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需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并封堵成功的幼儿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止血贴组)与对照组(徒手压迫组)。比较两组在压迫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压迫时间、术后渗血、血肿、血栓、卧床制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股动脉止血贴可有效缩短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威派止血贴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48例患者平均分成止血贴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2组患者在有效止血的按压时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止血贴组有效止血的按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威派止血贴能明显缩短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按压时间,并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止血问题受到临床关注。科学、合适的止血方法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人工压迫止血、动脉无创止血贴、动脉压迫止血器、血管封堵器等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壳聚糖乳酸盐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的止血效果和应用特点.方法 选取82例患者,44例应用壳聚糖乳酸盐止血纱布(壳聚糖组),3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穿刺点出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卧床不适感.结果 两组患者所用鞘管直径及拔鞘时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壳聚糖组止血按压及下肢制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卧床不适感也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和拔鞘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股动脉穿刺处应用壳聚糖乳酸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卧床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并且不增加穿刺点出血以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8.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拔除股动脉鞘管(FSR)后,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以止血,压迫15至20分钟后,观察穿刺点无渗血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24小时后拆除绷带。FSR中迷走反射及术后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78例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压迫止血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穿刺术后三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股动脉穿刺术后三种止血的方法进行效果比较,探讨怎样减少外周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56例股动脉穿刺术后病例的资料,其中,48例采用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止血,50例采用普通绷带止血,58例采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对三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止血组,外周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低于采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组(2.1%vs9.0%,P〈0.05)和普通绷带止血组(2.1%vs24%,P〈0.01)。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组比普通绷带止血组明显降低,外周围血管出血并发症率(9.0%vs24%,P〈0.05)。结: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用于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能明显的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对那些无力支付昂贵血管缝合器的患者,选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也是一个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 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 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出血量以、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舒适度与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且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迫止血法可有效缩短经股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血肿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股动脉穿刺常用于诊断性或治疗性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拔除动脉鞘时穿刺点止血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这种方式压迫时间长,有时还会产生淤斑、血肿等并发症,患者因长时间限制活动而产生不适感.Angio-seal为一新型的血管封堵器,与手工止血相比,具有快速止血、安全舒适的特点.我院从2002年11月起在部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中应用Angio-seal行股动脉止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穿刺冠脉介入术(PCI),股动脉鞘管拔出后压迫止血的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经股动脉入路是PCI的常用途径之一。为更好达到止血效果并减少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5cm、需输血的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出血、外源栓子形成、腹股沟感染和/或其它需血管外科处理的指征),国外研究者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爱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21-23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压迫止血方法,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63例,穿刺部位采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压迫止血法,观察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卧床制动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及全身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能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轻全身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时间、病人制动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局部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封堵止血贴止血,止血操作和病人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5,(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代替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的可行性。方法:将752例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100%与95.5%,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为2.18±1.35min,小于桡动脉组(5.36±1.71min,P<0.05),但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18.70±3.81h)大于桡动脉组(0.5±1.17h,P<0.01)。两组住院时间(8.2±3.6d与7.9±3.8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20.5%)、血肿(包括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2.0%,高于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7.5%)、血肿发生率(2.0%),而桡动脉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4.3%)高于股动脉组(3.6%)。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可做为外周血管病介入诊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回顾整理2006-2016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的相关文献,对加压覆盖及固定材料、加压包扎及压迫止血方法、加压及制动时间、并发症影响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比较分析,罗列出适宜的材料、方法、时间及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今后工作提供有力依据.选择合适的加压固定材料,采用正确的压迫加压方法,计算合理的制动时间,可以达到有效止血、规避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壳聚糖止血海绵与人工徒手按压对经股动脉途径穿刺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二科,经股动脉途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徒手按压组及壳聚糖止血海绵组,每组30例,观察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体外壳聚糖止血海绵止血效果肯定,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并且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P<0.05).结论 壳聚糖止血海绵对经股动脉穿刺的止血作用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基础疾病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完全相同。术前检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并采用相同的术前宣教法和术后指导。A组:手术结束后,利用导丝导引自行设计的止血海绵推送器入穿刺道,再用止血海绵推送器将胶原蛋白海绵填塞于股动脉穿刺道,拔管后再手压10min—15min止血。B组:手术结束后采用单纯手压止血20min—30min[1]。伤口包扎后,A组局部沙袋压迫4h,B组局部沙袋压迫6h,然后观察患者下地时间和局部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技术能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皮股动脉穿刺道填塞止血技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