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12例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4cm×6cm-8cm×13cm,以肌皮、肌间隔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指腹皮瓣因臃肿行皮瓣修整术后手指屈曲功能接近正常,余11例皮瓣的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可设计切取不同形状、大小的皮瓣,以适应并修复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及虎口区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5例,修复足背及趾区域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1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3cm×2 cm,最大10 cm×5 cm.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皮瓣成活.手背3例、足背1例皮瓣略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手、足功能恢复满意;供区肢体无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手足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2.0 cm×7.0 cm.6例均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前足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给予骨折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腱修复、皮肤回植及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等处理,7~10d后,待组织坏死界限清晰后,进行腓浅动脉单一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3.0cm×5.0cm~6.0cm×10.0cm,供区全厚皮打包加压包扎.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动脉血管危象,探查后部分成活,植皮后痊愈.10例获得了1个月~2年随访,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外观满意.8例感觉达S 3,4例达S 2.结论 游离腓浅动脉单一穿支皮瓣为穿支皮瓣的延伸,符合现代皮瓣移植的最新观点,具有可一期修薄,不牺牲主干血管,解剖相对简单,供区损伤小,手术在同一区域等优点,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浅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的临床疗效,并对手足部较小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定点修复. 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共对8例(左足1例,右足1例,左手3例,右手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 cm×5.0 cm~2.5 cm×6.0 cm)的患者进行腓浅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手术;依据术前查阅相关解剖文献,在小腿外侧中部,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轴线,该轴线中点为腓浅动脉穿支部位,依据皮肤缺损区大小及形状设计皮瓣,并对皮瓣的设计、切取、皮瓣与受区的血管吻合、成活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面积为1.5 cm× 5.2 cm~2.8 cm×6.2 cm的腓浅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后均成活,外形、质地均满意,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良好;1例术后出现水疱、暗紫、脱痂后成活;1例术后皮瓣存活顺利,但出现指骨骨髓炎,经治疗愈合. 结论 腓浅动脉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可对手足部较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外踝上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外踝上穿支升支为血管蒂,结扎其降支,在小腿外侧以腓动脉皮支穿出点连线为皮瓣轴线设计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7 cm×12 cm~16 cm×23 cm,穿支血管蒂长1.6~2.8 cm。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肤色与周围相近,略臃肿,外观较为满意,创区功能恢复好。结论解剖研究为临床外踝上穿支皮瓣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经改进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实用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21例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7 cm,皮瓣切取面积3 cm×3 cm~11 cm×8 cm.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21...  相似文献   

8.
游离移植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伴尺桡骨骨折各1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损伤、掌骨骨折以及前臂皮肤缺损各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6 cm×7 cm~24 cm×10 cm.术中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形状和大小,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带部分腓动脉主干、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并切取皮瓣修复受区,将腓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的桡(尺)动静脉及头静脉吻合.术中切取皮瓣18 cm×8 cm~25 cm×12 cm.供区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修复.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6~13个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肢体无异常,正常行走.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形美观,血管蒂恒定,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对供区影响小,可用作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3例手背小型缺损创面患者。创面面积为3. 7 cm×6. 5 cm~5. 0 cm×7. 8 cm,设计皮瓣面积为4. 5 cm×7. 0 cm~6. 0 cm×9. 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顺利成活,l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无臃肿,质地柔软。小腿供区仅存留较小的线状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较简单,局部损伤小,血管蒂长,皮下脂肪含量较少,应用其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减少供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筋膜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0.0 cm×7.0 cm,以肌皮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侧吻合,受区筋膜瓣行断层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6例筋膜瓣全部存活;术后7 d,筋膜表面植皮成活大于90%4例,80%2例.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例皮瓣臃肿,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5例皮瓣略臃肿,外观满意.小腿供区仅留线条瘢痕.结论 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上的改良,目的 是减少供区创伤,改善小腿外观.筋膜瓣本身可以填充组织缺损,为功能重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确定皮瓣穿支血管部位,以此为中心,设计皮瓣并切取,保留阔筋膜盘约4.0 cm × 3.0 cm~3.0 cm×2.5 cm:"沙丘样"削除阔筋膜、皮下脂肪,皮瓣四周可将皮下脂肪完全削去,仅保留真皮层.采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有1例修复前臂创面皮瓣远端约2.0 cm×1.2 cm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15例术后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0~10.0 mm.结论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外形、质地优良,受区感觉恢复良好,对供区创伤小,不需二期整形,是修复手、足部创面优良供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受区创面面积4 cm×5 cm^6 cm×12 cm,皮瓣设计面积5 cm×6 cm^7 cm×13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2年。1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好,外形美观,踝关节功能恢复好,患者满意。结论应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供可靠,外形与质地良好,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精细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小腿外侧皮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6例,皮肤缺损面积6.0cm×5.0cm×10.0cm×9.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7.0cm×6.0cm,最大为13.0cm×10.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月-3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小腿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6.0 cm ×5.0 cm-14.0 cm × 10.0 cm,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6.0 cm~16.0 cm ×12.0 cm.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痛觉、深触觉存在.小腿创面均Ⅰ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良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穿支血管为蒂胫后动脉穿支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外伤性手部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行小腿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依据胫后动脉造影结果及解剖特点,选择以胫骨滋养动脉或胫后动脉发出的骨(膜)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胫骨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骨和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0.6 cm×0.4cm~3.5cm×0.7cm×0.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5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9例复合组织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为3~18个月,骨缺损植骨处骨折线于术后3~4个月消失,骨折全部愈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8.9%,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复合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胫骨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不牺牲主干血管,供区与受区血管管径相当,便于血管吻合,组织移植后对供区影响小,骨愈合时间短,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repairing composite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by transfering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periosteum) flap.Methods Nine cases of traumatic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hand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of the lower leg preoperatively.According to angiography results and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ibial nutrient artery or osteosepto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was selected as vascular pedicle to harvest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 (periosteum) flap.The osteocutaneous flap was transferrede to repair th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 in the hand.The volume of the harvested bone ranged from 1.5 cm× 0.6 cm× 0.4 cm to 3.5 cm×0.7 cm×0.5 cm.The area of the skin flap ranged from 4.0cm×3.5cm to 7.0cm×4.0cm.Results All the composite tissue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3 to 18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ure line disappeared in 3 to 4 months and all fractures healed.According to the TAM system of joint function assessment/provisional upper limb func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isled by the Chinese Hand Surgery Society,88.9% of the case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Conclusion Transfer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 (periosteum) flap is an ideal procedure to repair composite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No major vessel of the donor site is sacrificed.The good size match between the vessels of the donor site and recipient site makes vascular anastomosis easy.Donor site morbidity is minor.Bone healing time is short.  相似文献   

19.
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应用7例19指,均为2~4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伤,并伴有伸肌腱缺损及指骨或指间关节外露,并指后指背创面大小为5.0 cm×1.5 cm~9.0 cm×2.5 cm.以(足母)趾腓侧、跖侧界线及第一、二跖骨间隙为轴线设计皮瓣,形状同并指后指背创面,面积稍大.皮瓣切取时携带大隐静脉、趾背静脉和第一跖背、跖底动脉及神经,分别与相应患指指背静脉及指固有动脉、神经吻合.保留趾短或趾长伸肌腱于皮瓣内,以修复指背缺失的伸肌腱.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mm.患指伸指功能得到重建,主、被动屈伸活动恢复满意.足部供区瘢痕轻微,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结论 足背、趾蹼及(足母)趾腓侧复合皮瓣是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