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1例,其中术后残留(病理证实)5例,影像学诊断6例;肿瘤直径2.5~4.0cm。周边剂量9~16Gy,平均13Gy;中心剂量20.0~35.5Gy,平均28.3Gy;等剂量曲线40%~50%,平均46%。结果10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19~96个月,平均53.7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表现。1年后,病人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MRI显示病灶几乎消失2例,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用于肿瘤较小、大型肿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 Gy,平均(24.0±2.2)Gy;周边剂量为7.5~15.0 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I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伽玛刀进行治疗的1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采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周边,平均周边剂量为13 Gy,平均中心剂量25.2 Gy;治疗后随访6~93个月,平均为40.2个月。结果 肿瘤最大径为22~65 mm,平均4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5 cm3。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影像学缩小50%以上9例,缩小25%~50%3例,缩小25%以下2例,无变化5例。头痛10例中,改善6例;面部感觉减退7例中,改善5例;视力下降11例中,改善7例;复视8例全部改善。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自1997年1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3例,其中10例为术后残留,23例经影像诊断.肿瘤平均直径29 mm(12~65 mm).伽玛刀治疗的平均周边剂量12.5Gy(9~16Gy),平均等剂量曲线47.7%(40%~50%). 结果 32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6~135个月).30例(93.8%)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2例(6.2%)同治疗前.本组治疗后无其他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出现;肿瘤基本消失9例(28.1%),肿瘤体积明显萎缩21例(65.6%),体积较伽玛刀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例(6.7%),肿瘤总控制率100%.2例患者因治疗前肿瘤体积巨大行分次伽玛刀治疗. 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 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63~128个月),血管瘤控制率100%;首次伽玛刀治疗后血管瘤体积较前缩小55.7%~94.5%,残留血管瘤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后体积进一步缩小。无辐射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长期控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海绵窦CH的临床资料。肿瘤MRI特点:T_1WI呈低或略等信号,T_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40~78 mm。行Leksell伽玛刀6~8个月内分次治疗方案,首次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5 Gy,平均边缘剂量9 Gy;第二次治疗中心剂量30 Gy,边缘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原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结果:伽玛刀术后6~12个月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9例。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CH疗效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HCS)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CHCS术后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最大径超过3.5 cm者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13 Gy,平均11.50 Gy;肿瘤中心剂量22~26 Gy,平均23.28 Gy。随访23~101个月,平均44.0月。结果 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100%。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结论 伽玛刀对CHCS术后残留比较敏感,较低剂量即可控制其生长,疗效良好,且对体积较大的CHCS术后残留也可采用伽玛刀体积或剂量分割的方法就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X-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X 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性。方法 以X 刀治疗 1 4例海绵状血管瘤 ,体积为 0 5~ 9 1cm3(平均 3 3cm3) ,病变中心剂量为 1 5~ 30Gy,周边平均剂量为 1 8 7Gy(1 3~ 2 8Gy)。结果 随访 1 3~ 54个月 (平均 37 4个月 ) ,病变大小不变 8例 ,缩小 6例 ,无病变增大者。临床症状改善 1 0 / 1 4 (占 71 4% ) ,3例出现迟发放射性脑水肿 ,1例发生 2次轻度瘤卒中。结论 X 刀治疗深部及功能区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 ,对控制病变生长、缓解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附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γ-刀)治疗的效果。方法10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γ-刀治疗,病灶直径大小0.4 ̄1.8cm(平均1.2cm)。采用多个等中心照射,周边剂量12 ̄15Gy,平均13Gy,40% ̄6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中心剂量20 ̄30Gy,平均24Gy。85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期6 ̄72个月(平均36个月)。5.8%(5/85)再出血;31%(26/85)病灶缩小,69%(59/85)无变化;20%(17/85)病灶周围脑水肿,经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好转。50%(15/30)癫痫发作频率和程度减轻。41%(35/85)临床症状改善,40%(34/85)症状无明显改善,19%(16/85)症状加重,17.6%(15/85)经治疗后恢复,1例遗留明显肢体活动障碍。结论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主要功能区或深部组织,手术风险极大时,可选择γ-刀治疗;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伽玛刀治疗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单发海绵状血管瘤3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Engle分级标准评估治疗后癫痫控制效果,并分析病灶体积、边缘剂量、病灶部位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36~72个月,癫痫总控制率为80.6%,其中Engel分级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颞叶病灶疗效较差(OR=0.083,95%CI:0.012~0.558,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脑水肿4例(9.5%),治疗后症状性病灶出血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伽玛刀对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有效,不同边缘剂量及体积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颞叶病灶有效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干海棉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应用伽玛刀治疗指标.方法对3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直径为0.8~1.8cm(平均1.28cm),病变中心剂量为22~45Gy(平均32.45Gy),周边剂量为9~14Gy(平均12.67Gy),进行治疗.结果随访5月-6年,经MRI复查19例,1例基本消失,10例病灶明显缩小,5例病灶大小不变无增大.1例术后半年局部出血,症状加重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例出现迟发性脑水肿,其余病例未见有症状加重.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干绵状血管瘤,对控制肿瘤生长,降低出血率,缓解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到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①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②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③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④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4.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附12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型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2001~2005年行C型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治疗剂量:周边剂量14~16Gy,中心剂量28~30Gy,等剂量曲线50%~55%。结果C型伽玛刀治疗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不同程度缩小5例(41.7%),无变化6例(50%),2年复查时病灶渗血1例(8.3%),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83%。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头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探讨责任血管对疗效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8例,经核磁诊断将患者分为有血管压迫68例(45.95%)和无责任血管80例(54.05%)。给予伽玛刀治疗:选取4准直器,设置靶点两个,等剂量曲线50%,周边剂量42~45Gy,中心剂量84~90Gy。结果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疼痛缓解出现在术后1天~8个月,面部麻木感出现在术后3~16个月。有责任血管68例疼痛部分或者完全缓解64例(94.12%),出现面部麻木感20例(29.41%);无责任血管80例,疼痛部分或完全缓解的74例(92.5%),出现面部麻木感31例(38.75%),无患者出现咬合无力等功能障碍。结论有无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痛行伽玛刀治疗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的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随访255例伽玛刀治疗后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分成单纯伽玛刀治疗组与外科手术后加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6-90个月)。单纯伽玛刀治疗组187例,平均周边剂量14.6Gy;手术加伽玛刀治疗组68例,平均周边剂量13.5Gy。结果单纯伽玛刀治疗的187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缩小127例(67.9%),肿瘤大小无变化的56例(29.9%),肿瘤增大4例(1.2%)。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加伽玛刀治疗的68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肿瘤缩小45例(66.2%),肿瘤大小无变化21例(30.9%),肿瘤增大2例(2.9%)。本组随访255例肿瘤总控制率97.6%,出现新的垂体功能低下7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是有效和安全的,特别是开颅术后肿瘤残留和复发的病人,并发症少,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额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至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1)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2)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序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3)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4)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5)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7例经影像学诊断的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管瘤体积11.86~70.12 cm3,中位值23.30 cm3,予射波刀分次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归一70%~80%,照射剂量21 Gy/3次(5例)、25 Gy/5次(1例)和30 Gy/3次(1例),照射野109~155个,靶区体积覆盖95%以上。分别于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评价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37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仅1例出现放射性脑水肿,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后缓解。复查MRI显示,血管瘤体积6.75~28.35 cm3,中位值10.50 cm3,较术前缩小(Z=-2.366,P=0.018)。结论射波刀是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宜行传统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射波刀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方法与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病人的治疗经验,主要表现均为体位性眼球突出,其中4例曾行手术治疗。病变容积1.9-9.0ml,平均(4.54±1.73)ml;边缘剂量15-20Gy,平均(16.64±1.34)Gy;视神经平均受照剂量(5.13±1.72)Gy。结果随访24~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MRI、CT复查显示病变完全消失10例(71.4%)。病侧视网膜剥脱致视力丧失1例。结论 伽玛刀对于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文章回顾性地分析本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68例累及海绵窦的各种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53%)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本组脑膜瘤88例,神经鞘瘤28例,垂体瘤22例,转移瘤14例,脊索瘤7例,海绵窦血管瘤4例,骨软骨瘤3例,巨细胞瘤1例和浆细胞瘤1例。全组肿瘤平均体积6.8mm3,给予肿瘤周边剂量7~18Gy,平均12.2Gy;中心剂量15~45Gy,平均26.7Gy;等中心曲线40%~80%,平均46%。有19例海绵窦病灶接受两次伽玛刀治疗。本组81.5%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