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双能骨密度检测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D水平检测女性更年期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探讨女性更年期后RA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指标。方法:对205例女性更年期后RA患者采用双能骨密度仪联合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记录R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情评分。结果:205例患者出现OP患者为126例(61.5%);OP-RA组与单纯RA患者的晨僵时间(86.7±71.6)min vs(35.9±32.5)min,腰背部疼痛指数(3.0±1.0)vs(1.7±0.8)及生活质量HAQ评分平均为(2.3±0.9)分vs(1.5±0.4)分,OP-RA组明显增高(P<0.05);OP-RA组、单纯RA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0.3±4.3)ng/L、(13.9±4.8)ng/L和(19.5±11.3)ng/L,骨密度T值水平分别为:(-3.2±0.7)、(-1.8±0.5)、(-0.5±0.9),OP-RA组显著低于单纯R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RA患者的OP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较重,骨密度检测联合血清25OHD水平检测对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法骨化醇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103例RA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常规2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加辛伐他汀20 mg/d、阿法骨化醇0.25 μg/d口服.对照组2种DMARD药物联合阿法骨化醇 0.25 μg/d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in,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tein cholesterin,LDL-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ism factor,RF)等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桡骨远端BMD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骨合成指标 AL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腰椎和桡骨BMD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MD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P、BM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增加RA患者BMD,改善患者的OP.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玉明  徐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12-11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168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96例,双髋同期置换36例72髋。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炎87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强直性脊柱炎24例。所有病例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原发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43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人工假体置换。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最短1年5个月,最长6年3个月,平均4年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分,术后平均随访4.25年,平均评分89分。优良率为93%。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用骨水泥固定,能够使假体增加稳定性,而且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将减少。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96-89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2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11)和对照组(n=110)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分别为(77.34±8.61)min和(12.29±2.18)d,明显低于对照组(120.35±9.48)min和(13.37±2.88)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7.11±53.26)ml,少于对照组(358.94±62.27)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68%,低于对照组96.36%;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且身体综合情况较差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生活质量较高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7膝)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施行TKA,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满意度量表对TKA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31例(40膝)获得平均(3.65±0.95)年(25年)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4.89±13.9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46±5.9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秀26膝,良好11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2.50%;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0.05±25.71)°提高到术后(97.26±15.29)°,术前、术后的RO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状况也得到改善。膝关节假体采用膝关节学会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患者术后SF-36评分各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CS术前平均(27.48±4.5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47.68±6.9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S术前平均(42.46±5.63)分,提高至术后平均(53.99±5.7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TKA后随访满意度满意率90%。结论: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骨科1997-2006年实施的2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05-1506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及技术特点。方法:对11例(11膝)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0例为甲型血友病,1例为乙型血友病。于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情况。结果:11例(11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优6膝,良4膝,尚可1膝。术前术后HSS总分及分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能够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CT定量测定法测量76例RA患者和52名健康人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沃德三角区等部位的骨密度T值、Z值,ELISA法测定骨保护素;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旁素.结果: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高(P<0.05),RA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81-148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骨质破坏是RA的一项重要表现,贯穿于整个RA病程中,骨质疏松为其常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药物,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片(钙尔奇D600)、阿法骨化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疼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安全、临床疗效好,优于钙尔奇D及骨化醇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37例(53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6.6年(2~9.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分(4~48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0.6分(62~95分):优良率为86.5%,其中,优17髋,良28髋,可7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2.4°(0~106°)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6.3°(68~208°)。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3.5%(5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病人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抗风湿方,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和血钙、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于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ESR、RF、CRP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血钙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LT、ESR、RF、CRP、血钙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ld三角、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16例陈旧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7.70分增加到术后90.6分,1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功能锻炼时出现1次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3例患者术后6月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日常生活自理,余患者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4例RA 患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予6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RA 组在腰椎(L2~ L4)、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 s 三角区、大转子)的BMD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 患者普遍发生BMD下降,骨量减少和O P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发病机制可能与 RA 本身及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及21例RA-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在性别无显著性差异,RA-ILD患者在病程、年龄上明显长于单纯RA组;RA-ILD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浓度、RF、ESR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RA组;而免疫球蛋白、AKA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长、年龄大、病情处于活动期及血清抗CCP抗体、RF较高的RA患者容易合并RA-ILD。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也愈来愈多,并且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性激素、钙吸收下降、炎症因子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继发性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占绝大多数,在风湿免疫疾病中,部分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其原因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相关。该文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量变化特征及其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定量超声测定86例RA患者(男20例,女64倒)跟骨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和超声传导速度(SOS),并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同时分析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各组(总体、男、女组)BUA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组SO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类风湿因子阳性组(n=56)BUA值显著低于类风湿因子阴性组(n=28,P<0.05),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达51.2%,正常对照组15.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A继发骨质疏松十分常见,定量超声BUA测定可敏感反映RA引起的骨质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刘晖  秦四清  姚建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559-1559
我科于2000-2003年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4例18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