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玉东 《当代医学》2011,17(22):100-100
目的讨论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急诊PCI中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0年5月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实施急诊PCI共68例,采用临时起搏和扩容方法预防再灌注损伤,与不做预防处理相比较,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采用临时起搏和扩容方法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的比率低于未作预防处理的患者。结论采取安置临行起搏器和扩容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急诊PCI中的再灌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
流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01~ 2015-12 入我院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 病人48 例。其中男29 例,女19 例。
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 A 组) ,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组( B 组) ,比较两组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流
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有较
高的TIMI 血流分级分布( TIMI3 级96.2%、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2) ; 术后2h ST 段完全回落率
( 84.6%) 较对照组( 59.1%)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7,<0.05)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8%) 明
显少于静脉组(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22,<0.05) 。结论: PCI 术中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
内应用可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
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由于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而发生的急性闭塞,造成闭塞血管以远心肌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所致.再灌注指的是闭塞血管由于药物、机械或自身纤溶等因素的作用使闭塞以远血管出现再次血流灌注的现象.而现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强调除心外膜血管开通外要达到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因此,再灌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于PCI术前1周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观察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PCI术后15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同时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术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分析,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应用QG SPECT软件再次处理,得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6.28!5.71)vs(35.12!6.18);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151.23!36.7)mm/s vs(130.82!40.2)mm/s;阿托伐他汀组术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低于对照组(2.0!0.5)vs(3.5!0.6);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8±0.05)vs(0.41±0.08);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56.6±1.4)mm vs(63.1±0.8)mm,(44.7±1.4)mm vs(52.8±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及防治。方法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前降支组(LAD)33例、左回旋支(LCX)组11例、右冠状动脉(RCA)组32例,统计干预不同的冠状动脉中RA的发生情况。结果127例患者中76例发生心律失常,其中12例患者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LAD组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多见,RCA组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多见,部分患者需临时心脏起搏、直流电复律等。结论AM I患者急诊PCI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RCA病变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及严重心律失常多见,LAD病变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需熟练应用临时心脏起搏、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等防治RA。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方法对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未累及右室患者(Ⅰ组)和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的CK及CK-MB峰值Ⅱ组较Ⅰ组高;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再灌流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病死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有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预后差的特点,早期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徐清斌  李延丽  马萍 《吉林医学》2013,34(6):1055-1056
目的:分析不同再灌注时间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511例,早期组(t≤6 h)279例,中期组(6 h相似文献   

8.
黄春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31-4432
目的:探讨急诊再灌注治疗全过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急诊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再灌注治疗全过程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发心梗率为2.5%,对照组患者再发心梗率17.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再灌注治疗全过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康复率和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诊PCI患者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并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 通心络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入院后即刻、PCI术后1天及术后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的mRNA水平(IL-6mRN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同时于术后7天、14天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1天IL-6mRNA及hs-CRP含量均升高,且两组间无差别,而术后7天IL-6mRNA及hs-CRP含量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也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再灌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络。  相似文献   

10.
11.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以老年人为多,预后差,病死率高。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能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溶栓还是PC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微  李瑞杰 《中国医刊》2005,40(2):25-27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式:选择溶栓治疗还是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自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心导管室主任、ACC项目专家S Chiu Wong教授从如下5个方面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再灌注治疗是减少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我们现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41例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12—24小时内,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男35例,女6例,年龄34~80岁(平均58.5岁)。其中前壁心梗24例,下壁心梗16例,侧壁心梗1例,死亡4例,行冠脉搭桥手术1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应用抗凝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8岁,因胸痛5 h、加重4h,于2012年2月9日入院。患者诉2012年2月9日15时搬运重物时出现胸骨中下段后疼痛,呈闷痛,不向四周放射,不伴大汗、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昏,持续约10 min,休息后缓解,但类似症状反复发作,16:00时开始出现持续性闷痛,休息后无缓解,服用速效救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PCI术前采用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心电图完全ST段回落(STR)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前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2 h STR率,降低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率,优于PCI术前常规用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为今后挽救STEMI患者濒死心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110例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及PCI-者与直接PCI者的PCI术中TIM13级血流情况、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CK—MB酶峰值时间、术后半小时ST段回落〉50%的情况及术后1月LVEF等再灌注指标。结果试验组的TIM13级血流者发生率为85.7%,对照组69.1%:试验组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为0,对照组10.3%;试验组的CK—MB酶峰值时间的均数为12.03h,对照组为13.61h;试验组术后半小时STL段回落〉50%的发生率为905%,对照组为75%;试验组的1月后EF〉50%的发生率为950%,对照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的STEMI患者的术中TIM13级血流情况、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酶峰值时间、术后半小时ST段回落〉50%情况及术后1月LVEF〉50%的情况优于直接PCI者。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的再灌注水平.有效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罗博 《当代医学》2013,(7):60-61
目的对比研究由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引发的心律失常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选取70例AMI患者,将70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选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进行均匀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适当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实验组:在静脉滴注尿激酶前30min用10%葡萄糖溶液30mL加入25%的硫酸镁30mL,再将25%的硫酸镁20mL加入机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控。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实验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总体要大于慢性心律失常,多数的RA发生在2h内,RA和梗死范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镁起着预防RA的重要作用,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加入镁剂可以有效预防RA,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解放  郭锐  张西峰  雷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87-1588
近10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AMI)的临床治疗,急诊室是迅速作出诊断和开始溶栓的第一场所,在急诊室进行溶栓是解决院后溶栓时间延误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能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对18例AMI患者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情况总结如下,并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李鹏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2):105-106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急诊直接冠脉介入(PCI)治疗可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从而使病死率下降。本文对120例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结果进行了描述及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