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virtual histology, IVUS-VH)斑块特征与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adipocytokine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associated protein 9,CTRP9)、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6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55例(SAP组),同时选取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TRP9、SAA及Hcy水平,同时给予ACS和SAP组患者IVUS-VH检查。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TRP9为(3.02±0.45)×10-2mg/L,明显低于SAP组(P<0.05),而SAA和Hcy分别为(4.45±1.01...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IVUS-VH)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心内科诊断及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SAP患者60例,ACS患者6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81.7%vs.30.0%,P<0.01)。ACS组普通灰阶超声斑块偏心指数(EI)和血管重构指数(R1)大于SAP组(t=-2.985、-3.047,P<0.01),说明ACS组罪犯病变偏心斑块居多,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在斑块成分组成上,ACS组以纤维脂质成分(黄色)和坏死成分(红色标记)为主,而SAP组以纤维成分(绿色)和钙化成分(白色标记)为主。结论IVUS-VH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使用IVUS-VH对病变进行分析,有可能会改变冠脉介入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技术(VH-IVUS)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成分,并研究斑块性质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25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85例(SA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72例(ACS组),对照组12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一步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记录灰阶和VH-IVUS相关数据,检测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斑块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VH-IVUS结果显示,ACS组血管重塑指数、坏死核心(NC)、斑块偏心指数均高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块中纤维脂质(FF)与纤维组织(FT)比例均低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AC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在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斑块中NC所占比例、血管重塑指数、斑块偏心指数呈正相关(r =0.650,P =0.024;r =0.622,P =0.016;r =0.629,P =0.023)。结论 ①ACS斑块多为偏心性斑块、斑块中NC比例较大,SA斑块多由纤维组织或纤维脂肪组织构成;②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斑块中NC所占比例、斑块偏心指数、血管重塑指数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罗江宾  王天松  方明 《重庆医学》2012,41(12):1155-1156,1159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成分,根据斑块成分分为2组,坏死成分大于或等于10%为观察组(n=146),坏死成分小于10%为对照组(n=154);均按常规进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手术;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以了解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hs-CRP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1年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1.2%;P<0.05);(2)观察组hs-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5.80)∶(1.57±0.49),P<0.01]。结论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坏死成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是否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的特点是可以对冠状动脉的斑块进行实时组织学分析。利用这一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提示: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显示的坏死核大、坏死核和管腔直接接触、没有纤维帽的斑块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也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直径狭窄<50%的非罪犯血管段,而且冠状动脉的近段斑块坏死核较大;药物洗脱支架没能减少斑块的脂核,且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内皮新生;斑块中大的坏死核与介入治疗时的无复流有关;系列研究显示,他汀治疗可以减少斑块脂质成分,增加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罪犯病变的虚拟组织学特点,以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方法:对63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随机选取同期介入治疗的63例SAP患者做对照。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和AMI组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特点不同,AMI组纤维脂质成份和坏死组织明显增多,钙化成份少。两组的坏死组织/钙化组织面积比值分别是3.26±1.64比7.81±2.66,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AMI相关动脉的斑块虚拟组织学有其自身特点,据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降低AMI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CAD)患者72例(sCAD组)。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采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分析软件对声像图进行脱机分析,统计2组患者斑块类型、斑块面积、斑块厚度及截面积狭窄率,计算2组患者最大软斑斑块增强强度、增强强度比值,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平均斑块面积为(0.48±0.14)cm2,sCAD组为(0.49±0.11)cm~2,2组患者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平均斑块厚度为(3.3±0.3)mm,sCAD组为(3.0±0.3)mm,2组患者斑块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平均截面积狭窄率为(53±8)%,sCAD组为(52±7)%,2组患者平均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为软斑数量为30(33.3%),sCAD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为软斑数量为12(1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最大软斑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为(12±3)dB和(0.7±0.3),sCAD组最大软斑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为(9±3)dB和(0.4±0.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能够作为ACS危险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行冠脉造影(QCA)检查和IVUS-VH分析,同时行血浆LP-PLA2水平测定。结果:ACS组斑块坏死核心、钙化成分比例较SA组高(t=5.655,10.974,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以正性重构为主,SA组以负性重构为主(χ2=40.555,P<0.001)。ACS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升高(t=2.934,P=0.004)。ACS和SA组患者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血浆LP-PLA2水平均逐渐增高(F=4.227,3.783,P<0.05)。ACS患者斑块中坏死核心比例与血浆LP-PLA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9,P=0.003)。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可用以评价斑块性质及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杨涛  宋冬林  李春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1):867-869,875,F0003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临界斑块进行分析,探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2组,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IVUS-VH)研究,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患者(P<0.05),斑块沿冠脉成簇状分布,其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SA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2组中纤维脂肪组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8.P< 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06,P< 0.05).[结论]通过IVUS-VH发现,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SA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与临床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三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检查联合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MSCT检查,根据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根据冠状动脉MSCT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19例,混合斑块组13例和稳定斑块组21例。选择同期冠状动脉MSCT检查未见粥样硬化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测定血清UA、Hcy水平。结果(1)SAP组稳定斑块分布高于ACS组(x~2=14.159,P<0.05),ACS组的易损斑块分布高于SAP组(x~2=9.294,P<0.05),混合斑块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74,P>0.05)。(2)ACS组和SAP组U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UA和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3)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UA和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64-MSCT可以较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UA、Hcy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可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冠状动脉MSCT结合UA、Hcy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与颈动脉损害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冠心病未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超声造影、血清Hcy、CRP、TBIL等差异,分析血清Hcy、CRP、TBIL与患者颈动脉损害程度、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比例、多支病变比例、重度狭窄比例、Grous积分≥2分比例分别为68.00%、58.00%、62.00%和55.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和CRP分别为(20.14±5.67)μmol/L和(7.22±1.42) mg/L,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TBIL为(9.02±1.42)μ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ACS患者血清Hcy和CRP分别为(20.96±4.81)μmol/L和(7.47±1.42) mg/L,高于稳定性心...  相似文献   

14.
背景:识别亚临床高危斑块可能很重要,因为其或许更可能发生破裂和并发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评价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射频数据分析确定的斑块构成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IVUS研究55例患者中狭窄直径<50%的非罪犯血管。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软件基于获得的射频数据重建组织学图像。结果:不同斑块构成的平均百分比如下:0.99%±0.9%为钙化;68.04%±9.8%为纤维性;19.31%±7.3%为纤维脂质;9.43%±6.6%为脂质核。平均脂质核百分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较稳定型患者中显著增加(12.26%±7.0%vs7.40%±5.5%,P=0.006)。此外,稳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ACS(ACS组)70例,对上述入选患者行体表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关联性,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S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4 mg/L组ACS发生率、C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4 mg/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支冠脉病变患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正相关,提示颈动脉超声联合hs-CRP检测可对ACS的诊断及预测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成分与脂蛋白 (a)[Lp (a)]的关系,探讨Lp (a)在斑块易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54例胸痛患者,依据患者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NSTEACS)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及对照组(CAG显示管腔未见异常者)15例。测定患者血清生化指标,采用VH-IVUS检查NSTEACS和SAP组患者病变斑块,分析斑块成分与Lp (a)关联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STEACS组和SAP组患者Lp (a)、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NSTEACS组患者血清Lp (a)、hs-CRP和LDL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SAP组比较,NSTEACS组患者病变斑块含坏死组织(NC)、纤维脂质(FF)成分百分比和易损斑块(TCFA)发生率明显增高 (P<0.05)。 Lp (a)与斑块中含NC、FF成分百分比及TCFA发生率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1、0.312、0.318和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STEACS患者斑块不稳定随 Lp (a)升高而增加。Lp (a)是反映易损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 对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应用IVUS观察冠脉罪犯病变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偏心指数(EI),并观察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34 /49) , 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S组不稳定斑块、内膜破裂和血栓形成病变占总病变的57.2%,与SA组(8.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两组患者斑块面积[(11.26±3.92) mm2 vs (9.43±3.98)mm2],斑块负荷[(65.67±11.74)% vs(57.34±11.18)%],偏心指数(0.33±0.22 vs 0.59±0.24)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患者主要以正性重构为主(59.2%),而SA患者主要以负性重构为主(57.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2).结论 在ACS组不稳定斑块及内膜破裂、血栓形成、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IVUS检查是在体观察粥样斑块的良好手段,并可以指导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为对照组,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破裂发生情况、血栓形成、斑块性质,以及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外弹力膜面积等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γ-GT、MFG-E8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患者血清γ-GT和MFG-E8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γ-GT与MFG-E8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外弹力膜面积大于SAP患者(P <0.05),且ACS患者斑块破裂和血栓发生率及正性重构指数高于SAP患者(P <0.05),ACS患者偏心指数低于SAP患者(P <0.05)。两组患者共154个动脉病变斑块,硬斑块患者的γ-GT表达水平均高于软斑块患者(P <0.05),MFG-E8表达水平均低于软斑块患者(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水平和IM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颈动脉硬化程度和斑块性质。并比较不同IMT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和IMT分别为(20.61±5.84)μmol/L、(8.16±1.84)mg/L和(1.56±0.34)mm,均高于对照组(12.42±3.67)μmol/L、(1.52±0.67)mg/L和(0.67±0.28)mm(P0.01)。脑梗死组IMT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分别为26.67%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12.00%和34.00%(P0.05,P0.01)。脑梗死组硬斑发生率为9.26%,低于对照组的64.71%;软斑发生率为61.11%,高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呈增高趋势(P0.01),血清Hcy、hs-CR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升高,二者与IMT呈正相关,可能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9):1466-1470
目的:探究血清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24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89例)、稳定斑块组(89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水平及与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评估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血清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水平差异明显(P<0.05),且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纤维脂质、纤维组织呈明显负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Lp-PLA2、D-二聚体、Galectin-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939、0.977、0.920,P<0.01),且3项联合(AUC=0.98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Lp-PLA2、D-二聚体及Galectin-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性明显,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在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