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IS急性期血压(Blood Pressure,BP)与预后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存在争议的话题.一直以来,各指南和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均不提倡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给予患者积极降压.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在此,我们将对AIS急性期血压的变化特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及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以及AIS患者早期的血压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患者早期血压变异性(BPV)与其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6例急 性 SAO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史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酗酒史和既往卒中病史、住院期间抗栓药 物治疗等基线资料。通过 24 h 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的各项血压参数。根据卒中 3 个月后改良 Rankin 评分(mRS)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3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 3 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临床资料和血压参数。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 BPV 与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预后 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 NIHSS 评分、糖尿病史、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SBPmax-min)、 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CV(OR=0.629, 95%CI:0.424~0.932,P=0.021)、dSBPCV(OR=1.590,95%CI:1.053~2.401,P=0.028)、入院高 NIHSS 评分 (OR=3.309,95%CI:1.845~5.937,P=0.001)、糖尿病史(OR=0.203,95%CI:0.075~0.549,P=0.002)是 SAO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高 NIHSS 评分、糖尿病和 24 h-SBPCV、dSBPCV 的增高是 SAO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机械取栓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大血管阻塞的有效方式之一。血压是影响机械取栓 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提示机械取栓术前后血压过高或过低与不良预后有关, 但是机械取栓术前后血压的管理目标值仍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方案,大多为经验性治疗。现主要对急性 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前后的血压及其变异性对预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机械取栓术前后 血压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征,并探讨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2 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急性卒中患者306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脑出血组及缺血性卒中组,其中缺血 性卒中组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 化亚组及非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所有患者均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 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心率(heart rate,HR)、发病后21天或出院时的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mRS评分、MBP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 SBP、DBP、MBP、PP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等于SD/平 均值×100%)等。 结果 血压平均值显示卒中急性期血压以点增高为主,24 h MBP指标无显著增高;脑出血组的 24 h DBP、白日DBP、夜间DBP以及24 h HR、白日HR、夜间HR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缺血性卒中组24 h PP、白日PP、夜间PP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血 压变异性显示脑出血组与缺血性卒中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SBP及MBP的标准差,SBP、DBP及 MBP的血压变异性各项比较P <0.05),提示缺血性卒中的血压变异性更大;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比较血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栓塞致缺血性卒中(CIS)患者的短时血压变异性与患者临床早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8年7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心源性栓塞性CIS患者12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监测所有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并计算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数,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所有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转归,根据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分组,甲组患者98例,乙组患者62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方法分析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和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乙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发生情况、是否合并感染和急性期服用降压药以及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2.014、4.255、30.754、15.190、-10.345,P <0.05)。甲乙两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最大最小值、连续变异性参数和连续变异性参数最大值与乙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日间平均动脉压和夜间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收缩压、年龄、基线NIHSS评分、患者合并感染和连续变异性参数均为与患者近期转归不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期非心源性CIS患者的短时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的近期功能转归不良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0-12接受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并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患者溶栓治疗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创伤(TBI)急性期血压变异性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3)和预后不良组(n=57),对两组患者术后3d内的血压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24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72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TBI程度、72h SD(SBP)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重型TB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因素。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增高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但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对预后的影响及此时应采取何种措施(降血压、升血压或不干预)、于什么时间开始降压、血压多高时心降压、降到什么水平最佳,这些问题多年来尚无统一认识。现就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及对血压处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策略下血压变异性改变对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74例,入院后第2天均行动态血压(ABP)及头部MRI检查。按照有无WMLs,分为3组,即无病变组(72例)、轻中度病变组(120例)及重度病变组(82例)。对比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对影响WML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应用不同类别降压药物下,血压变异性及WMLs病变程度比较。结果 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492,P=0. 000;χ2=25. 518,P=0. 000)。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为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987,95%CI:1. 537~5. 806,P=0. 001; OR=2. 046,95%CI:1. 042~4. 018,P=0. 038)。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应用较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低、WMLs病变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 615,P=0. 000;χ2=18. 972,P=0. 000)。结论 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是预测WMLs的较好且简易指标,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及应用适当类别的降压药物是预防WML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群  徐秀英 《中国卒中杂志》2014,9(12):1048-1053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因其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关注度日趋增高,国内外关于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也屡见报道,越来越多的 证据表明,血压变异性越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越严重。血压变异性的高低对预测高血压左心室肥 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具 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血压变异性的定量分析、调控机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引起靶器官损 害的机制、临床意义5个方面对近年来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降低血压变 异性来防止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及临床伴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MethodsWe enrolled recent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Changes in 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and the continuous beat-to-beat blood pressu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CP were monitored.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BPV included oscillations at very low frequency (VLF; <0.04 Hz), low frequency (LF; 0.04–0.15 Hz), and high frequency (HF; 0.15–0.40 Hz), and the total power spectral density (TP; <0.40 Hz) and LF/HF ratio were calculated.ResultsWe found that EC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in both stroke patients and controls. ECP decreased markedly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Vs at VLF and LF and the TP, and the diastolic BPV at HF whe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decreases in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PV reached 37.56% and 23.20%, respectively, at VLF, 21.15% and 12.19% at LF, 8.76% and 16.59% at HF, and 31.92% and 23.62% for the total TP in stroke patients, which did not differ from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The change in flow velocity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TP systolic BPV change induced by ECP (r=0.312, p=0.035).ConclusionsECP reduces the beat-to-beat BPV when increasing the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ECP might be abl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by decreasing the beat-to-beat BPV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his should be explored further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认知障碍为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认为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血压可能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产生潜在影响,并且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改善或预防。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较为复杂,可能取决于特定的血压参数和卒中的不同阶段。目前卒中后的最佳血压控制水平尚不统一。本文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血压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血压影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机制,以及控制血压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 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记录入院后前 3 d血压,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 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 出院3个月时随访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作为预后评价。 结果 本研究总共纳入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10例, 完成随访106例。 收缩压以间距10 mmHg分组后分 析显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 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50~160 mmHg。 在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当收缩压<150 mmHg时, 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 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73.3%[比值比 (odds ratio, OR ) 1.733, 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073~2.799, P =0.024]; 当收缩压≥160 mmHg时, 收缩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 收缩压150~160 mmHg可能为最适血压。  相似文献   

15.
16.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与预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动态血压的变化及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发病48 h内入院的53例脑梗死和3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持续10 d,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21 d、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为74.7%,入院4 d内血压下降显著,4~10 d时血压下降趋于平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急性期收缩压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OR=1.071,1.018~1.127,P =0.008)及远期(OR=1.040,1.010~1.071,P=0.009)预后不良(MRS≥3)的危险因素,对近期死亡无明显影响(OR=0.988,0.920~1.062,P=0.75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近、远期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最适血压水平:收缩压140~160 mm Hg、舒张压75~80 mm Hg。经调整其他预测因子,收缩压≥160 mm Hg与140~159 mm Hg相比是近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4.682,1.23~17.823,P=0.024)和远期(OR=2.372, 1.188~4.735,P=0.014)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是近期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212 1.019~1.442 P=0.03)及远期(OR=1.27 1.019~1.583 P=0.033)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常见,但血压有自调下降的趋势;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160 mm Hg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相关,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病情及转归与血糖(Glucose,Glu)水平关系。 方法 收集社区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7.8mmol/L≤Glu≤11.1mmol/L组41例,11.1mmol/L16.7mmol/L组45例,观察分析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1.1mmol/L16.7mmol/L组较11.1mmol/L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