因等.对1829例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治疗现状进行调查.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结果实访病例1782人,实访率97.43%.精神分裂症时点治疗率50.34%,从未治疗率5.78%.影响治疗率的因素为性别、婚姻、教育、职业、医疗费用来源及城乡差别.男性治疗率高于女性(P<0.005),未婚及离异病人高于在婚及丧偶者(P<0.001),高中组高于文盲组(P<0.001),工人高于农民(P<0.001),医保病人高于农村合作医疗病人(P<0.001),城镇高于农村(P<0.001).未治原因中首要因素为觉得病已好的占76.61%,其次为否认有病占11.64%,对治疗无信心占6.33%和经济困难者占4.18%.结论提高治疗率应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扩大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早期预防监测.政府应增加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低收入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大大病救助和门诊费用的补助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状态伴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均给予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方法为每周五次,每次 30 min的自主神经系统放松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在训练前后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简 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 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e-Meyer肢体功能评分(Fugl e-Meyer Scale,FM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采集患者的睡眠时间,对比分析训练前后这些量表评分及睡眠时 间的变化。 结果 研究共纳入并完成3 0例患者的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增 加[(4.81±1.58)h vs(7.30±1.34)h,P<0.001]。HA M A[(17.50±8.41)vs(9.00±7.01)]和 HAMD([ 19.53±7.82)vs(9.23±4.42)]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均P<0.001)。训练4周后患者的MMSE评 分有提高,Fugl e-Meyer分数增加,Barthel指数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33)。 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有利于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睡眠和情绪改善,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期刊俱乐部教学方法在硕士研究生重症脑血管病教育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和潍坊医学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神经重症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 象,利用重症脑血管病方面的文献,前后分别采用文献解读报告教学法和期刊俱乐部教学法进行科 研素质培养。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下医学研究生在重症脑血管病方 面的文献阅读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文献归纳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 共入组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3名。与文献解读报告会教学相比,应用期刊 俱乐部教学方法后,文献阅读量显著提高(10.64±0.40篇/月 vs 4.63±0.39篇/月,P <0.001);专 业英语阅读能力(86.54±4.60分 vs 76.91±4.49分,P <0.001)、文献归纳能力(76.43±3.52分 vs 66.43±3.66分,P <0.00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82.04±3.62分 vs 71.21±2.55分,P <0.001)均有显著 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也有提升(89.77±2.36分 vs 79.19±2.12分,P <0.001)。 结论 在医学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期刊俱乐部教学法是进行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和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进修的护士为对照 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进修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 作模式。比较两组间进修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两组对培训方式的评价和满意度。 结果 进修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94.68±2.59分 vs 90.70±2.78分,P<0.001)和操作考核成 绩(93.08±4.01分 vs 88.93±4.0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方式评价和培训满意 度等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培训班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培训后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  参与2013年1~2月第一批培训的学员共30名,年龄30~45岁,平均(35.0±6.8)岁。全部学员均完成了培训并进行了考核,理论考试全部通过,理论成绩平均(82.1±4.2)分;操作考核也全部通过,总分平均(80.3±6.3)分。 结论  个体化教学和统一教学结合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学员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专业技术人才是现代医院竞争力的核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依托脑血管病
重点学科的建设,建立了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策略。在结合引进人才需求、创建良好的吸引人
才环境、加强引进人才评估和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做好自由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5-2019年期间,随着脑血管病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储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完成的脑
血管病课题数量逐年稳步上升,其中,国家级课题逐年升高的趋势最为显著,科研的产出也逐年增
加,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发表SCI文章数量分别为67篇、72篇和82篇,总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74.712
分、337.753分和398.195分,国际影响力也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陈功  廖煜君  安庆祝  倪伟  冷冰  朱巍  钟平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83-1286
目的 探讨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法对不同基础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的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培养的96名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根据 不同的脑血管病亚专科临床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医院等级以及导师初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组, 针对性地采用差异化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学员自评和导师评价综合评估教学效果,评价等级分为好、 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 结果 初级、中级和高级组的“好”评率分别为81.8%、71.4%和72.7%,平均75.3%±4.3%,无“一 般”“较差”和“差”评。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有“因才施教”、阶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的特点。 结论 在现实存在的参差不齐水准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中,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教 学模式可达到较好的亚专科医师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对脑血管病患者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候诊时间及候诊响应时 长符合率等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以 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实施(2019年6月)为节点,分为优化前流程组(2019年1-6月)和优化后流程组 (2019年7-10月)两组,比较两组的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候诊时间、候诊响应时长符合率, 并进一步比较两组进入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的候诊时间。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 716例患者,优化前流程组5695例,优化后流程组5021例。优化后流程组患者 的候诊意外(0.4% vs 2.0%,P =0.038)、医疗纠纷发生率(0.3% vs 1.3%,P =0.033)均低于优化前流 程组;平均候诊时间短于优化前流程组(11.6±1.4 min vs 25.1±3.5 mi n,P =0.025);候诊响应时长符 合率高于优化前流程组(89.1% vs 75.2%,P =0.024)。优化后流程组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的候诊 时间短于优化前流程组(2.2±0.7 min vs 6.6±1.2 mi n,P =0.032)。 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升脑血管病患者候诊响应时长符合率,同时降低患者的 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平卧位与坐位时,经颅多普勒增强试验(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对 于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筛查及定量分析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4年7月-2017年2月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所有入 组患者均于平卧位及坐位时行cTCD检查。每个体位均行两步操作,包括平静呼吸及配合Valsalva呼 吸。比较坐位和平卧位cTCD及不同呼吸状态下RLS栓子出现的时间和数量。 结果 研究纳入254例患者,其中143例存在RLS(56.3%)。与平卧位相比,坐位平静呼吸(38.6% vs 31.1%)和Valsalva呼吸(56.3% vs 45.3%)情况下RLS的诊断阳性率都有所提升。与平卧位相比,坐 位明显缩短了平静呼吸、Valsalva呼吸第一个栓子出现的时间(7.56±2.12 s vs 9.89±2.31 s,P =0.003; 5.94±1.28 s vs 7.34±2.23 s,P<0.001)及增加了栓子出现的数量[2(0~6)vs 5(4~9)个;9(4~14) vs 10(6~33)个,均P<0.001)。同时,与平静呼吸相比,Valsalva呼吸缩短了平卧位、坐位第一个栓子 出现的时间(均P<0.001)及增加了栓子出现的数量(均P<0.001)。 结论 与传统平卧位比较,坐位更有助于cTCD检查中RLS的筛查及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