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及手术等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系列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进行分型,并评价其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肺炎型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21例、腺癌9例.其影像学表现分为6型:分别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例,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5例,单纯肺叶、肺段实变阴影5例,肺叶或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8例,实变合并纤维化及肿块6例,混合阴影4例.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为:①病变范围逐渐扩大;②病变形态由单纯的磨玻璃影或实变阴影逐渐向合并结节、纤维化、蜂窝及肿块进展;③甚至可出现癌性淋巴管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形态可为多种多样,但其动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动态变化及CT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病理基础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型,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表现磨玻璃影22例,肺气囊9例,而且两肺弥漫性表现者占77%以上。依据PCP的CT影像学表现及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将其分为5型,即磨玻璃型、肺气囊型、斑片型、间质型、混合型。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最初小片状渗出、磨玻璃样改变向双肺散在斑片状及弥漫实变过渡,最后常遗留间质性改变。结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磨玻璃影及肺气囊。影像学分型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宏军  包东英  李雪琴  齐石   《放射学实践》2010,25(9):951-955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影像表现特征及病理机制,提高对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死亡患者的影像表现,并与尸检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5例行肺部CT检查,其中1例行胸部X线及CT扫描,2例仅行胸部X线正位片检查。5例尸检,2例尸体解剖。结果:7例甲型流感患者均在发病4~7d出现危重症表现,其中2例患有基础性疾病(糖尿病),1例孕妇;3例X线胸片显示两肺弥漫性模糊密度增高阴影,中下肺为著;5例肺部CT显示两侧中下肺外带、背段及基底段片状实变阴影,其中1例合并出现气胸、肺不张、胸腔积液,1例双上肺内可见薄壁空洞和扩张支气管影。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的重要诊断评估手段,其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
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表现。平均年龄 61.5岁 ( 4 7~ 74岁 ) ,6例均为男性 ,其中 5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应用GELightSpeedQx/iplus型 4层螺旋CT机行胸部薄层扫描。结果  6例肺大细胞癌均表现为肺内周围型单发的结节或肿块影 ,平均直径约 6.4cm ( 2~ 12cm)。病灶内未见脂肪成份 ,1例有点状钙化 ,1例有厚壁空洞。病理分期中Ⅰa期 2例 ,1b期 1例 ,Ⅲa期 3例。结论 肺大细胞癌三维重建有利于征象观察 ,CT表现缺乏一定的特异性 ,最终诊断将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影像特征;57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均经手术、痰检、纤支镜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男54例(94.7%)。病理类型为腺癌28例,鳞癌23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2例;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6例,空洞及囊腔类肺癌10例。53例患者先出现肺结核后出现肺癌;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43例,稳定结核合并肺癌14例。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及漏诊,对影像资料的动态追踪尤为重要,CT在诊断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雪芹  刘钊  孔小华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404-1407
目的:探讨青壮年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青壮年甲型HINI死亡病例影像表现与尸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行DR胸片检查,其中1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1例早期显示两侧中下肺野多发片絮状密度增高影,主要累及内中带;1例早期显示两侧中下肺野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第5天双肺多发实变阴影,以双肺门外为著,呈"蝶翼状",可见颈部皮下积气;1例早期显示两肺多发大片实变影,主要累及两侧中下肺野。第6天显示双肺广泛实变阴影,并累及肺外带及两上肺。颈部及胸部可见皮下积气;1例早期显示两肺散在多发片絮状密度增高影,第6天显示两下肺呈大片状实变影。病理对照研究提示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肺泡壁坏死,肺透明膜形成,炎细胞浸润。结论:青壮年危重症甲型H1N1肺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的CT影像特征,分析其影像与病理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肺活检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AIP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早期病变5例,病理以渗出性改变为主,影像表现为双肺的弥漫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影,并以双肺外侧带为主;中晚期3例,病理以肺间质渗出与机化共存为主,影像表现为双肺弥漫的磨玻璃影,实变影、支气管扩张及蜂窝状影。结论:AIP早期CT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征性,中晚期以支气管扩张和蜂窝状影较为特殊,但诊断仍需结合临床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1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MS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53岁,均行16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肺窗和纵隔窗显示进行观察.结果 14例中,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其中2例双肺粟粒状密度增高影伴双下肺索条状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5例,胸膜增厚8例,同时腹部CT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双肾淋巴瘤1例;双下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阴影1例;两肺表现为散在多发线状及网状影3例,并伴淋巴结增大1例;双上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影1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有多发线状及网状影,双肺门影增浓,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结论 艾滋病患者胸部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呈斑点状、索条状、片状或网状,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肺野辐射状扩展,而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17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表现分为4种类型:①类肺炎型3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含支气管的气象;②肿块型5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肿块;③结节型4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小于3cm);④混合型5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及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影。17例中3例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CT对各种类型的肺淋巴瘤样肉芽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腺癌在CT影像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53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腺癌临床及CT影像资料,按病灶分布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采用统计学x~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肺炎性肺腺癌以外周分布为主,常伴有分叶征、支气管气象,血管造影征,但组间无差异;局灶性病例27例,以磨玻璃,单纯实变较多,部分阴影内出现空泡影,弥漫性病例26例,以混合性及实变并纤维化、肿块为主,组间对照,弥漫性病灶周围更容易伴发结节影、网格阴影伴磨玻璃影,纵膈淋巴结增大,胸水征象;随访发现病灶分布由局灶性向弥漫性进展,形态从单一向混合形态进展。结论肺炎型肺腺癌呈局灶性及弥漫性分布,当实变内有空泡影、蜂窝影、周围有结节、周围网格伴磨玻璃影时,诊断肺炎型肺癌较为可靠,CT的动态复查对该病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雁  张谨  戴景蕊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10,25(1):71-74
目的:测定正常肾脏皮质的各灌注参数,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灌注是否有差异。方法:73例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肾癌病灶、患侧肾脏及对侧肾脏正常皮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脏皮质BV、BF、MTT及PS分别为(23.53±5.71)ml/100g、(454.32±110.90)ml/(min·100g)、(3.62±1.38)S、(63.95±18.85)ml/(min·100g)。肾癌病灶BV、BF、MTT及PS分别为(17.17±8.34)ml/100g,(261.96±175.86)ml/(min·100g)、(7.08±3.42)s、(25.07±13.20)ml/(min·100g)。其中透明细胞癌BV、BF、MTT及PS分别为(17.97±8.30)ml/100g,(279.61±177.02)ml/(min·100g)、(6.85±3.39)S、(25.78±12.94)ml/(min·100g);乳头状癌BV、BF、MTT及PS分别为(4.82±2.93)ml/100g,(52.00±51.77)ml/(min·100g)、(11.74±3.63)s、(11.90±5.12)ml/(min·100g);嫌色细胞癌BV、BF、MTT及PS分别为(14.22±3.21)ml/100g,(158.49±49.79)ml/(min·100g)、(7.26±1.77)s、(23.69±17.41)ml/(min·100g),肾细胞癌BV、BF、PS较正常肾脏皮质减低(P〈0.01),MTT较正常肾皮质增加(P〈0.01)。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乳头状癌高(P〈0.05),透明细胞癌MTT较乳头状癌低(P〈0.05),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嫌色细胞癌高(P〈0.05),透明细胞癌BV、BF均较非透明细胞癌高(P〈0.05),余各病理亚型间各参数无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以直观地反映肾细胞癌与正常肾脏组织的灌注差异,且各病理亚型的血流灌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深入分析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各种征象,结合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研究,探讨肺炎型肺癌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肺炎型肺癌和5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均行MSCT全肺容积扫描,再经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建(MPR)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最终根据取得的病理结果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做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孤立肺炎型肺癌在短细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瘤体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局灶性肺炎(P〈O.01)。结论通过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能对病理基础不同的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为临床及早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最大径≥5cm巨大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最大径≥5cm巨大肾细胞癌患者行M SC T平扫加皮质期、髓质期及排泄期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及强化特点,寻找各病理亚型的影像学异同。结果巨大肾细胞癌出血、坏死囊变明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坏死较多甚而较大,以结节堆积样强化及片样强化为主,强化程度大多高于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集合管癌等非透明细胞癌;巨大乳头状癌坏死区较小,强化程度较低,相对均匀;嫌色细胞癌密度明显不均匀,强化明显但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高于乳头状癌,可见逐渐填充中央疤痕;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很少周围侵犯及转移;集合管癌恶性程度最高,缺乏特异强化形式,强化程度低,极具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预后极差。结论巨大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三期增强CT表现各具特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纵隔交界区肿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肺-纵隔交界区肿瘤,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选择分析对肺-纵隔交界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有价值的CT定位征象主要有:宏观征象:病灶中心位置;病灶与肺及纵隔交界面的夹角;纵隔内脂肪间隙及大血管形态的改变情况;病灶密度(钙化、脂肪等);胸膜增厚及移位情况;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胸腔积液;肺内纹理走行、病灶邻近肺野改变;增强扫描特征.细节征象:病灶与纵隔交界面特征;病灶与肺交界面特征.结果:肺癌22例,胸腺肿瘤20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总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特征,尤其是肿瘤与肺-纵隔分别的交界面情况,胸膜的移位情况,纵隔内大血管形态、位置改变等等,能对肺-纵隔交界区肿瘤作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形态学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ung tumor antigen,LT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关系和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恶性病变和64例良性病变患者行MS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LTA、CEA、NSE检测,MSCT扫描图像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重组全面观察恶性病变影像学特征,MSCT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对照分析。并对良恶性病变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LTA、CEA、NSE与肿瘤大小、毛刺征、空泡征、实性结节、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胸腔积液无统计学意义,NSE、CEA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LTA与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形态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两种方法联合对肺部恶性病变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颈胸部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发送工作站后处理(包括VR、MPR、MIP、CPR)作出诊断,并与手术或穿刺病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46例中肺癌所致SVCS 36例、恶性淋巴瘤5例、胸腺癌3例,慢性纵隔炎1例,甲状腺癌伴颈内静脉及上腔静脉癌栓形成1例.奇静脉入口以上梗阻31例,奇静脉入口以下梗阻4例,奇静脉人口上下同时阻塞者11例.轻~中度梗阻16例,重度梗阻21例,完全梗阻9例.结论 多排螺旋CT是诊断SVCS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扫描在大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MS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MSCT诊断189例,MSCT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对大肠癌的定性诊断能力高于超声、肠镜、癌胚抗原测定三种检查方法。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9.9%(170/189),诊断肿瘤浆膜外侵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和86.4%,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和88.9%。结论采用MSCT充气扫描安全、方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可以有效地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确定大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提高对大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46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直径≤3 cm的肺内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6例肺内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中,腺癌2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9例,未分型癌1例。多层螺旋CT征象:分叶征36例(78%);毛刺征28例(61%),短毛刺21例,长毛刺7例;棘状突起13例(28.3%);空泡征9例(20%);胸膜凹陷征16例(35%);血管集束征12例(26%)。增强扫描11例,增强幅度42-65 Hu。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可以发现更多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对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核素骨显像检查,探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肺癌的骨转移规律。方法 对562例已确诊的原发肺癌患者进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 MDP)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的结果和肺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类型肺癌骨转移平均发生率为43.06%,肺腺癌和小细胞癌骨转移率较高,分别为55.43%和45.16%,腺鳞癌、鳞癌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7.93%和35.19%。结论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肺腺癌和小细胞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肺癌早期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对帮助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核素骨显像检查,探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肺癌的骨转移规律.方法 对562例已确诊的原发肺癌患者进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 MDP)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的结果和肺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类型肺癌骨转移平均发生率为43.06%,肺腺癌和小细胞癌骨转移率较高,分别为55.43%和45.16%,腺鳞癌、鳞癌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7.93%和35.19%.结论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肺腺癌和小细胞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肺癌早期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对帮助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