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切除畸形血管团1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2例.11例患者术后复查,8例行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10例AVM全切,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 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收治的47例超早期(发病后24 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ACo 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手术均采用经翼点外侧裂入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意识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患者的预后。术后每隔3个月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复查头部CTA或DSA)随访。结果 47例患者动脉瘤均完全夹闭; 33例血肿完全清除,14例血肿部分清除; 2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6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0例(21. 3%)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颅内再出血(1例死亡),2例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2例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额颞叶梗死,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恶性脑肿胀;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46例术后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出院时GOS评分示5分2例,4分9例,3分21例,2分14例,即11例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术后(17±4) d,GCS评分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5±1)分和(7±2)分,t=7. 607,P 0. 01]。29例患者经长期随访[3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9(6,18)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ACo 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DSA证实后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①本组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胼周动脉瘤1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②11例均被栓塞成功,其中被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5例,在术后3~6个月的DSA随访中,显示这5例完全闭塞。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有9例,4分的有1例,死亡1例。无技术相关并发症。③术后3~6个月DSA随访6例,MRA随访2例,电话随访2例。有影像资料的随访病例显示,动脉瘤均被完全闭塞;电话随访患者GOS均为5分,无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例。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7例,大部清除4例。术后再出血1例,2例为血管畸形。随访3~6个月,GOS分级良好3例;中残4例;重残5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内镜手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能在直视下操作。对小血管畸形导致自发性脑出血也可应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对2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所有25例患者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均达到了完全栓塞(19例)或次全栓塞(6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载瘤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GOS评分均在3分以上,无死亡病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及狭窄,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5例,均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横断面随访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证实动脉瘤100%栓塞6例,90%栓塞17例,80%栓塞2例,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置入术。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治疗后好转。临床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8.12±4.35)个月,随访期间无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再出血现象,17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5分,8例评分为4分,复查颅脑CT血管成像(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均没有动脉瘤复发现象。结论双微导管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远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胼胝体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7例胼胝体AVM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VM分别位于胼胝体膝部1例,体部额段3例,体部顶段1例,压部2例。5例有脑室出血,对其中1例发生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对膝部AVM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行血肿清除及AVM切除术;对体部额段AVM患者,经前纵裂及额叶皮质造瘘后,经侧脑室切除AVM及清除血肿;对体部顶段AVM及压部AVM患者,经纵裂及顶叶切除AVM。结果①6例患者为中型AVM,最大直径为3~4.5 cm,1例为小型AVM,最大直径为2.5 cm。AVM由胼周动脉、胼缘动脉、后胼周动脉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供血。3例单纯浅静脉引流,2例深静脉引流,2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②7例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均获得全切。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术后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出现偏瘫,4~14 d后恢复正常。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6个月意识逐渐恢复。1例术中大出血病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意识清楚,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③术后对6例行DSA或CTA复查,AVM消失,1例未复查。④临床随访3个月至6年,末次随访时,GOS评分为5分的5例,3分的2例。结论胼胝体AVM位置深在,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复杂,合理手术入路有助于完全切除AVM,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疗效及个体化设计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21个)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临床、DSA影像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微导管辅助技术,2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果 (1)术后即刻造影发现20枚弹簧圈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4枚,瘤颈残留6枚,技术失败1例。(2)术中并发症: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急性闭塞1例,经溶栓后血管通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3)20例介入栓塞成功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4例,2分4例,3~4分2例。(4)随访:20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随访,mRS评分0~1分18例,2分1例,3~4分1例;临床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5例DSA随访6~60个月,其中1例复发,予以补充致密栓塞。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难度较大,但可行、有效。熟练手术技巧,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适度栓塞是提高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娃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不同成像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对CTA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术中均被证实为动脉瘤,与头部CTA术前诊断位置基本一致,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与术前判断的方向基本一致,所有的动脉瘤均予夹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所有患者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GOS2分为2例;GOS3分为2例;GOS4分为6例;GOS5分为5例。结论头部CTA检查能简便、快速地明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自发性脑内血肿,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 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和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对切除后部分残留畸形团的5例行伽玛刀治疗。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①术前近期栓塞+手术切除的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GOS4分的1例,5分2例;远期栓塞+手术2例和直接手术18例,在切除术后,1例昏迷及四肢瘫痪,1例死亡。GOS 5分的12例,4分5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②对17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1例行MRA复查。显示11例获得全切,6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病死率为4%(1/23),重残率为4.5%(1/22)。③随访1~95个月,GOS 5分14例,4分6例,3分2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肯定,而适当的术前栓塞是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龚凯  佟小光 《山东医药》2013,53(2):84-86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经手术治疗的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以占位为首发症状者2例。12例行介入手术,其中行动脉瘤栓塞6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2例,采用微弹簧圈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行载瘤动脉并动静脉畸形栓塞术1例;8例行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5例,动脉瘤孤立并血管吻合术3例。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血流重建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3 d后自动出院,死亡。余手术均成功。19例随访1个月~3年无复动脉瘤发。术后瘫痪1例,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3分;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者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和轻度脑积水1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GOS 5分;行远外侧夹闭动脉瘤的1例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个月后未见复发,GOS为5分,余患者GOS为5分。结论 PICA动脉瘤未累及穿支血管者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占位效应明显者选择开颅手术,介入与夹闭、血管吻合相结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3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 368例患者391个动脉瘤,栓塞程度达100%的267个,占68.3%;达95%的87个,占22.3%;达90%的22个,占5.6%;〈80%的15个,占3.8%。227例患者术后3个月~1年行MRA复查、61例行DSA检查、80例失访,18例动脉瘤复发,12例行二次治疗。有21个动脉瘤在栓塞过程中破裂出血,其中7例术后复查CT血肿较大,行开颅血肿清除,4例行脑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治疗结果(GOS分级):Ⅴ级(良好)293例,占79.6%;Ⅳ级(中残)68例,占18.5%;Ⅲ及Ⅱ级(重残)7例,占1.9%;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后伽玛刀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与伽玛刀联合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 方法 选择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直径>6 cm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6例,首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行脑血管造影,了解栓塞程度,对于栓塞不完全者在1周内行伽玛刀治疗。 结果 26例患者,随访2-4年,无1例出现再出血,恢复正常生活14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4例,2例因放射水肿症状加重,经脱水治疗后好转。MRI、DSA或MRA复查显示:1年畸形团闭塞率为26.9%(7/26);2年为53.9%(14/26);3年为69.2%(18/26);4年为76.9%(20/26)。结论 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疗效肯定,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6个月行G lasgow(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死亡1例,植物状态1例,严重残疾4例,中度残疾4例,恢复良好3例。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显著降低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胶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9例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患者(共10个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小脑下后动脉远端5个,小脑上动脉远端2个,大脑后动脉瘤远端1个,大脑中动脉远端2个。均采用Onyx胶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及动脉瘤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3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全闭塞。7例患者恢复良好,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5分;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无变化,GOS为3分;1例患者死亡。出院前复查头部CT,仅1例左顶叶脑梗死,但无明显症状。4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均不显影。这4例患者无新的神经功能异常,无再出血。结论Onyx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短期内安全、有效,长期效果需进一步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治疗不同类型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液态栓塞剂治疗的23例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出血类型(单纯出血性周围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脑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及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分布、大小和治疗方式、结果以及随访时间、方式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液态栓塞剂栓塞动脉瘤和(或)载瘤动脉,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部分或全部栓塞畸形团。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门诊就诊或电话形式),并于术后6个月行DSA影像随访。采用改良Raymond-Roy(RR)分级评估动脉瘤DSA随访结果[治愈(RR分级Ⅰ级,动脉瘤完全不显影)、瘤颈残留(RR分级Ⅱ级,仅瘤颈显影)、栓塞不全(RR分级Ⅲ级,动脉瘤残留)]。动脉瘤复发为动脉瘤显影较术后即刻增多。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 23例患者中,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5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5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3例(根据Redekop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其中Ⅱa型2例,Ⅱb型3例)。5例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均成功闭塞,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5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1例超选失败,余4例栓塞顺利,术后有2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术前危重,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出现肢体偏瘫;13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目标动脉瘤均顺利栓塞,其中动静脉畸形完全栓塞6例,不完全栓塞7例(其中栓塞后随访3例,栓塞后外科切除4例)。共3例(13.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Ⅰ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微导管超选过程中分支动脉出血,1例Ⅱb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毕拔除栓塞微导管时动脉瘤出血,1例顶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因微导管拔管困难而留置血管内)。23例患者中,1例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死亡,1例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放弃治疗,1例血管畸形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1例失访。临床随访19例,均无再出血,其中预后良好16例,预后不良3例。DSA随访15例,动脉瘤均未见复发。结论液态栓塞剂治疗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同类型动脉瘤的安全性不同。对单纯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如载瘤动脉为非重要功能区的供血动脉,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是安全的;对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尤其动脉瘤位于畸形团内者,栓塞同样可靠,且能同时部分或全部栓塞畸形团;对烟雾病合并出血性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后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血管旁路移植术加动脉瘤切除或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以远梭形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1月—2010年10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9例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以远梭形动脉瘤,其中8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中型动脉瘤1例,大型2例,巨大型5例,蛇形1例。颅内局部血管旁路移植术7例,颅内一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同时行动脉瘤切除或孤立术。结果①术后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显示,9例动脉瘤均不显影;7例移植血管通畅,2例移植血管不通。血管不通的2例中,1例术后10个月CTA显示移植血管再通;1例术后17dDSA显示移植血管不通,动脉瘤远端皮质由侧支血管代偿供血。②术后1例肌力轻度下降,出院前完全恢复;3例有短暂口周抽搐,1例发生静脉出血性梗死。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分1例,5分8例。③9例获6个月至4.5年随访,GOS均为5分。结论脑血管旁路移植术尤其是颅内局部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以远梭形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进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25枚,全麻及肝素化后,从股动脉置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内动脉C2平面,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置于动脉瘤体的近端1/3~1/2处,行动脉瘤内造影,对圆形/卵圆形或宽颈动脉瘤,采用“蚕茧”栓塞技术,在鱼形/囊状动脉瘤,采用“蚕食”栓塞技术。结果治疗组24例25枚动脉瘤瘤腔完全致密填塞或几近完全填塞(填塞范围>95%)20枚;大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95%)2枚;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1枚;2例填塞失败。术后随访1月至5年,治疗组无1例死亡,亦未发生再出血;1例DSA复查发现动脉瘤腔扩大,未作特殊处理;17例CTA复查正常;6例未行DSA及CTA复查。远期生活质量GOS评分均为Ⅰ级。结论动脉瘤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强,创伤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清除血肿时进行术中实时彩超引导定位,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后予以亚低温脑保护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以GOS判定疗效。结果术后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较为彻底,残余血肿面积为原血肿的5%以内28例,5%~10%者15例,10%~20%者2例。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平稳,亚低温治疗后复查颅脑CT示脑水肿较轻,无明显中线移位,无再出血。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16例,轻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