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咖啡酸(C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灌胃(50 mg·kg-1)给予CA后采集0 ~ 4 h尿样,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对C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CA后,在体内可测到2个原形药的甲基化代谢物、2个原形药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物、1个原形药的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2个原形药的单硫酸结合物、2个甲基化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2个甲基化物的硫酸结合物。结论 CA在大鼠体内广泛代谢,其代谢物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50mg·kg^-1)给予CA后采集0~4h尿样,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对C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灌胃给予CA后,在体内可测到2个原形药的甲基化代谢物、2个原形药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物、1个原形药的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2个原形药的单硫酸结合物、2个甲基化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2个甲基化物的硫酸结合物。结论CA在大鼠体内广泛代谢,其代谢物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3.
U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的UPLC法,探讨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SD大鼠6只,ig给予30mg·kg-1大豆苷元混悬液,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后,采用UPLC法测定大豆苷元浓度,并用DAS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豆苷元的血药浓度在20μg·L-1~8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大豆苷元的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β,AUC(0-t),AUC(0-∞),CL,Vd分别为33.3min,355.4μg·L-1,915.7min,213.2mg·min·L-1,218.2mg·min·L-1,0.1467L·min-1·kg-1,74.4L·k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大豆苷元体内大批量样品定量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羟基黄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应用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检测大鼠灌胃7-羟基黄酮后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实验采用Zorbax 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并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根据负离子模式的分子离子峰获得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信息,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在大鼠尿液、粪便、血浆、胆汁中检测到原形成分7-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胆汁或尿中尚检测到7-羟基黄酮硫酸结合物。结论:7-羟基黄酮在大鼠体内主要以Ⅱ相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给大鼠灌胃联苯双酯后,用TLC法分离尿中代谢产物。发现尿中的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将此结合物水解后,用TLC法分离到一种极性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为弱的代谢物,经光谱分析测定其结构为4-羟基-4′-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二甲氧羰基联苯(简称4-去甲联苯双酯)。此外还证实,大鼠灌胃后在肝、肾组织中均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为主,仪有少量非结合形代谢物和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6.
去甲异波尔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甲异波尔定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后,其原型药物和主要代谢物去甲异波尔定-9-O-α-葡萄糖醛酸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及其葡萄糖醛酸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去甲异波尔定及其葡萄糖醛酸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77%和88.6%。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去甲异波尔定及其葡萄糖醛酸苷的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42.16±36.56)和(275.26±176.89)min,AUC0-t分别为(55.25±22.97)和(584.57±216.18)g.min.mL 1,ke分别为(0.024 9±0.012 9)和(0.003 7±0.002 4)min 1。大鼠灌胃给药后,去甲异波尔定及其葡萄糖醛酸苷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14±0.03)和(13.80±1.46)g.mL 1,Tmax分别为(23.33±13.29)和(45.00±9.49)min,t1/2分别为(30.20±11.04)和(313.79±181.20)min,AUC0 t分别为(9.17±2.44)和(3 108.69±299.45)g.min.mL 1,ke分别为(0.025 2±0.007 6)和(0.002 7±0.001 0)min 1。统计学检验表明,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后去甲异波尔定及其葡萄糖醛酸苷的t1/2、AUC0 t、Tmax、Cmax、ke和MRT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去甲异波尔定在体内生物转化迅速且生物利用度低。与原型药物相比,去甲异波尔定葡萄糖醛酸苷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较高且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UHPLC-QTOF-MS分析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血浆组(n=3)和肝组织组(n=12)。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以30 g·kg-1灌胃四逆散提取液,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收集血浆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6 h的血浆样品;收集肝组织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h的肝组织样品(每个时间点3只)。乙腈沉淀蛋白,采用UH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析四逆散水提液的化学成分、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结果:从四逆散中鉴定56个化学成分(准确鉴定14个),主要包括黄酮类、柴胡皂苷类、甘草三萜类和芍药苷类;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共鉴定14个原型成分和29个代谢物,Ⅰ相代谢产物6个、Ⅱ相代谢产物23个,其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12个、硫酸化结合产物7个。结论: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主要以Ⅱ相代谢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为主;主要代谢途径有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等。  相似文献   

8.
张喆  齐影 《医药世界》2006,(9):53-54
首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鉴定了大鼠灌胃给予毛果芸香碱0.2mg后0-8小时内尿中的代谢物。4只大鼠给药毛果芸香碱盐酸盐,收集给药后尿液,固相萃取柱富集、然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在线进行多反应监测,进而对尿中微量的代谢物进行了质谱解析。分别定性为毛果芸香碱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毛果芸香酸和毛果芸香酸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而且发现了各种代谢产物及原形药物在大鼠体内均有构型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金振口服液单次和多次服用后药动学特征和吸收代谢差异。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TSQ-MS)技术,建立同时定量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分析方法。将健康大鼠分别按3.228,6.456,12.912 g生药量·kg-1单次灌胃(ig)和按6.456 g生药量·kg-1多次ig金振口服液,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待测成分含量,运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样品中2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的RSD均<15%,批内、批间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单次给药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AUC0-t均与剂量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且不同剂量下t1/2z和清除率(CLz/F)无显著变化;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后大鼠的吸收代谢过程基本相同、AUC0-t和t1/2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UPLC-TSQ...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豆苷元对卡马西平及其代谢产物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连续10 d灌胃给予黄豆苷元100 mg.kg-1,对照组大鼠则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大鼠第11天分别灌胃给予卡马西平10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产物CBZ-E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浆中卡马西平的AUC0-24h、AUC0-∞、Cmax和t1/2显著增加(P<0.05),代谢产物CBZ-E的AUC0-24h、AUC0-∞和Cmax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豆苷元连续给药后改变了卡马西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可能与抑制CYP3A4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人的骨量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来维持动态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策略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或增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目前针对保护成骨细胞及增强其功能的骨质疏松疗法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蛋白、各种细胞损伤机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机械过载、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等)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针对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CD44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CD44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 ,属于黏附分子家族 ,可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近年来发现CD44及其变异体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 ,可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预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lkaloids of A. Vasica has been studied with change of season. The study also resulted in the detection of glycosides and N-oxides of vasicine and vasicinone.  相似文献   

17.
PTEN和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和DNA含量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TEN在78例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癌标本中DNA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TEN蛋白总缺失率为42.3%,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2.1%和26.7%(P<0.05),其表达缺失率随TNM分期增加而上升,分期越晚表达缺失率越高.PTEN缺失率高者生存时间短.DNA指数(DI)的分布范围在1.04~1.93.异倍体肿瘤24例,DI值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肺癌细胞DNA含量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TEN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判断肺癌的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