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在帕金森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在我科住院的86例帕金森综合征及PD,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卒中病史,分为VP组和PD组,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在两组间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PD组比较,VP组病人发病年龄偏大(P<0.01),临床表现以少动-四肢强直为主,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0.05),常伴发假性延髓麻痹、尿失禁(P<0.01)、智能障碍(P<0.001)等,头颅MRI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且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多不满意(P<0.05)。结论 VP是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不同于PD的一种帕金森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与头部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2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多数患者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卒中史;临床表现以细碎步态、运动减少、肌强直为主,无4~6Hz静止性震颤;多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对左旋多巴制剂疗效欠佳。MRI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可伴脑白质疏松或脑萎缩。结论VP的临床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对多巴胺制剂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诱因、卒中类型、发病时间、临床及影象学表现,并与非妊娠组比较。结果妊娠与分娩期脑血管病与非妊娠者不同,其危险因素依次为:妊高症、高凝倾向、产科感染、剖宫产手术、心脏病、血管畸形、羊水栓塞、DIC等;年龄更小,表现较不典型,发病高峰在分娩期及产后2周。结论妊娠与分娩可能是青年女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而必要的影象学检查是减少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妊娠与产褥期脑血管病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的诱因、卒中类型、发病时间、临床及影象学表现,并与非妊娠组比较。结果 妊娠与分娩期脑血管病与非妊娠者不同,其危险因素依次为:妊高症、高凝倾向、产科感染、剖宫产手术、心脏病、血管畸形、羊水栓塞、DIC等;年龄更小,表现较不典型,发病高峰在分娩期及产后2周。结论妊娠与分娩可能是青年女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而必要的影象学检查是减少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并发CCS发生率68%,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87.3%)显著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27.5%),P0.05,合并CCS的脑血管病病死率(41.2%)显著高于未合并CCS的脑血管病患者(14.6%),P0.05。结论 CC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和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脏监护,积极防CCS。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主要症状为下半身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步态异常,对多巴反应差,伴有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大小便失禁等。VP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上基底节区梗死灶和弥漫性皮质下白质病变。不断丰富的临床病理发现将促进我们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面临的 最大挑战之一,具有传播广、重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现有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脑血管病发病率为 0.5%,发病机制以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大血管病变似乎在COVID-19相关卒中患者中更常见。 病毒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的相互作用、炎症反应和凝血紊乱等在COVID-19相关卒中发病中可能 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对COVI D-19患者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混合性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病因及诊治对策。方法对2例双侧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混合性卒中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疾病演变经过、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疾病演变过程都极为相似而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结论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可能都存在相同对称的脑血管结构异常物质基础以及促发因素、脑血流动力学因素、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因素等,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在诊断对策上要积极寻找原因,治疗上要慎重而周全,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中出现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16例,发生率15.24%(16/105);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性别(P=0.207)、年龄(P=0.795)、原发病(P=0.207)、有无骨窗(P=0.731)及有无高血压史(P=0.206)无关。结论 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骨窗及有无高血压史无关,术后早期重复头颅CT扫描有助于早期发现VP分流术后颅内出血,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此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与血脂。内分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流行病学、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近年来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及纤溶活性的系统研究,对提示脑血管病的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及进行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纤维蛋白肽A(Fill-rinopeptideA,简称F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探讨FPA在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血栓前状态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对脑血…  相似文献   

11.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面临的
最大挑战之一,具有传播广、重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现有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脑血管病发病率为
0.5%,发病机制以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大血管病变似乎在COVID-19相关卒中患者中更常见。
病毒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的相互作用、炎症反应和凝血紊乱等在COVID-19相关卒中发病中可能
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对COVI D-19患者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 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 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医疗大数据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将临床信息与 知识库相匹配,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优化诊疗方案。在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CDSS可以辅助高 危人群识别、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决策支持、实现自动化病因分型以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定等,在提高 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脑血管病疾病管理的一项重要 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 而单一血管床及多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对脑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对以上内 容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不同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疾病特征及相关风险,为动脉 粥样硬化卒中的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凡  王延江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0):878-882
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种老年人中常见的颅内微 血管病。CAA相关病变(如脑出血、认知功能下降等)的发生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脑血管壁、 继发血管损伤两个重要过程,其危险因素包括ApoE 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因素和高血压病等非遗传因素。 免疫治疗和一些天然多酚类物质可防止脑血管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而控制高血压等非遗传危险因 素或使用依达拉奉能减轻CAA继发血管损伤。这些方法有望成为今后散发性CAA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卒中和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统称为非 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具有早期卒中复发风 险高的特点,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事件。至今尚无公认的对NICE预后预测价值高的生物标记物。 寻找快速准确的NICE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血栓形成因子、炎症因子、 代谢异常、基因学等对NICE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栗倩  袁霞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0):1109-1113
脑梗死作为具有极高致残率及复发率的脑血管疾病,近几年逐渐成为我国首位死因,严
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关于脑梗死病因的研究始终未曾间断,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左心室壁活动异
常作为一种独立的概念出现,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预后有着重大相关性。本文详细讨论左心室
壁活动异常的危险因素,阐述其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intracranial major artery stenosis/occlusion,ICASO)是我国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之一。既往研究提示其与烟雾病在受累血管分布、种族差异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环指蛋白213(ring finger protein 213,RNF213)基因是烟雾病的易感基因。研究发现该基因与ICASO、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瘤同样具有相关性,提示RNF213基因可能与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就RNF213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等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崔淑慧  陈宁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2):1309-1315
流行病学数据已证实偏头痛可能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神经影像学研究也显示偏头痛与 脑结构异常有关。但联系偏头痛与缺血性脑疾病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假说包 括药物和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影响、内皮功能障碍和凝血异常、皮层扩散抑制等。本文就近年来偏 头痛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的证据,以及目前涉及的可能的主要病 理生理机制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9.
康凯  佡剑非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90-1193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死、致残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大脑发生 缺血缺氧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上调,参与脑梗死后的病理生 理机制。动物实验研究显示,BMP-7既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恢复、增加神经元缺血耐受性,又可通过抑 制细胞凋亡、减弱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缺血脑组织,减少脑梗死体积。基础研究的结果为脑梗死的 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原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基于电子病历系统设计部署了脑血管专科大数据科研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对院内外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共享,建立覆盖临床科研一体化、疾病智能预测、科研知识库、临床决策支持及真实世界研究等多种数据利用场景的应用模式,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同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及技术支撑,整体提升区域内对疑难脑血管病、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