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仪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向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借助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仪辅助置钉,对照组借助解剖标志定位结合术中透视置钉。术中记录各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术后复查CT观察螺钉位置并分级评估,统计两组中突破椎弓根内、外侧及椎体前缘皮质的螺钉数。术前及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间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准确率、穿破各侧皮质的螺钉数以及疼痛评分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共置入256枚螺钉,钉道准备时间为(53.09±5.50)s,螺钉位置优228枚,良26枚,差2枚,且各有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侧皮质,无螺钉穿破椎体前缘皮质。对照组共置入242枚椎弓根螺钉,钉道准备时间为(92.97±9.37)s,螺钉位置优181枚,良33枚,差28枚,有13枚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皮质,16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2枚突破椎体前缘皮质。两组螺钉的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准确率、穿破椎弓根内、外侧皮质及椎体前缘皮质的螺钉数以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自制椎弓根螺钉角度定位仪置钉的准确率较传统术式置钉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导航技术应用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势与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采用CT导航技术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按照螺钉是否穿透椎弓根及穿透程度,参考Richter分类法进行评估。结果:手术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准确,只有2枚螺钉突出皮质外且~〈2mm,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项安全和精度较高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56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病例,分为数字技术手术组(A组)和传统技术手术组(B组)。其中A组26例,行螺旋CT扫描后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开展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置钉81枚;B组30例,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置钉86枚。所有病例术中记录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A、B两组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8.9%和61.6%;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8.8%和81.4%。两组置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结合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手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徒手置钉术的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对40例需行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ball tip技术或徒手置钉技术置入椎弓根钉。椎弓根球形探针包括一个金属球端和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柄,金属球端的直径分别有1.5、2.5、3.5mm三种。Ball tip技术要点:按标准椎弓根钉进钉点定位,高速磨钻钻孔去除皮质,将椎弓根球形探针按直径从小到大依次缓慢敲入椎弓根内直至达到椎体前方骨皮质。术后采用CT扫描评价椎弓根钉钉道情况。同样方法评价同期徒手置钉组。【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04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98枚。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胸椎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4.6%,16枚(15.4%)螺钉出现置钉不良,其中3枚(2.9%)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6枚(5.8%)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7枚(6.7%)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65.3%,共有34枚(34.7%)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0枚(10.2%)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16.3%)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8枚(8.2%)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 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Ball tip置钉技术,可更准确地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胸腰椎椎体单节段骨折130例,术前对骨折椎椎弓根行CT扫描,观察椎弓根直径、椎弓根完整性、椎弓根骨折部位。根据CT影像将椎弓根骨折分型。术后CT扫描观察螺钉与椎弓根的关系,评价螺钉置钉的准确率。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作为研究组,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为对照组,2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30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774枚。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254枚,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520枚。727枚螺钉(93.9%)完全位于椎弓根骨皮质内,47枚螺钉(6.1%)出现偏差。经正常椎椎弓根螺钉发生错误占其置钉数的538%;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发生错误占其置钉数的7.48%。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发生偏差19枚;10枚螺钉偏外(Ⅲ度),6枚螺钉偏下(Ⅱ度),3枚螺钉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I度),都未导致临床不良后果。对两组间螺钉错误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的方法:对榷弓根骨折分型有利于进钉的位置确定和指导进钉路线。  相似文献   

6.
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双能量CT图像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方法对36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的后处理采用100 kV及140 kV 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所得数据进行单能谱成像法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MPR、VR、MIP 3种重建技术所得图像质量均可满足影像学评价,细节显示清楚,固定物位置及骨折对位或对线情况显示清晰;对于金属固定物的准确位置显示、骨折处小骨片或椎管内、椎皮质细节情况显示欠佳。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达90.7%。无图像伪影占87.0%。结论双能量单能谱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置钉失误率?失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262例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置入1 207枚螺钉术后的临床表现?CT?X线结果,包括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损伤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的情况?并根据其穿出骨皮质的距离分为4度,即:Ⅰ度0~2 mm,Ⅱ度2~4 mm,Ⅲ度4~6 mm,Ⅳ度6~8 mm?结果:41枚螺钉(3.40%)突破了椎弓根皮质,其中Ⅰ度24枚,Ⅱ度12枚,Ⅲ度5枚,并发神经根损伤3例(1.15%)?结论:经椎弓根固定安全路径狭小,术前要认真阅读分析影像资料,术中透视确认,仔细探查,选用合适规格螺钉,可以有效地减少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失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A组),12例采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降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一侧因骨质疏松明显,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把持力不足并出现钉道切割导致置钉失败,仅行对侧固定,其余患者置钉顺利.B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全部3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产生.结论 应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用不同扫描参数(主要是管电压及管电流)条件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椎弓根螺钉前端的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多层螺旋CT管电流的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金属伪影,但管电压的变化对伪影程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管电压的增大(100~140kV),伪影程度明显减小(P<0.05)。辐射剂量随着管电流及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能同时减少伪影和辐射剂量的方案是:高管电压(一般为140kV)并保持不变,而管电流则使用低于250~270mA常规使用值的电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徒手颈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安全性及技巧.方法 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随防4-24月,对置钉结果进行评价,对手术操作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置入螺钉58枚,其中准确置入有51枚,准确率为87.9%;有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未发现有脊髓、神经及血管等损伤.结论 在术前充分研究影像学资料的情况下徒手置入颈椎弓根螺钉安全可行,个体化及手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6排螺旋CT诊断胸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原始采集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分别进行MPR及VR后处理,然后分别观察横断位、MPR及VR图像。结果36例胸骨骨折患者中横断位图像发现胸骨骨折31例,MPR成像发现36例,VR成像发现28例,横断位图像、MPR成像及VR成像诊断胸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6%、100%和78%。结论16排螺旋CT横断位图像结合MPR、VR成像等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胸骨骨折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膝关节外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和固定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集容积数据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斜位等的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软件后处理技术,调节不同的窗口技术显示图象。结果 64排螺旋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各种类型的骨折和软组织及韧带损伤情况,显示关节腔内积血、积液,对石膏外固定和金属器材内固定术后,64排螺旋CT扫描复查无伪影干扰,对观察病变无影响。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膝关节损伤,使用多种软件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征象,同时能显示关节腔和韧带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了诊断依据,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并适用于对固定术后复查患者,无明显伪影干扰,对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MPR、MIP、VR技术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颈动脉体瘤16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总结16排螺旋CT对CBT的特征性.结果 5例均显示病变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平扫病变均匀等密度,边界较清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MPR、MIP及VR重建技术显示病变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包绕颈内、外动脉,见丰富的肿瘤血管,颈内、外动脉夹角明显增大,病变累及至颈总动脉1例.结论 16排螺旋CT及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CBT具特征性,能替代DSA检查.我们认为该方法应为CBT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Mimics及颈椎模型用于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弓根最佳轴线并测量椎弓根相关参数,制定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案。然后将三维重建图像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打印机,制作出下颈椎的实体模型,根据个体化置钉角度置入导向针。依照制定的个体化指定参数,并配合实体模型的直观指导,在标本上进行置钉。置钉后标本行CT扫描,判断置入准确性。利用上述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通过CT扫描验证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与标本相似度极高的下颈椎三维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通过测量结果设计了每个椎弓根的置钉参数。共在标本上置入148枚椎弓根螺钉,140枚位于椎弓根骨皮质之内,8枚稍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对患者置入10枚椎弓根螺钉,CT示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用Mimics软件对下颈椎进行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胸腰椎椎体单节段骨折 102例,术前行CT加密扫描观察椎弓根的完整性、直径和骨折部位,以确定入钉点、进钉角度和螺钉直径.按置钉椎体的情况分为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组(正常组.204椎)和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组(骨折组,102椎).术后以CT扫描评价螺钉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102例患者共置入608枚椎弓根螺钉.骨折组置钉200枚,其中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Ⅰ度185枚,Ⅱ度15枚;正常组置钉408枚,其中Ⅰ度387枚,Ⅱ度21枚;两组置钉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术后CT扫描证实,572枚螺钉(94.1%)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6枚螺钉(5.9%)出现偏差.骨折组置钉有15枚发生位置偏差,偏差率为7.5%,其中8枚偏外,4枚偏下,3枚螺钉直径过大,但均未导致临床不良后果;正常组置钉有21枚发生位置偏差,偏差率为5.1%,其中12枚偏外,7枚偏下,2枚螺钉直径过大;两组偏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骨折椎置人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安全、可靠,不增加额外的手术风险.螺钉位置出错多为方向偏外或偏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患者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螺旋CT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寰枢椎正常解剖关系下 ,5具成人干骨标本薄层 (1mm)螺旋CT扫描 ,并收集 10例上颈椎正常成人螺旋CT资料 ,均 1mm层厚多平面重建 (MPR)C2 椎弓根部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式显示解剖结构的状况 ,及术前个体化CT评估可行性和安全性中的价值 ,并拟行钉道设计。 5具已CT评估的干骨标本示范后路行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及一侧钻孔设置经枢椎椎弓根钉道 ,同前方法CT扫描并重建图像 ,分析钉道。结果 :C2 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 (称斜冠状面 )相、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相及斜横断面相、枢椎标准横断面相共同构成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理想三维断面影像 ,可观察C2 椎弓根形态、骨质状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准确测量枢椎椎弓根的大小、走行方向。根据这些三维影像可进行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结论 :枢椎CT常规冠状、矢状面重建不能满足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前CT评估的需要 ,需多平面重建方可更准确术前CT评估 ,进行术前三维钉道设计。  相似文献   

17.
谢军  邓宁 《医学文选》2003,22(4):490-491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普及 ,很多基层医院都开展了椎弓根钉固定术 ,该技术的关键是螺钉的准确置入。为找到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法 ,本文对三种置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8例 ,男 40例 ,女 38例 ,年龄 1 9~ 5 8岁 ,平均 36岁 ,均为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病例 ,分别打入 Dick钉、RF钉、SF钉、Steffee钢板等内固定器械。三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是 :1根据椎弓根解剖关系徒手打钉 ,共 2 8例 1 1 8枚螺钉 ;2根据 C臂 X线机术中透视打钉 ,共 2 5例 1 0 4枚螺钉 ;3根据术前 CT定位针打钉共 2 5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行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钉,探讨DR及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at按八院时间“日序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l2年6月所做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人和治疗纽40人,各置入160枚椎弓根螺钉,分别采用十字交叉法[1]及改良方法置入,根据术后CT扫描情况(是否有宇破椎弓根或椎体前方骨皮质,侵犯小关节,进入关节内及神经损伤情况),评估胸、腰椎骨折后的椎弓根螺钉置八效果。结朵各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置八l60枚螺钉中,十字交叉法纽置钉失误率达15.63%.改艮定位法置钉失误率达2.50%。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医师,手术中结合DR及CT扫描所取得的病椎体上、下相邻椎体的置钉相关参数,有利于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在2004年至2010年治疗13例患者,术前采用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钉角度和直径,根据测量结果术中椎弓根钉入钉点为横突尖,进钉方向为平均向头侧倾斜10°~20°、内倾角26°~40°,顺椎弓根外侧皮质进入椎体。结果:术后CT加密扫描观察螺钉周围的皮质骨是否完整,是否靠近节段血管,是否穿透皮质骨。评价置入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13例患者共置入6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加密扫描和X线片观察到60枚(93.7%)螺钉置入准确,4枚(6.3%)螺钉发生错置。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与胸椎椎弓根内固定相比,具有更宽的置入宽度、更长的螺钉长度及更大的螺钉直径,具有安全可靠、简单实用的优点,并具有生物力学优越性,是胸椎后路内固定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