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组,予氯吡格雷50mg/d,阿司匹林100mg/d,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GMP140、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4):503-50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2%(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 hs-CRP、 IL-6、 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攀  汪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探讨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嘧达莫3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作用的机制,比较3种药物联用和单用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初入院的TIA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一组患者分别给予缓释双嘧达莫200 mg和阿司匹林25 mg,2/d;第二组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80 mg,1/d;第三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1/d,同时随机抽取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5 d后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率,并比较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IA患者各试验组初入院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均升高,但各试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别。3组抗血小板药物对TIA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第一组在治疗7 d后对血小板PAC-1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只对血小板CD62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治疗15 d后能明显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的表达;第二组在治疗7 d和15 d后抑制血小板PAC-1表达的作用显著,但对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小;第三组单独给药比第二组联合用药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明显高于健康人。在TIA患者中,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方式不同。缓释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是治疗TIA、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的有效药物,但其作用效果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联合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94.12%VS 73.5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 IL-6、 TNF-α、 hs-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预测评分方法。方法用RCT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心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365例,检测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率及CD62p。入选患者服用氯吡格雷300 mg,75 mg/d维持7 d检测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率及CD62p。根据患病史、检测数据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情况,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最终得出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评分表。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CD62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2、4.50,P=0.00)。高血脂、糖尿病、CD62p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较大,高血压相对较小。结论急性冠心病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者CD62p活性高,则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几率较大;积分越高,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几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0例)和替格瑞洛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凝聚率、细胞因子与相关炎性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替格瑞洛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凝聚率、MMP-9和Ang-Ⅱ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VEGF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P <0.05)。两组的hs-CRP、 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1.
薛红霞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52-175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脑细胞活化剂、钙拮抗剂、甘露醇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50mg/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于入院时及用药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与阿司匹林相比可以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在脑梗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243-1244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T、 APTT、 TT均长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PAG低于治疗前, LVEF与FS高于治疗前(P均<0.05);研究组的PAG低于对照组, LVEF与FS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心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2组各50例患者,且观察时间均为14d,2组通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两项进行试验对比。结果临床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阿司匹林组在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上有明显优势。结论氯吡格雷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34例和观察组(氯吡格雷组)34例,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血液流变学中的多个项目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7d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优于阿司匹林,对于改善血液黏度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痊愈率、日常生活能力、hs-CRP水平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明显,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按服药情况分为联合治疗组28例,基础治疗组28例.两组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36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6.15%)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14%、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3为4.20%±2.20%、CD62P为1.60%±1.42%)优于对照组同期(7.02%±2.41%、4.6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等不良事件.结论 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血流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时间区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双盲法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5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就两个组别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血浆hs-CRP(9.3±3.1)mg/L、血小板聚集率(14.1±4.3)%,对照组血浆hs-CRP(13.1±4.2)mg/L、血小板聚集率(32.5±10.1)%,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以2017年12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1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94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51-14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后观察组Berghel评分及NIHSS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血清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