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膝关节术后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十分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镇痛技术已经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经静脉自控镇痛或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本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以及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帕瑞昔布注射、股神经阻滞、吲哚美辛栓肛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n=15)。2组患者均维持镇痛48 h,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48 h是否开始下床活动。结果多模式镇痛组48 h膝关节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静息状态无差异;48 h开始下床活动例数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单纯PCIA组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多模式镇痛组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镇痛效果良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案.方法 首次行TKA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n =20):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组(P组)、曲马多组(T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组术前行术侧股神经置管,从术后1 h开始,每隔6 h(至术后48 h),由导管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C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生理盐水2 mL.P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帕瑞昔布20 mg,每天总剂量不超过80 mg.T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曲马多50 mg.F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15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芬太尼30 μ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芬太尼50 μg.术后每8 h记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C组显著高于P组、T组和F组(均 P <0.05),P组高于T组和F组(均 P <0.05),而T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内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T组(均 P <0.05).患者满意度调查,T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F组(均 P <0.05).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阶梯镇痛(帕瑞昔布和曲马多)相结合是TKA术后镇痛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周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0-1241
目的 评估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传统配置镇痛泵,术后辅以止痛药物.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及14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2、3、12日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患膝关节ROM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超前镇痛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可以促进关节早期无痛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重建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而TKA 是骨科手术中疼痛反应最剧烈的手术之一,据文献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仅约50%得到了最适度及更佳的疼痛控制,其他患者术后早期均会经历剧烈疼痛[1].  相似文献   

7.
Qian WW  Weng XS  Fei Q  Li Y  Zhai JL  Bian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3-2596
目的 观察关节周围注射复方镇痛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至6月间完成的TKA骨性关节炎(OA)患者36例(36膝)被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组(A组,17例)和非注射组(B组,19例).A组术中于关节及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1:1000肾上腺素0.3 ml+生理盐水)100 ml复方镇痛注射液.B组不注射,术后两组均统一配置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术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开启PCEA的时间和PCEA的麻醉药总用量、关节活动度(ROM)、切口引流量和上消化道等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PCEA开启时间为4~12 h(P50=8),B组为3~6 h(P5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和总的PCEA麻醉药用量为均少于B组(P<0.05);术后6 h和12 h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伤口引流量、ROM、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关节周围镇痛可延长PCEA开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和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TK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郑丽萍 《吉林医学》2010,(24):4194-4194
目的:总结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骨科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较传统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骨科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针剂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93例,其中A组:帕瑞昔布钠+静脉镇痛泵组+塞来昔布药组99例;B组:塞来昔布+静脉镇痛泵组药94例;按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价病人术后疼痛感受,观察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内患者追加PCA次数,观察胃肠道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监测A组术前,术后一周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A组术后早期和中期镇痛作用均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B组,A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周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针剂可安全有效的运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FS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DS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FD组)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后采用PCIA。FS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DS组镇痛首剂给予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FD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地佐辛20 mg+托烷司琼4 mg。术毕前30 min给予镇痛首剂和托烷司琼2 mg,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12、24、48 h被动活动时和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静息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DS组明显高于FS组和FD组(P<0.05),FD组与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在DS组、FD组、FS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 DS组较FS 组明显降低(P<0.05);泵按压次数: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FD组明显增多(P<0.05);头晕的发生率FS组较DS组、FD组显著降低。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均可有效地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痛,但对运动痛的制止效果前者更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的协同镇痛效果不如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且头晕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以布比卡因(1.25 mg/ml)、丁丙诺啡(5 μg/ml)混合液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持续注射镇痛(CEA)的有效性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 30例ASA Ⅰ~Ⅲ级,腰麻+硬膜外麻醉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2组,PCEA组(15例):每按一次硬膜外的给药量为0.05 ml/kg,锁定时间为 15 min,每 4 h 限量为12个给药量;CEA组(15例):以 0.1 ml/(kg*h)速率持续硬膜外注射,同样的锁定时间加额外的追加量 0.2 ml.患腿静止和抬腿时进行VAS和VRS评分,记录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的用量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个时间点VAS和VR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CEA组的布比卡因、丁丙诺啡混合液的消耗量少于CEA组(P<0.01),两组术后所用的镇痛药量副作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PCEA较CEA节约用镇痛药量,但两种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股神经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PCFA,n=20),连续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n=20),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20).所有患者均选用相同方式全麻.PCFA患者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PCIA采用1μg/m L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3组患者镇痛均维持3 d.记录术后各时点时静息,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PCFA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主动和被动训练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和PCEA组(P<0.05).术后3 d PCFA组患者自行追加镇痛药物总共4次,PCEA组自行追加总次数为10次,PCIA组自行追加药物48次.3组患者镇静程度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大于3级.其中PCFA组无并发症发生,但PCEA组有5例患者出现硬膜外管脱落,2例患者出现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PCIA组出现5例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结论股神经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膝关节腔给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0μg,术后,PCIA组(33例)予以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共100ml,PCEA组(32例)予以舒芬太尼50μg+0.125%或0.2%的左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CIA组与PCE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尿量等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d,PCE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其中术后1d的PCEA组患者活动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E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患者满意15例、基本满意17例,PCIA组患者满意10例、基本满意2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手术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均安全、有效,其中PCEA不良反应更少,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痛方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A组镇痛措施采用静脉镇痛,B组采用关节腔局部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静息、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4、12、24、36、48 h静息痛和被动活动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在术后的第2天,第3天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A组有较好恢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以布比卡因(1.25 mg/ml)、丁丙诺啡(5μg/ml)混合液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持续注射镇痛(CEA)的有效性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 30例ASAⅠ~Ⅲ级,腰麻+硬膜外麻醉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2组,PCEA组(15例):每按一次硬膜外的给药量为0.05ml/kg,锁定时间为15min,每4h限量为12个给药量;CEA组(15例):以0.1ml/(kg·h)速率持续硬膜外注射,同样的锁定时间加额外的追加量0.2ml。患腿静止和抬腿时进行VAS和VRS评分,记录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的用量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个时间点VAS和VR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CEA组的布比卡因、丁丙诺啡混合液的消耗量少于CEA组(P<0.01),两组术后所用的镇痛药量副作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PCEA较CEA节约用镇痛药量,但两种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康复训练前接受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冷敷和持续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1科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每组2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冰袋进行冷敷镇痛,术后48h内间断冷敷,每日2次,每次0.5h;B组为术后48h内持续冷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A S)于患者术后3h、6h、12h、24h、48h和72h进行镇痛效果评定.结果 术后6-48h的V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冷冻疗法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持续冷敷优于每日2次间断冷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A组单纯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经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后,再实行PCIA;C组在B组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分次注射。三组患者的镇痛泵配方均为0.2 g/L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后开启,以LCP模式进行镇痛。观察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有效PCA按压次数。结果:A组患者术后4 h与8 h的NRS评分和有效PCA按压次数高于B、C组(P<0.05),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A组均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C组NRS、Ramsay评分及有效PC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结论:硬膜外联合静脉多模式镇痛,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无长期服用阿片类及精神类药物史,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4组:①神经阻滞组(N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于超声定位下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行术侧股神经阻滞;②静脉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③腔内镇痛组(K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0.2%罗哌卡因20 mL进行术侧膝关节腔内阻滞;④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L.4组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以曲马多为术后镇痛药,浓度为5.71 g/L,设置基础维持剂量为2 mL/h,追加时按压注入1 mL溶液,锁定间隔时间15 min).比较各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剂量,患者满意率.结果 N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K、C组(P值均<0.01),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总量均显著少于P、K、C组(P值分别<0.05、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P、K、C组(P值均<0.05).结论以术侧股神经阻滞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明显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且效果优于其他超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