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应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择期心脏手术的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50例。面罩密闭吸入6 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诱导后10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和气管插管后10 min(T6)时的MAP、HR、Sp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事件。结果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8.4±26.2)s]明显长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52.1±19.6)s,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及两组间的MAP及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SpO2在T3、T5和T6时点高于T1,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各时点SpO2均低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气道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心脏病患儿七氟醚诱导时间较长,两种类型心脏病患儿实施七氟醚诱导麻醉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插管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29-63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七氟烷全程吸入对行体外循环(CPB)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行择期CPB矫治术的49例CHD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术中七氟烷浓度将患儿分为A组(n=17)、B组(n=17)、C组(n=15),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2%、3%七氟烷全程吸入,观察比较3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3组患儿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后、劈胸骨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于术前(T_0)及主动脉开放6 h(T_1)、24 h(T_2)、48 h(T_3)、72 h(T_4)采集3组患儿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3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1. 317、14. 982,P> 0. 05)。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后、劈胸骨后、术毕时3组患儿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MAP)=43. 983、31. 968、25. 979、12. 976、15. 321,FHR=51. 980、33. 981、32. 083、10. 428、12. 984,P> 0. 05)。3组患儿组内各时间点MAP、H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诱导至术毕时MAP、HR均处于正常范围。3组患儿T_0、T_4时的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cTnI)=0. 002、2. 428,FCK-MB=0. 438、1. 091,P> 0. 05); 3组患儿T_1、T_2、T_3时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cTnI)=10. 312、5. 981、=4. 869,F_(CK-MB)=9. 981、4. 674、2. 039,P <0. 05)。T_1、T_2、T_3时,C组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P <0. 05)。3组患儿T1时的cTnI、CK-MB水平与T_0时比较均显著增高,T_1~T_4时cTnI、CK-MB水平呈下降趋势,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_4时的CK-MB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积分数1%、2%、3%七氟烷全程吸入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均不会干扰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积分数3%七氟烷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氯胺酮复合氟烷与单独应用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短小手术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组(F组)和氯胺酮麻醉组(R组),每组各51例,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组患儿HR、MAP在诱导后(T2)、手术开始(T3)和术毕(T4)与人手术室安静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儿HR、MAP在T2、T3和T4时与T1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5.08±4.97)min,较R组的(34.87±7.21) 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短小手术应用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较单纯应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复苏更迅速,从药理经济学考虑,在缺乏更好的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时间相关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T_(0))、插管时(T_(1))、切皮时(T_(2))、术毕(T_(3))、拔管时(T_(4))、拔管后5 min(T_(5))]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躁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5)时段,观察组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T_(5)时,观察组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5)时段,观察组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拔管后5 min、送恢复室后10 min,观察组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可改善麻醉时间相关指标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躁动评分,优于单纯七氟烷维持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刚  任长和  吴刚明  代俊超 《重庆医学》2013,(25):2986-2987,2990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2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心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氯胺酮静脉麻醉(K组)、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PK组)、七氟烷麻醉(S组)。K、P、PK组保留自主呼吸,S组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切皮时、放置封堵器时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患儿的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各组患儿都顺利完成麻醉、手术,P组和KP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S组的患儿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其他麻醉组(P<0.01)。术中呛咳、屏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的患儿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P<0.01)。结论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并吸入七氟烷可以安全地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陈伟  郭浪涛  王健 《西部医学》2009,21(1):122-123,125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地震创伤清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3-12岁的因地震创伤行清创术的患儿36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七氟烷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采用面罩吸入七氟烷或肌肉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及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麻醉中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中MAP及HR均高于S组;K组术中体动多于S组。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的特点,可安全用于大量小儿地震创伤清创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患儿228例,ASAⅠ~Ⅱ级,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氯胺酮组100例,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组128例,给予4L/min纯氧吸入,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吸入浓度从3%逐渐增加至8%.在手术前后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 饱和度(SPQ)进行监测,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77、0.31,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30.42,P<0.05);二组患儿在插管前后HR、MAP、SPQ平稳,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较氯胺酮肌肉注射效果显著,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患儿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小儿紫绀型先心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均为复杂先心病,其中TOF42例,右室双出口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七氟醚吸入组,n=25);对照组(氯胺酮肌注组,n=25)。观察并记录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各时间点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开放前MAP、HR均有升高,观察组静脉开放前MAP、HR无明显变化,SpO2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分泌物增多和体动发生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出现缺氧发作3例,观察组未出现缺氧发作。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诱导简便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同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剂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84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氯胺酮1.0 mg/kg(分2次静注),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初期比例为8%,后期调至3%),同时静注给予丙泊酚1 mg/kg,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期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麻醉后观察患儿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手术麻醉后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及MAP均呈下降趋势,但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麻醉后对照组Tb、Tc、Td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11.76±4.2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9.43±6.38)min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04)min、(28.38±7.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8.9±5.3)min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7)min(P〈0.05)。结论在疝气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滴鼻在小儿疝气手术七氟烷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疝气手术的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前30 min,仅观察组经鼻给予浓度为0.2 mg/kg的咪达唑仑溶液,之后两组均采用面罩吸入七氟烷进行诱导麻醉及维持。密切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滴鼻前(T1)、滴鼻后10 min(T2)、麻醉诱导后(T3)、切皮时(T4)、术毕(T5)、术后15 min(T6)六个监测时相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给予咪达唑仑后在气管插管时及切皮时的镇静满意率、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4监测点的HR、MAP值升高明显,观察组T4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滴鼻有助于小儿疝气手术七氟烷麻醉诱导,并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亚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吸入麻醉七氟烷呼气末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2~12岁的患儿70例,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研究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3μg/kg(>60 s)进行麻醉诱导,无肌松完成气管插管后,S组患儿给予亚剂量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负荷剂量后给予0.5 mg/(kg·h)静脉泵注,C组做盐水空白处理,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初始七氟烷目标浓度2.5%进行麻醉维持,待七氟烷MAC稳定15 min后进行手术切皮,观察患儿有无体动反应,下一例手术患儿的七氟烷浓度根据序贯法试验原则进行上下增减给药。记录两组患儿切皮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七氟烷MAC为1.54%,C组七氟烷MAC为2.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皮前后HR、MA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出现术后躁动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本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例,患儿在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分别联合给予0.2、0.3、0.4μg/kg剂量的舒芬太尼。记录患儿入室即刻(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5 min(T_3)、术毕即刻(T_4)五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记录患儿经麻醉诱导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观察并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结果:高剂量组T_1、T_2时MAP、HR在三组中最低(P0.05),高剂量组T_3、T_4时HR在三组中最低(P0.05),但三组T_3、T_4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不同时刻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剂量组HR、MAP数值波动较为平缓。三组使用药物后BIS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BIS比较,高剂量组BIS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麻醉诱导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μg/kg的舒芬太尼对患儿血流动力学与BIS的影响相对不明显,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因此使用该剂量进行小儿麻醉诱导更加合理,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实施无插管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观察2组患儿麻醉前(T_1)、切皮时(T_2)、切皮后即刻(T_3)、切皮后3 min时(T_4)、手术结束时(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2组患儿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时2组患儿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_1、T_2、T_3、T_4和T_5时2组患儿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2、T_3、T_4和T_5时,观察组患儿HR、MAP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T_1、T_2、T_3、T_4和T_5时HR、MAP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儿T_2、T_3、T_4和T_5时HR、MAP高于T_1时(P <0. 05),对照组患儿T_1、T_2、T_3、T_4和T_5时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术中体动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烦躁、幻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麻醉效果好,患儿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3时点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0.05),T0、T2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S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P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S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患者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麻醉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另外40例接受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研究组),观察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时间点MAP、HR指标,T_0时MAP和HR、T_1、T_3时MAP指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和T_3时HR、T_2时MAP和HR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7.50%)虽略低于对照组(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在制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术手术方案时可靠考虑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此麻醉方式相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术后苏醒速度快、安全、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组;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阻滞组。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MAP、HR、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Ⅱ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两组骶管穿刺过程中均未见体动反应;Ⅱ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Ⅰ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组不良反应多于Ⅱ组(P〈0.05)。结论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在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的,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是可行的,对不合作的儿童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七氟烷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70例患儿以每组35例分别纳入研究组(行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和对照组(行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T_1,两组患儿T_4、T_5的niBP、spo2、Hr、Pea K水平更高,两组患儿T_5时Petco2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T_5时Pea K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清醒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实施七氟烷麻醉诱导,效果显著,对患儿造成的刺激小,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诱导,患儿清醒速度快,不过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高,要对此加以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盐酸吗啡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组,分别应用七氟烷复合吗啡麻醉和氯胺酮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呼吸改变情况,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麻醉组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氯胺酮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麻醉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低于氯胺酮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盐酸吗啡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效果显著,麻醉诱导和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应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择期在全麻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麻醉诱导并维持采用七氟醚,观察组给予麻醉诱导及维持采用丙泊酚,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分钟(T_0)、麻醉诱导后30分钟(T_1)、麻醉诱导后80分钟(T_2)及麻醉诱导后110分钟(T_3)、130分钟(T_4)5个时间点的鼓膜温度及鼻咽温度,各血流动力学(HR、MAP)变化情况,在术后恢复效果及寒战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术前,凝血PT、a PTT、Fbg、TT的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凝血PT、a PTT、Fbg、TT的检查指标和术前相似(P0.05);然而对照组的术前、后凝血四项生化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室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寒战情况(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前10分钟及麻醉诱导后130分钟,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术中体温均先下降后上升,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围术期,同七氟醚相比,丙泊酚更能降低全身麻醉患儿低体温的发生率、保护患儿的凝血功能,促进麻醉复苏,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1例,采用氯胺酮进行诱导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插管后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结果:观察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MAP与HR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好,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短,能有效稳定麻醉患儿血液动力学变化,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