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文波  林伟  傅凯  朱鸿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21-824
目的 :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基础 ,提高对肉瘤样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肾实质性肿块 (右肾 4例 ,左肾 2例 )。平扫为分叶状、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不均质实性肿块。有灶性坏死区 ,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 ,与正常实质分界不清。全部病例侵犯肾周间隙达肾周筋膜。 4例侵犯肾静脉或 /和下腔静脉。 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 2例远处转移。术后3月内复发 2例。半年内 4例因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肉瘤样肾细胞癌少见 ,多为分叶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肿块 ;极易侵犯周围组织、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恶性度极高 ,愈后极差。CT是发现病灶、判断预后可靠和准确的方法之一。确诊依靠术前细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 CT平扫:肿瘤最大直径2.8~20.0cm,平均5.3cm.肿瘤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4例,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6例.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5例.肿瘤内见散在点状、条状或蛋壳样钙化3例,囊变坏死2例,出血2例.CT增强7例:皮质期呈轻至中度强化,界限清楚,平均CT值88HU,其中密度低于肾皮质和髓质3例,密度高于肾髓质而低于皮质4例.髓质期密度均匀减低,明显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界限显示更清楚,平均CT值85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CT与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36例均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26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分析CRCC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特点,并观察瘤体回声、包膜以及彩色血流超声表现.结果 肿瘤实性成分平扫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9例、23例、4例分别于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最高.36例均表现为轻度强化.14例均匀强化,16例为不均匀强化,6例为周边强化.超声以低回声(18/26,69.2%)及中等实质回声(4/26,15.4%)为主,病灶内回声以不均匀多见(16/26,61.5%),包膜不明显,部分可见假包膜,大多侵犯局部肾包膜.瘤体中心及边缘以无明显血流(6/26,23.0%)或少量血流彩色为主(10/26,38.5%),部分富血供(8/26,30.8%),少数(2/26,7.7%)为中等血流分布.结论 CRC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CRC)的影像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CCRC的资料,其中10例经CT检查,包括平扫、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无皮质期扫描)。2例经MR检查,包括平扫T1WI、T2WI及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T1WI。结果病灶位于左肾4例,右肾8例,最大径24.0~125.0mm,平均56.7mm。10例CT检查中,6例在平扫上密度均匀一致,5例增强后扫描强化均匀一致,与病理上该肿瘤较少发生坏死、囊变、出血对应。皮质期,9个病灶的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低于皮质,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髓质期,10个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髓质。2个体积较大的病灶内见中央星状瘢痕。4个病灶周围见假包膜。MR检查的2例相对于髓质,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相似。结论CCRC在CT及MRI上的均质性特点、独特的强化方式及T1WI上呈相对于髓质的明显低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复习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对肿块的边界、大小、均匀度及强化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大小在2.26~11.35 cmf之间,平均5.57 cm,其中<3 cm 5例;肿瘤边界清楚8例,边缘清楚但有分叶6例,...  相似文献   

6.
陈雁  张谨  戴景蕊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10,25(1):71-74
目的:测定正常肾脏皮质的各灌注参数,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灌注是否有差异。方法:73例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肾癌病灶、患侧肾脏及对侧肾脏正常皮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脏皮质BV、BF、MTT及PS分别为(23.53±5.71)ml/100g、(454.32±110.90)ml/(min·100g)、(3.62±1.38)S、(63.95±18.85)ml/(min·100g)。肾癌病灶BV、BF、MTT及PS分别为(17.17±8.34)ml/100g,(261.96±175.86)ml/(min·100g)、(7.08±3.42)s、(25.07±13.20)ml/(min·100g)。其中透明细胞癌BV、BF、MTT及PS分别为(17.97±8.30)ml/100g,(279.61±177.02)ml/(min·100g)、(6.85±3.39)S、(25.78±12.94)ml/(min·100g);乳头状癌BV、BF、MTT及PS分别为(4.82±2.93)ml/100g,(52.00±51.77)ml/(min·100g)、(11.74±3.63)s、(11.90±5.12)ml/(min·100g);嫌色细胞癌BV、BF、MTT及PS分别为(14.22±3.21)ml/100g,(158.49±49.79)ml/(min·100g)、(7.26±1.77)s、(23.69±17.41)ml/(min·100g),肾细胞癌BV、BF、PS较正常肾脏皮质减低(P〈0.01),MTT较正常肾皮质增加(P〈0.01)。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乳头状癌高(P〈0.05),透明细胞癌MTT较乳头状癌低(P〈0.05),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嫌色细胞癌高(P〈0.05),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非透明细胞癌高(P〈0.05),余各病理亚型间各参数无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以直观地反映肾细胞癌与正常肾脏组织的灌注差异,且各病理亚型的血流灌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与病理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的螺旋CT(SCT)表现及与病理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 34例,将SCT征象分组与病理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1) 34例RCC增强后均有显著强化,其中2 6例肿瘤在皮髓期密度等于或超过肾皮质,8例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SCT双期增强扫描对34例RCC的检出率为10 0 % ,定性诊断率为10 0 % ,分期的准确性为94 %。(2 )SCT上肿瘤边缘清晰者14例,病理检查12例有完整的假包膜(85 .7% ) ;细胞核分级在瘤体直径>3.0cm组、肿瘤边缘不清晰组、瘤体中心有坏死不强化区组,分别高于瘤体直径≤3.0cm组、肿瘤边缘清晰组、瘤体内无坏死区组(P均<0 .0 1)。结论 SCT双期增强扫描是R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同时行MRI检查。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瘤体、正常肾皮质、肾髓质的平扫、皮质期、皮髓交界期、肾盂期的强化情况并做对比分析,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瘤体的动态扫描特点。结果:正常肾皮质、正常肾髓质、嫌色细胞癌在CT平扫时,其CT值(HU)分别为30.7±3.2、28.5±2.8、32.7±5.6;增强皮质期分别为132.3±17.7、58.4±9.4、68.6±12.4;皮髓交界期分别为166.6±26.8、80.6±5.8、87.8±25.0;肾盂期分别为132.3±20.7、69.6±4.8、79.4±18.4;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T1WI示肿瘤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特点与CT相似。结论:肾嫌色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SCT表现和病理特点,以提高CT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全肾平扫后行皮质期、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7个病灶为等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内见低密度影。皮质期所有病灶均强化,2个病灶出现"车辐征",5个出现中心瘢痕。实质期所有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肾实质,6个病灶强化明显减低。结论:SCT能显示RO的某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胡敏霞  赵心明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11,26(4):430-433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4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胰腺腺泡细胞癌均为单发肿瘤,肿瘤平均最大径为4.9 cm,2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腺体尾部。3例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1例呈卵圆形,见完整包膜。4例肿瘤均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可见出血,CT或MRI增强扫描各期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胰腺组织,包膜强化。2例伴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低位胆管梗阻,1例伴肝转移。镜下见肿瘤细胞被细薄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呈腺泡状或条索状排列。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该病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及CT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 的临床、病理及 CT 资料,将其分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组和其他乏脂肪A ML组,观察病灶的数目、大小、形状、密度及其均匀性、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ML组18例19灶,平均年龄40岁,其他乏脂肪AML 组18例22灶,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8.63±56.59)mm和(16.97±8.59)mm,P<0.05;密度不均匀者分别为10例和4例, P<0.05;形态不规则者分别为12例和10例,劈裂征阳性者分别为8例和13例,血管影分别为6例和2例,假包膜分别为6例和2例;病灶强化方式快进快出者分别为4例和10例,持续性强化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渐进性强化者分别1例和0例,两组间病灶形状、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均无统计学差异。EAML组病灶平扫、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CT值分别为(44.3±10.7)HU、(101.6±26.6)HU 和(86.9±17.9)HU,其他乏脂肪AML 组各期CT 值分别为(37.1±7.3)HU、(108.7±23.8)HU和(87.6±13.6)HU。EAML组比其他乏脂肪AML组平扫CT值高,P<0.05,增强后CT 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乏脂肪AML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EAML较其他乏脂肪AML发病年龄小,病灶体积大,平扫密度相对高且不均匀,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IMT,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4例,发热2例,体检发现1例。术前分别经CT平扫及增强多期扫描,复习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7例病灶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肝右前叶3例,右后叶2例,肝左内叶2例。病灶大小不一,从2.2cm×1.7cm~5.6cm×5.2cm不等,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边界欠清,2例边界清晰。CT平扫7例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等:①环形强化(3例):即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扫描病灶中央无强化,其边缘出现薄环/厚环形强化影,同时周边肝实质出现高密度强化带;②结节样强化伴中心坏死(3例):即动脉期病灶结节样轻度强化,邻近肝组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继续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③分隔状强化(1例):即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病灶逐渐呈分隔状强化,分隔之间可出现结节状或斑点状轻度强化区。3例病灶伴随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病理特征:病灶均由大片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主要由层列杂乱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以及多量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混合组成,中性粒细胞少见,7例病灶均可见凝固性坏死;肝索结构无明显异常,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5例;SMA(++)4例;CD68(++)3例;CD34、CK均(-)。结论肝脏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对4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在1.0~2.0 cm的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为单发癌灶,2例为双侧双发癌灶;2例合并对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对侧甲状腺腺瘤;(2)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者8个病灶;边缘不光整,包膜不完整者34个病灶,但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病灶平扫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未见明显出血或坏死囊变区;病灶内伴钙化者30个病灶,钙化形态各异,以砂粒状多见(20个病灶),也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蛋壳状或桑椹状钙化;(4)增强后41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CT值在90~140 HU之间),其中38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中央强化明显,边缘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影,呈镶嵌征;(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60.0%),可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增强后可呈均匀明显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壁结节样强化;8例淋巴结内可见砂粒状、结节状或蛋壳状钙化.结论 砂粒状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强化明显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及伴钙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为小甲状腺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CT能谱成像在术前评估胃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胃癌患者肿块的能谱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单源双能能谱成像,测量病灶的碘、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癌间的碘、水浓度差异,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入组患者胃癌术后病理证实为黏液癌24例和非黏液癌67例.胃非黏液癌患者静脉期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分别为(21.33±6.31)×100 μg/ml和0.55±0.17,均高于胃黏液癌患者的(16.94 ±6.13)×100 μg/ml和0.42 ±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8和-3.362,P值均<0.01);胃非黏液癌患者实质期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分别为(20.65 ±5.49)×100 μg/ml和0.72±0.20,均高于胃黏液癌患者的(18.07±4.51)×100μg/ml和0.57 ±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1和-4.326,P值均<0.05).印戒细胞癌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碘浓度、碘浓度比高于黏液腺癌,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9.36±4.75)×100和(12.10±5.92)×100 μg/ml,碘浓度比分别为0.49 ±0.09和0.28±0.11;实质期碘浓度分别为(19.88±3.28)×100和(14,45 ±4,62)×100 μg/ml,碘浓度比分别为0.63 ±0.08和0.47 ±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3、5.180、3.339、3.850,P值均<0.01).低分化腺癌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碘浓度、碘浓度比均高于中高分化腺癌,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23.48 ±6.49)×100和(18.98 ±5.26) ×100 μg/ml,碘浓度比分别为0.61±0.16和0.48 ±0.15;实质期分别为(22.95±5.51) ×100和(18.28 ±4.47)×100 μg/ml,碘浓度比分别为0.81 ±0.21和0.63 ±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8、3.249、3.766、4.117,P值均<0.01).动脉期的水浓度、碘浓度、碘浓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胃癌间的碘浓度不同,利用CT能谱成像获得的碘浓度有助于术前评估胃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MRI检查8例,信号明显不均,以正常肾皮质信号为基准,6例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改变。2例呈T1WI、T2WI混杂高信号改变,其镜下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灶。结论:乳头状肾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 T2WI混杂低信号改变有助于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