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不明原因的脊柱偏离正中线,形成向左或向右的不同程度的弯曲畸形,多发于青少年,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体形,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1].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脊柱侧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2].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严重,故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现将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3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人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麻醉处理,国内曾有数篇报道,但在小儿进行此种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尚少,麻醉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在术中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脊髓损伤,以防术后截瘫并发症,麻醉管理中监测脊髓功能,常需做唤醒试验和足趾活动检查。我院自1998年到2004年应用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麻进行了10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取得过较好的手术和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我院12例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的患者,通过总结对比其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数据,并采取相关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的侧凸矫正率达到63%,身高比入院的时候普遍增高(5±2)cm,身体的平衡得到了明显改善,没有发生脱钩、断棒等并发症。结论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指导患者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从而改善肺部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协调一致是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14-2915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本组患儿30例,在全麻下经脊柱后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配合.结果:30例患者均矫正,术前Cobb's角平均76.8度,术后23.6度,平均矫正53.2%.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科成功地收治了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现就其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孩,14y,因特发性脊柱胸段侧弯,Cobbo角55°而于1996-07-01入我科,于1996-07-11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哈氏棒撑开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安置21cm长哈氏棒将侧弯的脊柱撑开,撑开棒的上钩安置在第2胸椎上,下钩安置在第11、12胸椎间。在安置撑开棒的过程中及缝合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我院成功地对32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8~62岁,其中8~20岁21例,20~62岁11例,平均25.4岁,侧弯角度最大132°,矫正率最高达80%,最低69%,术后身高增加8~17cm,使用头盆环牵引5例。通过手术重建了脊柱平衡。对于轻度侧凸畸形患者,可择期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三维矫正术”,对于发育期间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可先行头盆环牵引,待侧凸角度矫正到一定角度后,再行…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弯多数为特发性侧弯,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不仅有体态畸形,腰背痛,行动不便,心理负担重,更重要是影响其心肺功能。因此,手术矫形对本病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弯经后路矫形术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93-94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经后路矫形术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脊柱矫形器械,植骨融合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4~48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4d出院,随访1年,12例侧弯椎体基本复位,6例症状明显改善。畸形得到矫正,暂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衡科  张云坤 《江苏医药》2015,(2):220-222
后侧pilon骨折是指垂直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转暴力导致的胫骨远端后侧的关节内骨折,由Hansen[1]于2000年首次提出。与后踝撕脱性骨折不同,后侧pilon骨折后踝骨块较大,往往包含多个骨块,常合并距骨的半脱位。因此,后pilon骨折的满意复位对于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均采  相似文献   

10.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是将体循环静脉血直接连接回流至肺动脉的一种右心旁路手术,适用于肺血少,肺动脉压力低和肺血管阻力低的复杂而不能解剖矫形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1]。我院于2009年11月23日成功为1例TCPC后患者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导致心脏、呼吸功能的异常,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减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小儿骨科自2007年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凸25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牛少宁 《首都医药》2011,(23):10-10
本刊讯 日前,北京地坛医院骨科、麻醉科密切配合,为一河南14岁少年成功施行了先天性极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该例手术术中要求唤醒患者活动下肢,证实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后,再加深麻醉,进行下步手术。唤醒试验麻醉是该院麻醉科成立19年来的第一次,该手术麻醉难度很大。此项技术填补了麻醉科开科18年来的麻醉空白。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也是地坛医院骨科自去年底成立以来的第一例。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切口感染是一个严重问题,术后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各类脊柱侧弯526例,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到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大多需要取出内固定方可治愈,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总结11例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护理.术前重视宣教及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加强腹部手术后的各项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指导合理体位及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住院11~15 d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的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未发生一起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预防迟发型神经损伤,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院骨科自2007年以来先后收治脊往侧弯畸形的患者8例,经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麻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董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82-3383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可控和可行性。方法:13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5~2.0mg/kg、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10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持续输注,间断注射肌松药罗库溴胺0.15mg/kg,维持MAP较术前降低10%~15%。唤醒前1h停用肌松药,15min将异丙酚减半,5min时停用异丙酚,将瑞芬太尼减至0.025~0.05μg/(kg·min)。结果:唤醒成功用时为(468±72)s,唤醒质量高。结论:该麻醉方法用于唤醒试验平稳、安全和可控性强,技术成熟,操作方便,不失为一种满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玉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31-3432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患者中,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尿崩5例,高热1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做好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接受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临床基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JOA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发生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呕吐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记录术后24 h内呕吐的出现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危险因素。另外,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来排除混杂因素来评估预防性应用镇吐药物的有效性。 结果:共纳入了235例青少年患者,其中79例患者出现呕吐,其发生率为3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晕动病史或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史、术后使用芬太尼是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镇吐药物的患者POV发生率低于未使用预防性镇吐药物的患者(P<0.01)。 结论:有晕动病史或PONV史和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是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和(或)昂丹司琼可以降低发生术后呕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