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在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意义及弹簧圈栓塞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9年因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行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5例患者治疗方式、术中栓塞程度、随访结果及临床意义.35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均于术中成功释放弹簧圈,其中2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至2年.结果 2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中11例致密填塞,16例部分填塞;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6例致密填塞,2例部分填塞.单纯弹簧圈栓塞者中有5例部分填塞的瘤腔仍有血流,予2次介入治疗.随访至2年时,30例中(5例2次治疗者未列入随访统计)27例致密填塞,3例部分填塞.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主要目的 是瘤腔内减压止血,安全有效.术后动脉瘤残留一般不会引起再出血,未达到致密填塞者亦能起到瘤内减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学》2015,36(6):680-682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其中Ⅱ级30例,Ⅲ级5例,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37例治愈,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用于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将研究对象确定为2017年3月-2020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4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47例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1例中转夹闭,其余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认知能力评分:治疗前(10.36...  相似文献   

5.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Y  Luo L  Zhang D  L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18-819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效果和治疗要点。方法:急诊开颅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21例,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Ⅲ级9例,Ⅳ级10例,Ⅴ级2例。结果:21例手术患者中出院时恢复良好者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Ⅲ级者无一例死亡。结论:急诊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性,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经CTA及动脉瘤夹闭术确诊证实的11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分析其破裂因素。结果: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男49例,女61例,男女比0.8∶1,年龄17~77岁,平均49.3岁。CTA提示,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63例(57.2%),其中左侧A1优势征46例,右侧A1优势征17例;大脑前动脉A1对称47例(42.8%)。另外,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已诊断为高血压的58例(53%),血压正常的52例(47%)。结论: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及高血压等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与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性治疗的效果,评价栓塞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8例前交通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后60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栓塞,得到治愈;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为栓塞不完全;2例患者死亡.经栓塞介入性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在手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6个月,60例栓塞完全患者仅2例发生复发,其余病例则恢复良好.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20例,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9例,死亡1例。介入栓塞动脉瘤15例和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脉瘤再破裂1例,恢复良好13例,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早期治疗能避免动脉瘤再出血导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张志高 《中外医疗》2014,33(2):95-95,9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1例应用血管内电解脱弹簧圈(EDC)结合支架进行治疗,3例应用ECD保护球囊,15例应用EDC栓塞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Hunt—Hess分级中良好为16例,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5例成功随访患者中1例出现复发现象,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间进行预防出血处理可有效的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对于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 1 月—2018 年6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113 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 量 表(mRs)评价预后,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0 ~ 1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2 ~ 6 分)。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3 例患者中,83 例(73%)预后 良好,30 例(27%)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 分级、Fisher 分级、手术时机及脑积 水对预后有影响(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 ^ R=1.065(95% CI :1.012,1.121)]、 Hunt-Hess 分级[Ol ^ R=9.497(95% CI :2.034,44.345)]、手术时机[Ol ^ R=3.957(95% CI :1.242,12.604)] 及 脑积水[Ol ^ R=8.005(95% CI :1.552,41.278)] 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Hunt-Hess 分级、 手术时机及脑积水能够影响行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策略、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 2012 年8 月本院神经外科94 例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动脉瘤直接夹闭89 例,动脉瘤切开再夹闭2 例,载瘤动脉近端孤立联合远端血管架桥1 例,未处理2 例。94 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院时疗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评分为5 分85.11%(80/94),4 分8.51%(8/94),3 分2.13%(2/94),2 分4.25%(4/94) ;随访80 例,3 ~ 36 个月GOS 评分5 分为88.75%(71/80),4 分为6.25%(5/80),3 分为2.5%(2/80),1 分为2.5%(2/80)。 结论 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是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3例,>90%闭塞12例,<90%闭塞6例,二次填塞2例,栓塞后复发经手术治愈1例,术后脑梗死7例,死于肺部并发症1例、植物生存1例。随访1-20个月,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发动脉瘤4例,其中3例1次手术同时全部栓塞。结论: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但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3例体会李志强王卫红李长元李汉杰采用冠状开颅前纵裂入路直接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3例,效果良好。1病例资料例1,女,32岁。因发作性头痛呕吐,昏迷8个月及右眼失明3个月于1995年3月入院。每次均在劳动时发病。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和优势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始段、大脑前动脉A1始段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末端的直径及A1/ICA夹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大脑前动脉A1始段、MCA始段、ICA末端的直径和A1/ICA角与ACoA破裂的关系。结果 年龄、高血压、高宽比(aspect ratio, AR)、瘤体不规则、A1段变异、A2/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角、入射角是影响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A1/ICA角与ACoA破裂呈正相关,而MCA始段直径与ACoA破裂呈负相关。结论 除了年龄、高血压、AR、瘤体不规则是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外,A1段变异、A2/Acom角、入射角等血管形态学对ACoA破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当A1段发生变异,优势侧A1/ICA角越大,MCA始段直径越小,ACoA越容易破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DSA上前交通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点,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测量动脉瘤瘤颈,动脉瘤长轴与载瘤动脉夹角;统计前交通动脉瘤供血情况;统计动脉瘤与与前交通动脉的关系并分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多为一侧优势供血,或单侧供血占86%;侧向突出之束状动脉瘤最多,占90%,前交通动脉梭状膨大占10%;窄颈动脉瘤较多见;瘤颈与前交通动脉夹角情况有利于从供血侧进入微导管。结论:从DSA上反映的前交通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点分析,绝大多数适应于行介入栓塞治疗,极少数可行显微夹闭或孤立治疗。  相似文献   

17.
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安 《北京医学》2005,27(3):180-182
前交通动脉瘤(aneurysm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ACA)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7%[1].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易并发认知障碍,而认知障碍对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我们将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疗效。结果56例中成功栓塞54例,其中45例100%栓塞,8例95%栓塞,1例90%栓塞。术中破裂1例,后顺利栓塞。5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