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楚雄州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消除麻疹和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415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测定,用real-time RT-PCR对415例病例咽拭子及尿液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15例疑似病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及Ig M抗体检测阳性仅有1例,均为同一病例,阳性率为0.24%。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为7.95%,咽拭子标本、尿液标本风疹病毒核酸测阳性率分别为18.07%和9.64%,3种标本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6,P0.01)。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与real-time RT-PCR法核酸检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6,P0.01)。结论本州麻疹疫情控制较好,但风疹疫情态势严峻,应加强对风疹疫情的控制;real-time RT-PCR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进行麻疹/风疹病原学检测时应重点采集咽拭子标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诊断早期麻疹病毒感染的两种实验室方法,即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M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检测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方法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静脉血和咽拭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 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RNA。结果 142例麻疹疑似病例中,血清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30.99%(44/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69.72%(99/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测阳性率(P0.001)。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总数为106例,总阳性率为74.65%(106/142),ELISA法灵敏度为41.51%(44/1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为93.40%(99/106)。出疹后第1~3 d,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81%、29.41%、44.8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19%、70.77%、80.7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高于血清ELISA法,更适合于麻疹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早期确诊麻疹疑似病例,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麻疹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013年4月-11月63份麻疹疑似病例,在出疹3 d内采集静脉血和咽拭子。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 M抗体,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63份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 M抗体有2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42.86%;麻疹病毒核酸有32份为阳性,阳性率为50.79%;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中,4份分离到麻疹病毒,分离率为12.50%。麻疹Ig M抗体检测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同为阳性27份,同为阴性31份;实时荧光RT-PCR检测阳性而麻疹Ig M抗体检测阴性的为5份,2种方法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2.06%。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是一种灵敏、准确、安全的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方法,可用于麻疹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水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本区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区88例疑似麻疹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将结果汇总分析。结果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71.76%,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8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阳性病例集中在0~2岁和21~40岁;本地与外地人口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时间,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可以弥补出疹早期(<3 d)麻疹Ig M抗体滴度过低导致血清ELISA法漏检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ELISA和荧光定量PCR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检测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色市12个县(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51例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核酸RNA,分析比较两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351例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0例,阳性率为45.58%;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R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对不同出疹时间采集的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患者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ELISA和荧光定量PCR用于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诊断早期麻疹病毒感染的两种实验室方法,即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检测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方法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静脉血和咽拭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RNA。结果142例麻疹疑似病例中,血清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30.99%(44/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69.72%(99/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测阳性率(P<0.001)。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总数为106例,总阳性率为74.65%(106/142),ELISA法灵敏度为41.51%(44/1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为93.40%(99/106)。出疹后第1至第3天,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3.81%、29.41%、44.8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19%、70.77%、80.7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高于血清ELISA法,更适合于麻疹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麻疹病毒感染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天津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运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配对Mc Nemar检验和效度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判定价值。结果 171例麻疹疑似病例同时采集了血清和干血片标本,ELISA法检测两种标本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2%和4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P=0.06),两种标本ELISA法检测一致率为94.15%。2 512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 439例采集了血标本,ELISA法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76.38%;871例采集了咽拭子,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率为86.68%。咽拭子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real-time RT-PCR核酸阳性率达到91.14%,3天后的阳性率只有66.26%(χ~2=72.46,P0.01)。血标本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ELISA IgM抗体阳性率为71.47%,3天后达到94.14%(χ~2=118.06,P0.01)。检验效度分析,ELISA方法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5.29%,约登指数为0.57。real-time RT-PCR方法灵敏度为99.60%,特异度为67.65%,约登指数为0.67。结论 real-time RT-PCR方法更敏感,适合发病早期诊断,ELISA方法更适合发病中后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疑似病例监测的麻疹、风疹血清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探讨2016—2019年度滨海新区麻疹、风疹病毒的流行特征与变化特点,为今后制订监控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的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9年间共检测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329例,其中122例为麻疹阳性(37.1%),不同年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2,P0.01);风疹阳性16例(4.9%),不同年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29,P0.01)。每年3—5月为麻疹、风疹集中发病期,与其他月份比较,麻疹IgM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9,P0.01)。不同性别间比较,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χ2=0.391,P0.05)。麻疹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50岁年龄组,47例(68.1%);风疹主要发病年龄为10~≤40岁,共14例,占总阳性的87.5%。结论检测麻疹、风疹血清Ig M抗体利于及时确诊疑似病例,注重接种率的同时,也需加强对大年龄人群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补种;加强实验室监测,对于控制乃至消除麻疹、风疹传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少年麻疹抗体监测,分析儿童少年麻疹免疫水平,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5岁儿童少年,采集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并进行分析。判定标准以麻疹病毒抗体最低保护滴度200m IU/m L为临界值,200m IU/m L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结果共检测3 230人,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1.30%,5个监测点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42%、92.21%、90.68%、90.97%、93.14%,不同监测点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5);城区、乡镇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06%、90.79%,城乡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6,P0.05);2~5岁、6~10岁、11~15岁分别为93.34%、90.30%、90.33%,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8,P0.05);男性、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06%、92.59%,不同性别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P0.05)。结论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少年含麻疹病毒成分疫苗接种成功或体内麻疹病毒Ig G抗体量高于最低保护滴度的比例达到91.30%,显示出已建立良好的免疫屏障。但仍应加强儿童少年含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和完善麻疹疫情的监测系统,进一步巩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年-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年-2014年疑似麻疹血清样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SPSS 13.0软件统计检测结果,分析区域内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8年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2 281例,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756例,总阳性率为33.14%;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05,P0.05)。不同年份之间麻疹阳性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高峰主要为3月-7月,0岁~5岁及15岁~29岁为高发年龄段。结论 8年间辖区内麻疹阳性率有明显波动,2010年、2011年麻疹阳性率明显降低,说明防控有力,但随后3年有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要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持续做好计划免疫,严密监测,避免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麻疹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2014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按照不同人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3例疑似病例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244例,阳性率为28.94%(244/843);风疹Ig M抗体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2.18%(187/843)。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和风疹发病主要分布在15岁~39岁,且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第2季度,同时外地病例为发病主体。结论加强青壮年的免疫规划是今后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并加强托幼机构、学校和集中办公场所的区域消毒,最终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浮市麻疹实验室检测情况,探讨麻疹发病和流行特点,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指导麻疹防控。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 M抗体检测,同时采集病原学标本检测病毒核酸,并对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全年共检测血清标本123份,麻疹Ig M阳性85份,阳性率为69.1%;麻疹PCR阳性80份。共分离到21株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麻疹检测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年龄段人群,发病时间主要在6月-8月。出疹后3 d内采集的标本病毒分离率高于3 d后采集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于采集当天送检的标本病毒分离率高于采样后1 d~3 d和3 d送检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0.05)。结论云浮市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a基因亚型,PCR检测方法是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补充,及早采样和送样是提高病毒分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麻疹病毒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麻疹病例,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及咽拭子标本,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RT-PCR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10.77%,RT-PCR检测阳性率为24.62%,数据具显著性差异(χ~2=4.279,P=0.039);ELISA法于出疹1~3d内总检测阳性率为42.86%,RT-PCR法于出疹1~3d内总检测阳性率为93.75%,数据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麻疹病毒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具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2014年银川市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细胞培养法分别检测麻疹IgM抗体、麻疹病毒核酸和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据此对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5.1%(53/211),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3%(64/211),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者5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IgM抗体阴性者16例,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69份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结论 2014年银川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1a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于麻疹监测病例早期快速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提高麻疹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404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出疹时期标本的阳性率及检测水平。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 M阳性率为49.75%,real-time 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56.19%。ELISA法检测的OD值随出疹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r=0.987,P0.01);而real-time PCR法的ΔCt值则呈下降趋势(r=-0.977,P0.01)。出疹后2 d内采集的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出疹后2 d及以上的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疹后2 d内的麻疹疑似病例宜用real-time PCR法诊断,对出疹后2 d及以上者则可用ELISA法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芜湖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和风疹诊断水平。方法采集2010~2015年疑似麻疹病例1 204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结果 6年共检测标本1204份,其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267份,总阳性率为22.18%;风疹Ig M抗体258份,总阳性率检为21.43%。不同年份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麻疹、风疹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发病高峰主要在3~6月份,0~1岁婴幼儿与16岁及以上人群是主要感染者;风疹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6~25岁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16岁以上人群已成为本地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风疹发病以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雅安市风疹疫情动态和流行特点,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年1月-2014年6月疑似病例进行麻疹Ig M抗体和风疹Ig 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疑似病例458份,其中风疹阳性25份,阳性率为5.5%,2006年、2008年、2010年、2013年无风疹病例,2007年、2009年、2011年、2012年的风疹阳性率分别为5.9%、4.0%、21.1%、6.1%。风疹发病呈散发状态,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6月,地区主要集中在天全县、宝兴县和石棉县。男性疑似病例265例,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4.2%;女性疑似病例193例,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3%,男女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6,0.10P0.25))。结论风疹控制工作仍需加强,重点是给儿童、青春期少女或育龄妇女接种风疹疫苗,并加强风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麻疹、风疹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13-2020年平顶山市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26例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为362例和28例,阳性率为35.28%和2.73%,其中麻疹阳性率最高年份为2014年(57.67%),风疹为2019年(14.8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叶县和鲁山县,占34.46%,不同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3,P<0.05)。麻疹高峰为2-5月(70.72%),风疹高峰为4-5月(39.29%)。麻疹IgM抗体阳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占57.18%,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5,P<0.05)。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在有免疫史、无和不详这三组人群中分别为15.32%、54.25%和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9,P<0.05)。结论 平顶山市麻疹、风疹血清IgM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荷泽市麻疹检测情况,探讨其特点,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指导。方法对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开展麻疹Ig M、风疹Ig M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分类。结果 2013年度共报告328例麻疹疑似病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89.33%。麻疹Ig M阳性病例数为106例,风疹Ig M阳性病例数为8例。28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13株麻疹病毒,为H1a基因型。在所有麻疹疑似病例中,未接种麻疹疫苗者达到54.88%。全年共确诊143例麻疹病例,两类确诊病例中,4岁年龄组的构成比分别为80.35%(90/112)、61.29%(19/31),不足8个月龄的婴儿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2.14%(36/112)、19.35%(6/31)。结论麻疹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有关,以散发为主,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菏泽市要关注4岁组和8月龄的婴儿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关健措施是做好易感人群的麻疹类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情况,掌握其流行情况,进而科学防控麻疹、风疹。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乡市2010 - 2019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9年共检测1 272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为454例和20例,阳性率为35.69%和1.57%。麻疹发病时间高峰在每年3 - 6月。发病4~28天血清中麻疹IgM阳性率高于发病0~3天。麻疹IgM抗体阳性率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5,P = 0.851)。麻疹IgM抗体阳性年龄组主要分布在0~8月、8月~3岁和18~40岁,占比分别为31.94%、28.19%和21.37%,且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378,P = 0.000)。不同人群中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布在家政家务人员、职员和农民中,分别为60.87%、57.14%、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907,P = 0.000)。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这三组人群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4%、52.17%和31.48%,三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4.956,P = 0.000)。麻疹阳性病例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辉县和辖区外,分别为168例和116例,分别占37.00%和25.55%。结论 需加强免疫基础薄弱的地区免疫工作,特别是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加强辖区交界流动人员管理,对暴露风险大的年龄组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