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31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浆CysC及hs-CRP进行检测。结果:斑块组CysC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CysC与hs-CRP呈正相关,二者均与双侧crouse积分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hs-CRP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ysC及hs-CRP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也许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世英  刘斌  刘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77-980,99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简称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血浆CHOL、LDL-C和Apo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白细胞计数、TG、HDL-C、ApoB、Glu和Fib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WBC计数、TG、ApoB、Glu和Fib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HDL-C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杨萌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90-109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脑梗死逐渐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颈动脉是脑部的上游血管,供应大脑前3/5的血液,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着脑血管的脑血流灌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情况及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复发组为急性复发脑梗死患者44例,初发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63例,分析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Hcy、CysC的关系。结果:复发组的年龄及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初发组,且复发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较初发组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初发组低下;复发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初发组增厚,其斑块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初发组;与初发组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高胱抑素-c比率均增高。结论: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水平的Hcy、CysC。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ey),胱抑素(Cys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Hey及CysC检查。结果①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68.42%;②颈动脉硬化组各指标均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5);③将检出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其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可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性斑块组Hey高于硬斑块组(P〈0.05);采用半定量法将患者按斑块严重程度分组,结果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血清Hcy及CysC浓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两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5C(P〈0.05)。结论Hey及CysC在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肾脏风湿科治疗的72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增厚组57例,IMT正常组15例,比较不同颈动脉IMT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分别为(13.43±2.35) mg/L、(27.15±3.69)μmol/L,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的(7.81±1.37) mg/L、(17.17±2.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424、0.615,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可反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对象选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47~84岁,平均61.25±10.29岁。全部病例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以及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36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腔隙性梗死20例,脑干梗死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5例,糖尿病史8例。两者均有5例。排除:1出血性脑血管病;2心源性脑栓塞或其他原因的脑栓塞;3瘤卒中;4伴严重心、肝、肾疾病。2方法入院3d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和不稳定斑块对脑梗死的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检出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两者同时存在差异性更明显.结论 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包静  李振东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9-16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4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对在本院的18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180例我院就诊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 6.3±9.6岁。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我院行头颅C T或MRI证实脑梗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刘露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592-159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按照超声表现测定斑块积分状况的不同分为A、B、C三组,记录各组与高血压有关的各项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干扰因素及疑似高危因素,再利用Logistic分析方法确定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之间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性别构成比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率、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法显示吸烟率、年龄(OR值=1.067,P=0.023)、SBP、DBP及Hcy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具有独立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是除外吸烟率、年龄、SBP、DBP等传统因素外,导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另一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维奥欣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用阿托伐他汀和维奥欣联合治疗,分别检查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IMT及hs-CRP值。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IMT及hs-CRP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B组的hs-CRP值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IMT下降程度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病情,如加用维奥欣,则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D-二聚体( D-D)、S100β及抗凝血酶Ⅲ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7例ACI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Hcy、D-D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并将ACI组按住院治疗时间分为第24 h和第1周两组,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hs-CRP及抗凝血酶Ⅲ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24 h及1周时ACI组中Hcy、D-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减低(P﹤0.05);在ACI组中随着治疗时间由24 h延长到1周,Hcy水平呈下降趋势,D-D、抗凝血酶Ⅲ活性则明显升高( P﹤0.05);ACI病情越严重,患者在治疗24 h后的S100β蛋白、hs-CRP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越高,重度组的各指标水平均处于最高值;各组间除中度与轻度组hs-CR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s-CRP、Hcy、D-D、S100β及抗凝血酶Ⅲ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IMT正常组(n=25)、IMT增厚组(n=29)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30)。比较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分析血清Cys-C、Hcy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清Cys-C、Hcy水平分别为(2.55±0.21)mg/L、(26.51±2.13)μmol/L,高于IMT增厚组的(1.98±0.15)mg/L、(18.55±1.49)μmol/L和IMT正常组的(1.06±0.12)mg/L、(11.72±1.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和IMT呈正相关(r=0.792、0.783,P<0.05)。结论 血清Cys-C、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利于防止病情恶化,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董亚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39-154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更常见原因是颅外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探讨了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1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进行血清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CRP水平比较。结果:随IMT增大,CRP浓度增高;高血压级别越高,IMT越大,CRP越高;粥样斑块级别越高,CRP浓度越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斑块级别呈正相关;CRP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CRP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色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并与对照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CY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例急性脑梗死中,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CY和CRP水平升高,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既往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青年患者,应将血清HCY和CRP测定作为与血糖、血脂一样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高水平的HCY和CRP可能是预防脑梗死尤其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其病理机制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早期发现、早期药物干预对减少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现高危患者并行血管重建干预治疗仍是目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