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脑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单一使用氯吡格雷,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对血脂和脑血流速度改善更显著,是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白细胞介素(IL)、神经功能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68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PA、IL、神经功能指标及甲襞微循环指标,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者的上述统计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LPA、IL、神经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其中发作频率较高及持续时间较长者的血清LPA、IL、神经功能指标均高于发作频率较低及持续时间较短者,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发作频率较低及持续时间较短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LPA、IL、神经功能指标及甲襞微循环呈现较差的状态,且不同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者之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BCD2首先给予TIA患者进行风险预测,将82例前循环TI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例大致均衡,ABCD2评分均衡,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7d。结果治疗3d开始起效,7d及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杨嘉辉 《吉林医学》2014,(4):766-767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其中33例脑梗死前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对照组;其余32例为脑梗死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前1周内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的脑梗死发生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影响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ABCD2评分,依据评分的高低分为低危组17例和中高危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不同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5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68.6%;低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73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5.2%。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低危组(P〈0.05),中高危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系统能够反映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评价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09月至2017年09月期间,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的患者,计划入选100例.入选标准:患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症状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套神经科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住院时间不少于7天,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TCD检查及ABCD3-Ⅰ评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住院时间少于7天者,排除意识不清者,排除最终确诊为脑卒中者,排除非脑血管事件者,排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排除未完成TCD检查ABCD3-Ⅰ评分调查或病史资料不完全者.结果:在经过ABCD3-Ⅰ评分并结合经颅多普勒观察后,发现高危组患者在第二天、第七天、第三十天、第九十天内发生终点事件脑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栓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血脂变化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TG、TC、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LT、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血栓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2.53±7.64分和22.42±6.83分,治疗后分别为9.34±2.34分和14.5±2.08分,治疗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治疗的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6、12 h内IMA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P=0.000,95%CI为0.782~0.893。当IMA为75.28 U/L时,其特异性为76.2%,敏感度为66.7%。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3 h内血清IM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6 h和12 h后其IMA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7例(35.2%)患者出现继发脑梗死,其中16例(15.2%)患者7 d内发病,21例(15.2%)患者8~30 d内发病。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后3 h内异常升高的血清IMA、中-高危ABCD2评分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00)。结论早期IMA水平的检测和ABCD2评分能够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ABCD2评分,分析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4例(73.3%)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狭窄,其中正常及轻度狭窄35例(58.3%)、中度狭窄15例(25.0%)、重度狭窄10例(16.7%);根据ABCD2评分法评估显示,低危组21例(35.0%)、中高危组39例(65.0%);60例TIA患者7 d内13例发生脑梗死,其中颅内血管轻度狭窄1例(1.7%)、中度狭窄6例(10.0%)、重度狭窄6例(10.0%),与轻度狭窄患者比较,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脑梗死概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为30.8%,较低危组患者的4.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管狭窄、ABCD2评分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