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利用磁共振水成像的原理,采用单次激发厚层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 SSTSE)重T2加权序列行磁共振胎儿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fetography, MRF),分析其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评价其作为胎儿三维重建的一种替代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间,因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或怀疑胎儿存在先天性缺陷以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的孕妇164例,169个胎儿,羊水正常137例,其中中孕38例,晚孕99例,羊水过多18例,羊水过少9例,羊水正常者头位胎104例,臀位胎29例,横位胎4例,在常规胎儿MRI检查基础上行MRF.对MRF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图像质量与孕周、胎位和羊水的关系及图像质量降低的原因.结果 所有胎儿常规扫描和MRF成像均一次成功.51例胎儿体内的含液器官病理性扩张或萎陷,28例胎儿病理性积液,10例胎儿囊性病变,15例胎儿体表畸形和17例肢体畸形,以及16例母体肾盂积水和13例囊性病变在穿透胎儿表面后,也同时显示.MRF成像质量与胎儿孕龄、胎位、羊水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伪影、卷积伪影、母亲膀胱过度充盈可使图像质量降低.结论 MRF提供了一种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胎儿整体图像,能在1幅图像上同时捕捉胎儿的解剖和病理,具有快速、多方位、多视角、多次重复优质成像的特点,可以作为胎儿三维成像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次激发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0.5T MR机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SFSE-MRCP)对胰胆管树的显示能力及其在胰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及47例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SSFSE-MRCP和快速自旋回波(FSE-MRCP)检查。结果:SSFSE-MRCP、FSE-MRCP MIP像对正常志愿者总胆管及胆囊显示率均为100%,对肝内肝管二及以上分支显示率分别为50%,30%,对主胰管头、体部显示率分别为70%,30%。各种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经活检或手术证实45例,病变组梗阻端和扩张的胰胆管均显示良好。单用SSFSE-MRCP技术对胰胆管梗阻性病变的总体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分别达95.8%,77.8%,两种MRCP技术联合应用总体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分别达97.8%、84.4%。结论:SSFSE-MRCP能充分显示正常胰胆管主要结构,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高,与FSE-MRCP联合应用并结合常规横断位图像能多方位观察胆系情况,显著提高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在显示腰骶神经根病变部位,分析病变原因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戴捷  于尧  候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92-1493
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是磁共振成像(MRI)中重要的最基本快速成像技术,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初步介绍,使影像及临床工作者对其能有一个很好及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 ( MR)快速自旋回波 ( FSE)脉冲序列是磁共振成像 ( MRI)中重要的最基本快速成像技术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初步介绍 ,使影像及临床工作者对其能有一个很好及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黎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25-3226
应用不同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进行检查,拓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表明磁共振单次激发扫描序列得到的图像可以符合诊断要求,对一些不太配合的患者也能完成检查,可以作为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3.0T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优化序列技术联合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 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98例CSR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9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刺激颈神经根诱发检查和3.0T 3D-DESS优化序列技术扫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MRCT及3D-DESS影像学特征、检查结果。并比较研究组不同疼痛程度(VAS)、颈椎功能(CASCS)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MRCT,分析MRCT与CSR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MRCT变化,分析MRCT联合3D-DESS诊断CSR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左侧、右侧及平均正中神经、尺神经MRCT高于对照组,神经根受压、椎间孔狭窄、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钙化、椎管狭窄、黄韧带增厚、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1~3分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M RCT<4~6分≤7~10分CASCS评分90~100分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MRCT&l...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颈椎病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颈椎病患者52例,均进行多体位磁共振成像诊断,包括中性自然位、前屈位和后伸位.对比观察不同体位对病变颈椎的检出价值.结果 不同体位检出病变颈椎间盘数:中性自然位74个,前屈位112个,后伸位109个,前屈位检出数最多;加重椎间盘数:前屈位41个,后伸位52个;椎管内硬膜囊前间隙狭窄数:中性自然位18个,前屈位24个,后伸位1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诊断颈椎病过程中使用多体位磁共振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多地检出病变颈椎,并发现严重病变颈椎,观察是否存在椎管内硬膜囊前间隙狭窄.  相似文献   

9.
红外热成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36例,运用红外热像图仪采集人体项背、上肢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红外热像图改变与临床相应节段的根性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病变区域呈现低温区。C4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肩部,C5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肱三头肌处,C6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大鱼际,拇指及食指,C7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前臂尺侧缘和手掌,C8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肩胛部、上肢的伸侧和手的背侧。结论 红外热像图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定位诊断价值,尤其是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的患者提供了客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统计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3.0TMRI平扫、动态增强图像资料,与同期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4例患者经MRI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5.5%,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05-107+111+16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排除不符合入组条件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符合以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为金标准的临床术后病理结果与MR平扫及DWI检查中的宫颈癌分期等指标的一致性,观察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宫颈癌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结果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扫描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以手术及病理诊断分期为金标准,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功能成像诊断宫颈癌分期准确性为87.5%(63/71),与病理检查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0.89,P0.05);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扫描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对于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分期其各期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均在80%以上,其中Ⅳ期诊断三项指标达100.00%。结论 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宫颈癌诊断、分期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50例CSM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RI及DTI检查,选择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4个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CSM组测量和计算脊髓受压最重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和FA比值,正常对照人群测量和计算C3/4、C4/5、C5/6、C6/7平面与G1/2平面的ADC比值、FA比值.对比正常对照人群不同节段、不同年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对比DTI参数(ADC、FA)和参数比值(ADC比值、FA比值)与CSM患者临床症状(JOA评分)及预后(JOA改善率)相关性的差异;CSM患者按术前JOA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按术后JOA改善率分为优、中、差3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人群不同年龄组间4个部位ADC比值、FA比值间差异无统计意义;C3/4、C4/5 、C5/6 、C6/7各平面间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ADC比值、F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脊髓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的ADC比值、FA比值与JOA评分、JOA改善率相关性优于ADC值、FA值(P<0.05或P<0.01),且FA比值优于ADC比值.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改善率为优、中、差3组CSM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比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比值可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与CSM患者症状及预后有更优的相关性,可能具有较好的CSM临床症状及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对重型脑外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3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伤后4~6周行3.0T MRI检查,定量计算在T1、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加权相的伤灶体积,与同时期螺旋CT比较;记录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评分,与患者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CT相比,MRI可显示更多的伤灶,且对胼胝体及脑干损伤更敏感.不同预后组间T1、T2及FLAIR序列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及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评分与伤后6个月GOS相关性最强(r=-0.854,P<0.05);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3.0T MRI对脑实质损伤的显示明显优于64排螺旋CT,尤其当伤灶位置较深时.定量方法分析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和部位,具自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治疗组45例采用电针疗法,对照组45例采用理疗方法(超短波、温热式低周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4%(3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愈显率(痊愈率和显效率)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理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DTr)中的主特征及其量化分析。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临床确诊的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I和DT[扫描,选取MS病灶区域,即丘脑、内囊、胼胝体、半卯圆中心及顶叶典型病灶45处(丘脑5、内囊8、胼胝体10、半卵圆中心12、顶叶10);病灶旁正常脑白质部位(NAWM)以及健康志愿者与MS病灶相同部位作为感兴趣区,测量扩散张量参数值一FA值、ADC值及MD值,并对以上3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病灶FA平均值0.29±0.10,ADC平均值(1.03±0.12)×10-9mm2·s-1,MD平均值(1.01±0.12×10-9mm2·s-1;NAWMFA平均值0.35±0.19,ADC平均值(0.85±0.01)×10-9mm2·s-1,MD平均值(0.89±0.13)×10-9mm2·s-1;健康自愿者FA平均值0.50±O.05,ADC平均值(0.72±O.04)×10-9mm2·s-1,MD平均值(0.73±0.04)×10-9mm2·s-1。MS组、NAWM组、健康志愿者组3组在丘脑和内囊2个部位上的MD、FA、ADC值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胼胝体、半卵圆中心、顶叶上的MD、FA、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及DTF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T2WI序列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节段选择的可行性及评估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3例,术前首先根据MRIT2WI序列进行椎管狭窄严重程度分级,再结合DTI检查结果得出各个节段脊髓的表观弥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两者结合判断出引起颈髓功能受损的责任节段后实施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按临床疗效情况分为两组,A组JOA改良率≥50%,B组JOA改良率<50%,术后12个月后随访复查MRI和DTI并收集相关图像数据,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脊髓的ADC值和FA值变化,以及分析ADC值、FA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3~31个月,平均(17.54±8.87)个月,手术节段为C3~5 3例,C4~6 10例,C5~7 5例,C3~6 2例,C4~7 3例,患者术后JOA评分、FA值和ADC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术前、术后FA值与相应的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术前ADC值与相应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项可定量评估脊髓信号变化的检查,有助于指导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节段选择和临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8.
探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应用价值。应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本院30例血管压迫性TN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诊断,观察每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经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患者后期的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结果相吻合,TN的一侧图像可显示出血管受到压迫,而未出现三叉神经痛的一侧其图像显示出血管未受到压迫,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较为明显地将患者血管的压迫情况及临床症状统一地展示出来。说明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有效辨别血管压迫性TN患者的责任动、静脉与神经的毗邻关系,可显著提高血管压迫性TN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为MVD治疗TN提供更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97-102
目的 探讨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治疗CSR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我院行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及ACDF 术治疗CSR 病例62 例,分别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Cobb 角、椎间高度,Odom 评价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OI-C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 组,ROI-C 组术后3 d 的NDI、EQ-5D、EQ-VAS 评分分别为(0.54±0.07)分、(19.09±1.28)分和(16.09±3.21)分,ACDF 组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分别为(25.97±1.27)分、(0.66±0.07)分和(25.67±2.17)分。ROI-C 组术后NDI、EQ-5D、EQ-VAS 评分均优于ACDF 组(P<0.05)。ROI-C 组及ACDF组Odom 总优良率分别为96.9%和86.7%。影像学表现中ROI-C 组术后3 d Cobb 角为(16.10±5.47)°,ACDF 组术后为(13.60±1.51)°,ROI-C 组术后3 d 椎间高度为(0.73±0.07)cm,ACDF 组术后为(0.67±0.08)cm,ROI-C 组术后Cobb 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ACDF 组(P<0.05)。ROI-C 组出现1 例轻度声音嘶哑,1 例轻度吞咽困难,出现Ⅰ级邻近椎体退变1 例,ACDF 组出现4 例轻中度吞咽困难,出现Ⅰ级邻近椎体退变3 例,Ⅱ级2 例。两组术后X 片显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ROI-C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术是传统ACDF 术良好的替代术式,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短期内疗效明显、并发症少且轻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Liu ZJ  Wang ZQ  Yang ZJ  An XJ  Li L  Tong M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54-3357
目的 探讨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种植方法,研究其MRI表现及病理基础,为活体研究胰腺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对裸鼠进行原位种植,并使用3.0 T MRI成像,包括T1WI、T2WI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分析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的MRI表现.结果 18只裸鼠有15只接种成功,接种成功率为83.3%( 15/18).病理学检查符合胰腺高分化实体癌.对15只裸鼠行磁共振成像,肿瘤MR1表现为10只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66.7%),5只(33.3%)信号不均,以稍低信号为主;T2 WI呈均匀(26.7%,4/15)或不均匀(73.3%,11/15)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瘤灶边缘强化较明显,瘤灶轻度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结论 3.0 T MRI能够检测出直径≥2 mm的胰腺肿瘤,并能够清晰显示裸鼠原位模型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内部结构,能为胰腺癌进一步活体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