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诊断情况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回顾1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分型、急诊诊断情况.结果 131例患者,初诊误诊率达39.7%.常见误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瓣膜病、胸腺瘤、大动脉炎、脑血管疾病、急腹症诊断.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上除大多数有胸痛外,还有一步部分患者无特异表现,分析掌握其常见急诊误诊情况及特点,可以防止急诊漏诊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急性胸痛的扫描参数,应用高浓度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ml/s,注射对比剂总量80~90ml,扫描时间15~17s,将原始数据利用Circulation软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利用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5例主动脉夹层和2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7例主动脉夹层和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并与双源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源CT心胸联合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9例,其中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的7例,主动脉夹层的1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的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2例,主动脉夹层并壁间血肿形成的1例),降主动脉瘤并冠状动脉狭窄1例。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两者的诊断结果一致,但1例主动脉夹层伴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双源CT一次造影能同时对两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但选择性血管造影分多次造影才作出正确的诊断。7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患者,5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CDFI诊断正确,但3例没发现破口,2例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CDFI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同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双源CT是急性胸痛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以低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主动脉夹层伴低血压者临床变化多样,易误诊,本组确诊14例主动脉夹层,首诊误诊率达86%,病死率高达55%。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赖于仔细的临床体检,并综合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手段。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做回顾性分析,探索早期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途径。方法对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常见原因,剧烈胸腹痛、后背痛是其常见首发症状,辅助检查CT强化血管造影(CTA)有助快速诊断与定位,可正确治疗,改善预后。结论根据病史及剧烈胸腹痛或腰背痛表现,在简单完善一些检查后,及时行CTA检查,是早期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对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左肾、输尿管结石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休克1例,急性胃炎1例。好转2例,死亡3例。1例尸体解剖明确诊断,4例经彩超、CT检查明确诊断。结论:急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对于腹痛、腹部不适的患者,不仅要考虑到常见病,还想到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尽量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为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01-2011-02 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行心电图检查130例次,第一次心电图正常13例,左室肥大31例,ST改变22例,T波改变36例,部分患者有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特别是ST-T改变和动态演变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的原因之一,胸背部疼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不应盲目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特点,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较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但并非十分罕见。结论 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能力,了解其特性,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其死亡率,是心血管科护士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与CT、MRCT、DSA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诊断的2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CT、MRI、DSA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83.3%、81.8%。检查方法、探测部位、所用切面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过程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7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因与诱因、临床表现、转归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tanford A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普遍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该病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病变、胆道疾病等。结论:首诊医师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做系统的体格检查、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初诊极易误诊。而按照其他疾病治疗容易加重急性主动脉夹层,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本研究报道1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类似病例的多方位检查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58-95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DSA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确认59例。CT检查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DSA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DSA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一般发病较急,症状较重,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关系极大。到目前为止,CT检查仍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笔者搜集我院1987年-2002年间经CT检查证实的主动脉夹层16例,其中螺旋CT检查4例,其余用普通CT,重点分析CT影像表现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治情况分析,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情况。结果:胸痛为最常见主诉,多数患者血压升高,CT平扫肺部有类似毛玻璃样的渗出改变,CT增强扫描均可见主动脉真假腔。结论:对有胸痛、尤其是血压增高等怀疑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要尽早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临床诊治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对56例患者临床表现、首诊疾病、入院后确诊时间、确诊方式以及误诊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AD患者在首诊时易误诊急性冠脉病变和急腹症,入院首诊确诊率17.8%(10/56),入院后72h确诊率(45/56)96%。结论:首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影像医生和临床结合是早期,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 对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72例患者中经床旁胸超声心动图检查51例患者发现升主动脉内典型撕裂漂浮内膜,6例患者高度可疑升主动脉内有撕裂内膜,15例患者未发现升主动脉内典型撕裂内膜,43例发现腹主动脉撕裂内膜漂浮。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可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选检查,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刘成伟 《临床荟萃》2012,27(18):1588-159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科室收治的17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分型以及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马方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其占本次研究发病因素的95.4%(165/17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十分必要;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优于传统的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痊愈率97.6%(169/173).结论 综合主动脉夹层各种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是早期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关键,及时合理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发病机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病例因突发上腹疼痛入院,结合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胰腺炎,考虑外科治疗,等待手术期间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合8篇国内外主动脉夹层并发胰腺炎的文献,共9例,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与实验室血淀粉酶检测确定诊断,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6例,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2例,1例未知。结论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胰腺炎非常少见,容易漏诊,可借助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可通过多种发病机制引发急性缺血性胰腺炎,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首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引起剧烈胸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M早期正确诊断,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4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DebakeyⅠ型21例、DebakeyⅡ型11例、DebakeyⅢ型17例;术前正确诊断46例(93.88%),漏诊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CT、MRI、DSA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