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在髁突矢状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颞下颌关节盘的复位固定在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 法:对16例患者19侧髁突矢状骨折的骨折片复位后,进行侧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 ,术中同时对移位的关节盘进行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张口训练,随访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骨折片未见有移位和吸收征 象,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11例患者13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面神经功能评价95分, 术后6个月平均恢复到100分.患者术后牙合关系均恢复至 髁突骨折前状态,无面瘫、错牙合和张口受限发生,无患侧关节区疼痛不适.术后3个月张口度最大43 mm,最小32 mm,平均37 mm;术后6个月平均 张口度38 mm.结论:髁突矢状骨折的侧向拉力螺钉应用及关节盘的复位固 定治疗,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目的,并早期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技巧,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该手术指征的下颌骨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21例(27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24侧应用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3侧行髁状突骨碎片取出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4个月,21例患者均无面瘫、涎漏、螺钉松动发生,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3例患者因一侧行骨碎片取出术只做了单侧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侧术后关节头有影像学错位畸形及骨质轻度吸收,但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可用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在恢复下颌升支高度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53侧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及术后发生面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牙合关系及下颌运动功能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症状;咬牙合关系优良率达到95.65%;内固定者97.22%骨折愈合良好;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在较低的水平:其中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率为7.55%,经治疗后痊愈;内固定螺钉脱落率1.89%;关节区长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7%。结论:手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仔细的操作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20例颞下颌关节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实施领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术后3个月至4年随访及经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颌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与传统切除髁状突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比较,此手术是从关节下腔入路,手术范围仅限于下腔,对关节的医源性创伤小,故其功能恢复较快.对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早期应用领下切口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不仅有效地减少粘连和防止关节强直,还可逐渐接近正常地、关节结构较好地恢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有无张口度和(或)张口型的改变,有无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发生,有无双皮质螺纹钉的松脱、吸收等。 结果 14例患者均无面瘫、涎瘘发生,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额纹消失,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1支/次,2个疗程)支持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双脚规测量张口度≥3 cm),无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示双皮质螺纹钉固定在位、无松脱,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三维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果示:髁突头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恢复较好,无明显关节粘连、髁突头吸收等。 结论 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囊内骨折坚强复位内固定术时能在直视下行复位固定,具有视野暴露清晰、较少面神经损伤、极少损伤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等优点,可为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钛板及长螺钉在成人髁突囊内A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本院60例单侧成人髁突囊内A形骨折患者经耳屏前小切口入路行手术治疗,其中微型钛板固定28例,长螺钉固定32例。复查术后三维CT,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患者恢复到正常咬合关系,张口度,基本使髁突复位,但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长螺钉固定患者较少出现关节区压痛,差异有显著性;第3个月、6个月复诊时长螺钉固定的患者较少出现髁突吸收,差异有显著性;使用长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长在110 min-135 min,使用微型钛板固定手术时长在145 min-160 min。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对髁突囊内A型骨折固定效果肯定,长螺钉可以早期改善关节区压痛,减少髁状突的吸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用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下颌髁状突基部骨折国内未见报告。自1980年以来我们对3例合并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成年患者,在颌间牵引不能整复骨折错位的情况下,采用了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恢复了正常(牙合)关系、开口度,没有颞颌关节后遗症。此法适于骨折端错位明显并伴有关节脱位的病例。手术方法简便,成功的关键在于克氏针不能偏斜和过深。术后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克氏针的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但部分病例出现面神经损伤(5例)、张口受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髁状...  相似文献   

9.
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术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索更有利于髁状突骨折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28侧髁状突骨折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治疗过程对张口受限、颌间结扎的时间、术后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改变的影响。结果:27 例术后均I期愈合,未作颌间结扎,术后1个月时主动张口度达到37mm以上者2例,占7.5%,3个月后张口度达到37mm以上者25例,占85.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20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状态,6例经调颌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颌间牵引者失访。结论:坚固内固定术作为髁状突骨折手术复位后的内固定方法是可行的,术后TMJ功能状态良好,咬合关系的恢复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2 5例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游离复位 ,用克氏针、钢丝、微型夹板和骨皮质螺钉固定 ,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 72 % ,全部患者无开口受限和关节症状 ,7例有开口偏斜、轻微错牙合畸形等并发症 ,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 ;影像学评价优良率 5 6 % ,11例有髁状突移位、骨质吸收和畸形改变。结论 髁状突游离复位可较好地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 ,有效地恢复颌牙合功能 ,损伤较轻 ,改进骨折固定方法可提高疗效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