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息肉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检查,且行电子结肠镜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无症状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人群结直肠息肉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 719例,结直肠息肉检出人数295例,检出率17.16%。送检的293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3枚(55.6%)、非腺瘤性息肉130枚,包括炎性息肉107枚(36.5%)、增生性息肉21枚(7.2%),潴留性息肉2枚(0.7%)。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20.3%vs.10.2%);45岁以上组检出率高于45岁组(22.3%vs.9.8%),BMI≥24组检出率高于BMI24组(19.8%vs.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BMI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ivin mRNA在64例结直肠癌、36例结直肠腺瘤及12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并用REST-XLC软件作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Livin 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较,Livin mRNA的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黏膜相比,结直肠腺瘤中Livin 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参与了大肠肿瘤的发生,且在大肠腺瘤-腺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应用于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可行性,了解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筛查的效果。方法 入组体检受试者447例,进行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检测阳性的受试者推荐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肠镜及病理结果。分析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病变检出率以及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将入组受试者分为高危组[满足年龄≥50岁、男性、具有不良指标(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BMI≥24 kg/m2四者有其二)人群]与对照组,分析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的筛查效果。结果 447例入组体检受试者中有35例(7.8%)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28例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依从性80%(28/35),肠镜异常(CRC、腺瘤、息肉、黏膜炎)检出率89.3%(25/28),结直肠癌及腺瘤检出率为28.6%(8/28)。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体检人群中对肠镜异常结果筛查的灵敏度为89.3%, PPV为89.3%;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筛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100%和28.6%。高危...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群中结直肠肿瘤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进行的17 93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结直肠肿瘤的性别、年龄及部位分布特征.结果 共诊断结直肠肿瘤4450例(24.8%),其中结直肠息肉3410例(19.0%),结直肠腺癌1040例(5.8%).肿瘤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从40岁开始明显增加(P<0.01),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结直肠肿瘤分布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63.3%,近端结肠占36.7%.其中息肉局限于远端结肠者1802例(52.8%)、局限于近端结肠者1049例(30.8%)、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者559例(16.4%).癌肿位于远端结肠者921例(88.6%),位于近端结肠者118例(11.3%),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1例(0.1%).结论 乙状结肠镜检查不足以对全结肠肿瘤进行筛查,采用全结肠镜检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均为细胞增生性疾病,但前者为失控性生长,后者属于限制性生长。资料表明大多数结直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1] 。为探索两者增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改变,我们对结直肠癌与息肉组织中的细胞周期素A和D1 (Cy clinA、D1 )阳性细胞比例进行了检测、比较和分析。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取自我院2 0 0 1年5月以来经常规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直肠息肉和乙状结肠、直肠癌病人的标本。结直肠息肉病人5 1例,平均年龄35 .7岁(2 5~6 8岁) ,男35例,女1 6例。位于乙状结肠2 1例,直肠30例。单个或2个息肉者39例,3个或3…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簇分化抗原24(CD2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胸苷激酶1(TK1)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恶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息肉患者,其中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各30例,选择同期30例正常肠黏膜及30例结直肠癌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组织及血清中CD24、MMP-2、TK1的表达,分析CD24、MMP-2、TK1评估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随着患者病理类型序列、增生程度、息肉的大小及数量的递增,其CD24、MMP-2、TK1的阳性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D24、MMP-2、TK1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敏感度为86.72%、特异度为56.67%,MMP-2敏感度为76.76%、特异度为73.33%,TK1敏感度为63.37%、特异度为70.42%。结论:随着患者病理类型序列、增生程度、息肉的大小及数量的递增其CD24、MMP-2、TK1的阳性率逐渐增加,通过检测血清CD24、MMP-2、TK1水平预测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laudin-5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streptavidin perdcidase)检测经病理证实的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正常组),25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及2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癌组)中claudin-5和claudin-10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claudin-5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82%,76%,68%,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8,P>0.05).claudin-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无关(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54%,56%,72%,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39,P>0.05).clandin-10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0,P=0.732).结论 claudin-5和claudin-10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它们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claudin-5和claudin-10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laudin-10还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相关.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结直肠或其他脏器原发癌分为多发癌组和散发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结果 本组多原发癌发生率为7.4%(83/1125例)。其中多发性结直肠癌47例,异时性12例;合并结直肠外肿瘤者36例,异时性3l例,有12例为胃癌。多发癌组和散发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及年龄构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发癌组并发息肉者较单发癌组多(P=0.002),有癌症家族史的比率也显著高于单发癌组(P=0.036)。复发的病例在多发癌组有15例,其比率明显高于单发癌组(P=0.04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发癌组先证癌位于右半结肠者占41.0%,明显高于单发癌组(P=0.048),且第2癌以腺瘤恶变多见(44.7%,21/47)。结论 癌症家族史和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多原发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肠外肿瘤以胃癌最多见,第2癌以腺瘤恶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以及1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LIC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26.00%,39/150)、腺瘤组织(66.13%,41/62)和癌组织(82.89%,155/187)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有关(P=0.007),而与患者性别(P=0.553)、年龄(P=0.206)、肿瘤直径(P=0.185)、肿瘤分化程度(P=0.062)及肿瘤部位(P=0.598)均无关。CLIC1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CLIC1阴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1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CLI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6.4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0.00%),P=0.031。结论 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CLIC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探讨目前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Ⅰ-Ⅲ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直肠癌组和结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统计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X2检验.结果 2282例结直肠癌患者人组,其中直肠癌1216例,结肠癌1066例(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直肠癌组与结肠癌组比较,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显著少于结肠癌组(9.4±0.1 vs.10.5±0.1,P=0.000);直肠癌组检出淋巴结达12枚者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92),但直肠癌组年龄明显小于结肠癌组(P=0.000).两组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67).依肿瘤距肛缘距离将直肠癌分为低位(距肛缘≤7 cm)直肠癌组;中高位(距肛缘>7 cm,但≤15 am)直肠癌组,两组分别为834例(68.6%)和382例(31.4%).结果 显示低位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少于中高位直肠癌组(9.2±0.1 vs.9.9±0.2,P=0.009),两组分别与结肠癌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均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1 vs.10.5±0.1,P=0.000;9.9±0.2 vs.10.5±0.1,P=0.016).结论 对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少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提示对直肠癌患者可能应设定不同于结肠癌的淋巴结检出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