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白细胞(WBc)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行急诊PCI的13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cTnI水平分为cTnI阴性组(cTnI<0.4μg/L)和cTnI阳性组(cTnI≥0.4μg/L);同时根据WBC计数分为WBC计数<10 × 10~9/L组和WBC计数≥10×10~9/L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观察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性猝死情况.结果 (1)与cTnI阴性组和WBC计数<10×10~9/L组比较,cTnI阳性组和WBC计数≥10×10~9/L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大[(53.86±4.54)mm比(52.06±4.43)mm;(54.06 ±4.57)mm比(51.89±4.3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51.96±9.13)%比(57.48±7.71)%;(51.95±9.29)%比(58.05±7.65)%](P<0.01);cTnI阳性组和WBC计数≥10×10~9/L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心律失常的比率均高于cTnI阴性组和WBC计数<10×10~9/L组(P<0.05或<0.01).(2)cTnI阳性且WBC计数≥10×10~9/L几组LVEDd明显大于cTnI阴性且WBC计数<10×10~9/L组[(54.73±4.56)mm比(51.47±4.19)mm]、LVEF明显小于cTnI阴性且WBC计数<10×10~9/L组[(50.15±9.01)%比(59.22 ±6.69)%](P<0.01);cTnI阳性且WBC计数≥10×10~9/L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比率均高于cTnI阴性且WBC计数<10×10~9/L组(P<0.05或<0.01),差异较单独以cTnI或WBC计数分组时更大.结论 入院时cTnI阳性、WBC计数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的近期预后明显相关,两者联合存在时相关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为登革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11月杭州市拱墅区确诊的12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量和分型,分析病毒载量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核酸均为阳性,均为登革热Ⅱ型,登革病毒载量中位数为3.91×10~4 copies/mL。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峰值平均为(38.96±0.69)℃;乏力102例,占85.00%;白细胞计数4×10~9/L 116例,占96.67%;血小板计数100×10~9/L 119例,占99.17%;谷草转氨酶40 U/L 114例,占95.00%;谷丙转氨酶52 U/L 81例,占67.50%;肌酸激酶210 U/L 58例,占48.33%。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峰值、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75例,占62.50%;登革病毒载量中位数为9.29×10~4 copies/mL,高于非重症患者的5.33×10~3 copies/mL (P0.05)。结论未发现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峰值、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等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以"剖宫产术后2年,停经35周,阴道大出血1 h~+"为主诉于2012年12月18日02:00入院。孕期彩超提示前置胎盘。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8.3×10~9/L,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2.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N%)65.9%,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8g/L,血小板(platelets,PLT)174×10~9/L,红细胞压积(packed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每3~5年为一个流行周期[1]。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它不仅能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还能引起肺外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02年~2004年1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9例;3~5岁2例、5~9岁6例、9~13岁8例。16例患儿均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入院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阳性,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有皮肤出血点或淤斑者16例、鼻衄6例、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3例。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10×109/L 1例、(10~80)×109/L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6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4组,Ⅰ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9~100×10~9/L,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0×10~9~50×10~9/L,Ⅲ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10~9~30×10~9/L,Ⅳ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比较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情况。结果 9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4组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产后出血在4组中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以皮肤淤斑,黑便,鼻衄2天入院。既往无出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6年余,无心脏病史。查体:Bp23.94/12.24kPa,皮肤有出血点及淤斑,以下肢为著。心率74次/分,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明显ST-T改变。Hb103g/L,Pt45×10~9/L,WBC6.2×10~9/L,N 54%,  相似文献   

7.
一例胆结石病人,因手术后持续高烧,从肝下引流液及血液中均检出催产克雷伯氏菌,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孔××,女,44岁,因右上腹持续钝痛10余天,于1994年12月 4日入本市××医院。入院检查,右上腹压病,体温37℃,WBC7.2×10~9/L,N70%、L25%、M5%,B超检查确诊为胆石症。于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ean platelet component,MPC)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集93例脓毒症患儿入院24 h内静脉血,用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C)、MPC,并与健康对照组(体检合格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将脓毒症患儿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进行比较。结果 93例脓毒症患儿PC、MPC水平分别为(101.00±49.00)×10~9/L、(225.00±20.00)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12.00±72.00)×10~9/L、(267.00±22.00)g/L(均P0.05);40例重症脓毒症患儿PC、MPC值分别为(86.00±35.00)×10~9/L、(213.00±13.00)g/L,明显低于53例一般脓毒症患儿的(141.00±40.00)×10~9/L、(235.00±1 8.00)g/L(均P0.05)。当PC临界值为100.00×10~9/L,MPC临界值为267.00g/L时,53例一般脓毒症患儿中有20例PC降低,灵敏度为37.74%;51例MPC降低,灵敏度为96.23%。结论常规检测脓毒症患儿的PC、MPC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C,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急性阑尾炎(AA)的准确性是否与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有关。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和急诊877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资料。依据最终诊断分成AA组和非急性阑尾炎(NAA)组;再根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分成24 h组、24 h~48 h组、48 h组。分别计算WBC10×10~9/L、WBC15×10~9/L、WBC为20×10~9/L,CRP10 mg/L、CRP50 mg/L、CRP100 mg/L,WBC10×10~9/L且CRP10 mg/L、WBC15×10~9/L且CRP50 mg/L、WBC20×10~9/L且CRP100 mg/L诊断A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WBC诊断AA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24 h~48 h组,特异度相对较高的是24 h组;CRP诊断敏感度最高的是48 h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的是24 h组;CRP+WBC联合诊断时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48 h组。结论结合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时,WBC、CRP诊断AA的准确性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伤寒病人血液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伤寒与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选择1993年~1998年血培养阳性资料完整的伤寒病人80例(除10岁以下儿童),对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与传统教材描写变化较大。 1 伤寒病人白细胞减少不明显 文献报道多数伤寒病人白细胞减少,一般在4.0×10~9/L以下。我们选择临床表现符合伤寒,并且血培养报告伤寒杆菌生长的80例病人,在发病10d内(即伤寒病程的初期或极期前阶段)检测末梢血白细胞,住院期间复查血常规1次以上。在检测的80例伤寒病人中白细胞总数在4.0×10~9/L以下者有30例,占37.5%,最低者为3.2×10~9/L,平均为6.92±2.5×10~9/L。在正常值4.0×10~9/L~10.0×10~9/L范围内,有48例,占60.0%,表明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仅少数表现减少,绝大部分在正常值范围。白细胞减少已不再是伤寒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参考价值有一定局限,另有2例伤寒发病初期白细胞计数>10.0×10~9/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改变对生存状况的预测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入住ICU的8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28 d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其中存活组49例,死亡组33例。收集患者入ICU 0 h、24 h、48 h、72 h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计算各时间点PLT变化数与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存活组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psis-related or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 lth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2±0.76)μg/L、(46.70±28.04)mg/L、(5.78±1.92)分、(17.79±8.02)分均低于死亡组的(2.38±1.41)μg/L、(87.62±41.18)mg/L、(8.42±2.61)分、(24.54±10.60)分(P0.01);存活组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入ICU 0 h、24 h、48 h、 72 h血小板水平为(228.51±106.43)×10~9/L、(193.54±99.18)×10~9/L、(180.07±90.03)×10~9/L、(165.48±81.41)×10~9/L均高于死亡组(166.24±85.28)×10~9/L、(137.48±70.12)×10~9/L、(94.33±45.48)×10~9/L、(79.61±33.68)×10~9/L(P0.01);存活组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各时间段血小板变化数比死亡组波动更小(P0.01);存活组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各时间段血小板变化率比死亡组更低(P0.01);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以入ICU 72 h血小板变化率最高,其临界值为-36.00%,AUC为0.915,敏感度0.913,特异度0.773。此外,PCT、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也对患者的28d生存状况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水平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结合患者72h血小板水平、血小板变化数及血小板变化率可以更好地预测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2 8岁 ,喷漆工人。因“头痛、头晕、睡眠差、周身乏力伴发热半年”于 2 0 0 2年 5月 7日入院。患者自 2 0 0 1年 11月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睡眠差、周身乏力、皮下易有出血点 ,伴低热 ,自服“止痛药”可暂时缓解 ,仍坚持工作。因突发抽搐伴失语、呕吐急送我院就诊。门诊进行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示Hb 80g/L ,RBC 2 .0 4× 10 12 /L ,WBC1.8× 10 9/L ,PLT 4 2× 10 9/L ,门诊以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观察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1992年接毒作业工人健康体检时 ,血常规均正常 ,否认既往肝炎史、特殊用药史及放射…  相似文献   

13.
将本院中毒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就诊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A组(≤10×10~9/L)、B组(10×10~9/L~20×10~9/L)、C组(20×10~9/L~30×10~9/L)、D组(30×10~9/L)四组,按照中毒结局(存活和死亡)对各组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各组存活率分别为78.72%、44.32%、5.00%和0。四组间不同白细胞计数在中毒结局上存在明显差异,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4.
马志锋 《职业与健康》1999,15(10):20-20
1 临床资料 患者胡××,女,25岁,已婚,汉族,农民。因畏寒、高热40℃、全身不适、头痛、眼痛、腰痛、恶心呕吐、腹胀、心慌、胸闷气喘3天而入院。入院时体温39℃、心率140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测不到。无尿、眼红、面红、颈胸红、心率弱、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胁下未扪及,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Hb120g/L、RBC4.5×10~(12)/L、WBC36.1×10~9/L,分类NO.84、L0.16。检见异淋;尿蛋白( )、镜检红细胞( )、透明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变化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郴州市某三甲医院4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期间的外周免疫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及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在住院期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数随治疗后逐步下降(从第1周到第11周的变化分别是(6.20±1.70)×10~9/L到(3.50±0.80)×10~9/L,(4.30±1.50)×10~9/L到(1.70±0.08)×10~9/L,(0.43±0.18)×10~9/L到11周(0.26±0.05)×10~9/L(均P<0.05)。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也出现明显下降(从第1周到第11周的变化是65.2%±9.2%到11周的49.2%±4.9%)(P<0.05)。但是淋巴细胞绝对数在下降到第5周后不再下降,并保持一定的水平。死亡的口腔癌患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随病程延长的要明显低于治疗好转出院者(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癌胚抗原(CEA)之间存在负相关(r=-0.28,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明显下降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 邓××,女,23岁,某化学试剂厂操作工,总工龄8年,硝基苯提纯操作4月。因头晕、头痛、乏力6年,症状加重4月入院。 患者原工种为提纯叔丁醇、乙二胺。入院前6年出现轻度头晕、乏力等症状,未进行任何治疗。入院前5月,工作改为提纯硝基苯。从事此项工作前WBC7.0×10~9/L。工作后不久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失眠、多梦、心悸、食欲减退。提纯硝基苯的工作持续4月,于入院前一月结束工作后来我院,WBC4次分别均低于4.0×10~9/L,在门诊给予治疗2周后WBC3.5×10~9/L而收入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情况1990年,我们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全市32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血液常规检验。检验项目有:白、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和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异常值的确定参照国家卫生管理法规(GWF 01—88)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标准:白细胞<4×10~9/L 或>1.1×10~(10)/L;红细胞<4×10~(12)/L 或>5.5×10~(12)/L(男),红细胞数<3.5×10~(12)/L 或高于5×10~(12)/L(女);血红蛋白<120g/L 或>160g/L(男),血红蛋白<110g/L 或>150g/L(女);血小板<100×10~9/L。白  相似文献   

18.
化学性烧伤的护理体会(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性烧伤是职业外科疾患中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本文收集了3例有关病例,浅谈化学性烧伤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董××男,46岁,工人,工作中头面、颈部不慎被硫化钠烧伤后,即感疼痛难忍,立即用清水冲洗创面30分钟,尽可能清除残余硫化钠,并加醋酸湿敷创面后送我院急诊。入院PE:T 37℃,P 88次/分,R 21次/分,BP 16/10 KPa。头面、颈部创面红肿,有水泡,壁薄,基底潮红,面积约4%,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肝脾(-)。血 Rt:Hb 123 g/L,WBC 5.0×10~9/L,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1例为鼻咽癌组,患者入院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体检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鼻咽癌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复发再入院情况,于再入院时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时鼻咽癌组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咽癌组血小板计数为(260.51±75.39)×10~9/L,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208.26±30.72)×10~9/L和健康对照组的(205.18±38.1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复发组患者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和FDP水平均低于初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出院时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FDP水平均低于初入院时,再入院时血小板计数、FDP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初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DP及D二聚体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体尿液中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石墨烯-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法。方法采用滴涂石-墨烯分散液于玻碳电极晾干后,利用循环伏安法将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聚合至其表面,制得新型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石墨烯/GCE修饰电极。以0.1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5.0)为支持电解液,扫描速度为0.10 V/s,利用修饰电极对DA和UA混合液进行同时分离分析。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A和UA在修饰电极上有较好的电化学行为。DA和UA分别在4×10~(-9)~2×10~(-4)mol/L和2×10~(-6)~2×10~(-4)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4×10~(-9)、2×10~(-6)mol/L,回收率分别为97.85%~107.27%和93.00%~100.33%之间,RSD均小于6.8%。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适用于人体尿样中DA和UA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