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入院后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糖水平<7.8 mmol/L;B组血糖水平≥7.8 mmol/L.比较两组PCI治疗后2 h 12导联ECG的ST段回落程度.结果 A组ST段回落(60.0±19.8)%.B组ST段回落(31.6±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治疗后12导联ECG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血糖水平的影响,高血糖影响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情况.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24 h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4 h内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9.26±10.01、35.96±10.87)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别为29.78±10.07、33.46±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合并抑郁34例(42.50%),单纯焦虑33例(41.25%),单纯抑郁5例(6.25%),无焦虑、抑郁8例(10.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这些患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的1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期非血管并发症,出院3、6个月时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腰痛(χ~2=5.997,P=0.014);腹胀(χ~2=5.833,P=0.016);烦躁不安(χ~2=4.242,P=0.039);失眠(χ~2=10.324,P=0.001);手足麻木/肿胀(χ~2=7.964,P=0.005)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6个月后,两组患者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等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均较同组出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3个、6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护理能够降低AMI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期非血管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对患者眼底血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舒洛地特治疗,对比2组患者眼底血流及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DA、AOPP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组患者抗氧化物GSH-PX、SOD较前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V、EDV、P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好转人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舒洛地特有助于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眼底血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较少发生心脏损伤后综合征,而不同患者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出现时间、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存在差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肌损伤后综合征,该病例是由于缓慢血性液体渗出引起心包填塞所致,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评价药物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STEMI的疗效.方法 41例首发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所采用的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药物组(22例)和择期PCI组(1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STEMI患者在心肌梗死后3、6、12及18个月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 CP)、Ⅲ型前胶原(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择期PCI组在治疗后3、6个月P Ⅰ CP水平均较同期药物组降低[(15.08±3.37)μg/L比(19.78±2.22)μg/L、(23.88±3.33)μg/L比(30.00±3.14)μg/L,P<0.05],在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P Ⅰ 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在治疗后3个月,PCⅢ水平较同期药物组降低[(50.70±4.83)ng/L比(59.91±4.64)ng/L,P<0.05],其他各时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和择期PCI组. P Ⅰ CP/PCⅢ在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择期PCI组在各时期M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药物组与择期PCI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TIMP-1在治疗后3、6个月较同时期药物组高[(61.89±11.44)μg/L比(52.23±4.97)μg/L、(62.85±6.31)μg/L比(52.97±6.43)μg/L,P<0.05],其他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MMP-1/TIMP-1在治疗后6个月较同时期药物组低[(1.53±0.25)%比(1.95±0.04)%,P<0.05],其他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6个月)改善STE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但未显示出长期(6~18个月)优势,故对无条件实施PCI的患者应立足于强化的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及经验体会。方法 选取12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均实施PCI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死率、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身性、进展性疾病,PCI只是解除了最严重的局部狭窄,并不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本身的进程;同时,PCI技术本身是对血管局部的损伤性治疗,加上支架的置入增加了血管的异物,必将导致早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脂代谢、氧化应激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东营市胜利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感染组94例,非感染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代谢、氧化应激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分别为(5.46±1.13)mmol/L、(2.31±0.47)mmol/L、(3.49±1.07)mmol/L,高于非感染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为(1.21±0.39)mmol/L,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检出率低于非感染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使体内脂质代谢发生紊乱,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明显,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艳 《医疗装备》2022,(23):118-1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行PCI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CI后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AMI患者,行PCI后发生心力衰竭34例(28.33%);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0~1级、空腹血糖(FBG)≥7.0 mmol/L占比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经分析,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以预防PC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韩嫣 《现代养生》2024,(7):535-537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应用渐进式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48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渐进式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心功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LVEF、LVEDD及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水平均改善,但观察组LVEF、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12.
丁绍祥 《现代保健》2009,(29):47-4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溶栓治疗可行性机理。方法根据急性STEMI绝大多数病理特征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这一机理,围绕PCI术后血栓的何去何从展开逐层分析论证。结果急性STEMI患者不可能在破损处经PCI术后完全恢复原位,或多或少伴有小的斑块脱落,这除与导丝的机械操作相关外,斑块自身的不稳定因素易致破裂。结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若无禁忌证再予溶栓理论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09例。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非PCI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后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1 d和对照组下降(P0.05),但对照组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后血浆ANP和BNP水平下降,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吕豪  刘建春  王京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59-3261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PCI术前服用20 mg的辛伐他汀,实验组PCI术前服用40 mg的辛伐他汀。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s-CRP和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O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40L、a PLA2、CK-MB、TNT-HS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40 mg的辛伐他汀可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冠状动脉内皮,效果好于20 mg的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PCI)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ASI)等,是近年发展很快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而PTCA、CASI术后患者需终身服药,其服药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服药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较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要点.[方法]通过对12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措施.[结果]128例患者中6例发生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防止对比剂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非老年和老年PCI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且以老年组尤为明显;再狭窄组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并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一步增高,且以老年人显著;再狭窄组高于非再狭窄组。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应强调调脂、抗炎及稳定宽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相关数据,探讨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AMI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5年4月~2016年6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后行CPET检查的AMI患者344例,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243例(CR组,70.6%),未完全血运重建组101例(IR组,29.4%)。全部受试者均使用瑞士Schiller CS-200心肺运动试验系统进行测试,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R组与IR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终止运动心肺试验的主要原因均为疲劳乏力,其他终止原因依次为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达到次极量目标心率、血压过度增高、胸痛及呼吸困难,终止原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等不良事件。无论CR组还是IR组,无氧阈时摄氧量(AT时VO_2)、峰值摄氧量(峰值VO_2)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用力肺活量(FVC%)轻度下降。CR组峰值VO_2和FVC均高于IR组(P0.05)。结论 AMI接受PCI术后患者心肺运动耐力减低主要表现为峰值VO_2和AT时VO_2明显下降,FVC%轻度下降;早期行心肺运动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CR可改善AMI患者的峰值VO_2和FV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难愈性创面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蛋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难愈性创面患者114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2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蛋白及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IL-1β、TNF-α表达降低,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血清MDA表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血清SOD表达增加,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I、PSV、RI、EDV值增高,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创面分泌物中炎症因子表达,调节氧化应激蛋白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