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生后24 h检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118例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4、48及72 h检测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分别为(94.5±25.6)、(176.5±42.1)及(230.1±42.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出生后24 h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越高,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越高(P0.01)。结论:出生后24 h检测胆红素水平,可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使患儿得到适时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以及预防胆红素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经皮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检测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具有病理性黄疸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NJ33A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胆红素检测为观察组,利用传统目测观察并经血清胆红素检测为对照组.结果 2组在确诊病理性黄疸和符合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足月新生儿时龄、日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新生儿生后2周后黄疸消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经皮测胆红素明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阳性率高达91.5%.结论 对经皮测胆红素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新生儿,同时血清胆红素最终检测,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得以早期明确诊断和干预治疗,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302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分别在生后24 h、48 h及72 h给予脐血总胆红素浓度 >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提早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23.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4%(P<0.01)。生后24 h干预组和生后48 h干预组及72 h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于生后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血胆红素值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值,监测每日经皮胆红素值(TCB),将新生儿按脐血胆红素浓度分<30μmol/L;30~40μmol/L;40~50μmol/L;>50μmol/L,共4组。比较4组新生儿TCB值及病理性黄疸例数,对脐血胆红素浓度预测新生儿黄疽进行分析。比较黄疸组新生儿和非黄疸组新生儿临床特征。结果随着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各组新生儿TCB、TSB值增高,病理性黄疸例数增高,脐血胆红索浓度用于预测新生儿黄疽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黄疽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值显著高于非黄疸组(χ2=45.28,P<0.01)。经皮胆红素值与脐血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r=+0.871,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能够对新生儿生前已具潜在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予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早期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1、3、5天采静脉血测胆红素.结果 随出生后24 h血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需要干预治疗的病例亦增多.结论 早期监测血胆红素水平,可预测新生儿黄疸及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
脐血胆红素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脐血微量胆红素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对13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脐血微量胆红素测定及经皮测胆红素测定(TCB),了解两者的相关性,并每日用TCB动态监测胆红素变化,在黄疸高山箕鹞 股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以了解黄疸程度。结果:脐血胆红素与TCB呈正的直线相关(P<0.01)。当脐血胆红素<20μmol/L时,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0;当脐血胆红素21-34μmol/L时,黄疸发生率为32.84%,当脐血胆红素>35μmol/L时,黄疸发生率为69.23%,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增加,亲手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加,结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早期诊断新生儿黄疸对防治核黄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16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并用日本产无创伤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动态检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34.94%,当脐血胆红素浓度<20μmol/L时.黄疸率为12.50%.而≥45μmol/L时.黄疸率高达81.82%.即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高。提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更早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期诊断新生儿黄疸对防治核黄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16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并用日本产无创伤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动态检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34.94%,当脐血胆红素浓度<20μmol/L时,黄疸率为12.50%,而≥45μmol/L时,黄疸率高达81.82%,即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高,提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更早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脐血胆红素高值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生  林静吟  阮美霞  刘露 《广东医学》2001,22(10):950-95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脐血胆红素高值的母乳喂养新生儿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将75例出生时脐血胆红素高于45μmol/L(称高值)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出生后24h内喂服中药水剂-退黄灵口服液,观察新生儿第一次排黄色粪便时间,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测3d新龄新生儿皮肤黄疸情况,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黄色粪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d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黄疸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程度轻。结论 结脐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早期喂服退黄灵口服液进行干预,可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组,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次日空腹采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胆红素、AST、LDH、LDH1、CK、CK-MB和CTn-1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7~10d)抽血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急性期病理性黄疸AST、LDH、LDH1、CK、CK-MB水平均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92,P<0.05)。而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除LDH外,各项指标与急性期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清CTn-1阳性率分别为93.9%和5.2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过综合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海拔1,100米地域出生的144例新生儿,进行了脐血胆红素及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脐血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生后4日内所有新生儿均出现了黄疸。脐血胆红素水平愈高,黄疸出现得愈早(P<0.001)。新生儿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显然与脐血胆红素水平(≥40μtmol/L)有关(P<0.005)。以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重症黄疸,其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75.6%。  相似文献   

14.
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泳联合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游泳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沐浴,游泳组在出生24 h内即给予游泳,联合组给予游泳及抚触,比较3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生后3~5天联合组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和游泳组明显提前(P<0.05),生后3~5天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游泳组(P<0.05)。结论游泳联合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降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5-27
目的:探讨采用传统病理性黄疸和小时胆红素诊断标准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和心肌酶检测结果。方法:对照组选择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患儿,研究组选择采用小时胆红素概念诊断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TB、AST、LDH、CK、CK-MB较入院时均降低(P均<0.05)。入院时研究组TB较对照组低(t=19.48,P<0.05),AST、LDH、CK、CK-M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较对照组高(t=14.35,P<0.05),AST、CK及LDH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K-M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时胆红素的概念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肌酶值。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53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研究组)和151例未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等30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出生体质量、24 h内出现黄疸、剖宫产、小于胎龄儿、发热、感染、贫血、酸中毒、高血糖、颅脑血肿、G-6-P-D缺陷、新生儿溶血病、总胆红素峰值(TSB)、直接胆红素峰值(DBiL)及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15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出现黄疸、颅脑血肿及TSB水平是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红素脑病与24 h内出现黄疸、颅脑血肿及TSB水平相关,新生儿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或合并颅脑血肿应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TSB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0例新生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体质量变化及经皮胆红素检测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第3、5日,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7日后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缩短胎粪初排与转黄时间,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联合经皮测胆红素在评估新生儿黄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906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2例。A组用高危因素评估新生儿黄疸情况,B组用经皮测胆红素值评估,C组用高危因素联合经皮测胆红素评估。根据诊断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比较各组诊断正确率和黄疸消退延迟的情况。结果 C组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9.92%;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黄疸消退延迟发生率最低,需要临床干预例数最少;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因素联合经皮测胆红素能够较好地评估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及早诊断病理性黄疸和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明显降低黄疸消退延迟发生率,利于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类型分为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各35例,选取同一时期的3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三组新生儿的CRP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进行检测,从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CRP与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理性黄疸组CRP、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病理性黄疸组PT、APTT、TT指标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FIB水平均低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患儿PT、APTT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能够导致其PT、APTT显著延长,对新生儿实行CR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存在情况,进而便于治疗方案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时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黄疸发生情况的价值。方法:523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TSB),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TCB)。结果:脐血胆红素水平升高,如新生儿TCB/〉25、TSB〉205μmol/L、TSB〉257μmol/L,则需要光疗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脐血胆红素对于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黄疸的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