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存在血栓病变征象的STEMI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对照组46例(单纯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血流灌注及心肌灌注显影分级心肌灌注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的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清术后肌钙蛋白I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等并发症及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抽吸基础上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在有效减轻血栓负荷、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减轻心肌损伤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纯血栓抽吸治疗,但远期预后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及Diver C.E.抽吸导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A组35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及使用抽吸导管,B组35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比较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的变化、左室射血分数(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 结果2组基础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A组TIMI 3级、TMP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B组,CK-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和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术后心肌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在中、高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对术中无复流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中、高危N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应用替罗非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6.5%比对照组27.6%,P?0.05),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大量出血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能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59-96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STEMI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三联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均嚼服600mg氯吡格雷和300mg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均嚼服300mg氯吡格雷、300mg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应用抽吸导管、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左室功能指标和校正TIMI帧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抽吸导管、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相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和TIMI帧数相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急诊PCI术前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缺血事件,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廖旺  李斌  王圣  王卫  吴明  王青 《海南医学》2011,22(17):16-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时间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急性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VCI)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短期疗效。方法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EMI且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80例,按使用替罗非班的时间随机分为早期应用组和延迟应用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情况、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等。结果早期应用组初次冠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3级血流获得率显著高于延迟应用组(25%vs6.3%,P=-0.040)。早期应用组30d心衰(HF)发生率显著低于延迟应用组(12.5%vs33.3%,P=-0.035)。两组间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结论急性STEMI患PCI术前即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可能有助于早期改善心肌灌注,降低近期HF等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重度血栓负荷,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血栓抽吸,比较分析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内血流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ST段回落率。结果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IMI3级血流率、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较对照组稍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轻度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减少心肌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慧  党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39-341,345
目的:对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39±12.22)岁,术前TIMI血流0-1级,随机分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对照组)30例,半量替罗非班组(A组)31例,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B组)31例,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术后2h心电图回落百分比(SumST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对于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TMP3、术后SumSTR>70%及LVEF等指标,A、B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之间术后出血事件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安全,即刻血流恢复良好,术后无复流事件少,实现了心肌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MBG、CTFC、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G、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TFC、TIMI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其中35例(A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后行PCI术;另外35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后完成PCI术。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术后A组TIMI3级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MBG)3级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vs80%,94%vs71%,P〈0.05)。A组心电图分析sumSTR≥30%者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vs74%,(65.39±6.2)vs(45.5±11.3),P〈0.05]。A组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达峰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2±252.6)vs(332.5±218.7),(8.11±2.34)vs(14.55±4.97),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器官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结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PCI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红雷  董平栓  邢适颖 《医学争鸣》2009,(20):2205-2208
目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对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4例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血流、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和30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比例增多(89.3%vs85.4%,P〈0.05)、框格计数法计算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量增加[(1.68±0.23)mL/s vs(1.42±0.31)mL/s,P〈0.05]、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变大[(64.3±7.8)%w(48.6±6.5)%,P〈0.05)]、住院期间和30d时的MACE事件发生率降低(10.7%vs18.8%,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对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杨智宏 《黑龙江医学》2019,43(3):210-211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6月期间于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严格依据随机分组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加用硝酸甘油,而观察组(50例)则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加用替罗非班。对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进行记录,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 1级例数与2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而3级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注射替罗非班,在可有效避免术后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等情况危及患者性命,故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即刻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 0级,且伴有明显血栓负荷影像的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至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后.随机分为即刻PCI治疗组(n=52)及择期(7~10d后)PCI治疗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情况,PCI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PCI治疗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择期PCI治疗组冠脉支架植入成功率显著高于即刻PCI治疗组(100%哪86.54%,P〈0.05),且使用支架数量较少;即刻PCI治疗组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为9.62%。择期PCI治疗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PCI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择期PCI治疗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迭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后续择期PCI治疗比即刻PCI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46例急诊入院STEMI行PCI患者,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PCI)2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可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68.5&#177;9.6)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比58.0%,P〈0.05),术后90minsumSTR(70.3%比42.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177;7.6比46.7&#17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比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袁丹 《现代医学》2014,(11):1353-1355
目的:观察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在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术,抽吸血液20~40 ml后,通过抽吸血栓的导管向冠脉内注射10 ml替罗非班,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后植入支架,继而予以0.1μg·kg-1·min-1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入24~36 h,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恰当的护理。结果:68例患者急诊PCI手术全部成功。术后8例出现了牙龈出血,2例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5例出现轻度皮肤瘀斑,经调整用药剂量及应用保护胃黏膜药后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渗血8例,经重新压迫止血包扎后无再渗血;发生张力性水泡2例,经抽吸和严格消毒等处理后愈合;6例出现皮下血肿,经及时加压包扎及恰当的护理后好转。结论: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显著,给予恰当的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急诊PCI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A组给予标准剂量替罗非班治疗,B组给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肌钙蛋白(cTnⅠ)、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CTFC、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VEF高于术前,LVEDD及LVESD小于术前(P <0.05);B组术后血清cTnⅠ、CK-MB及NT-proBNP水平比A组低(P <0.05);B组MACE总发生率(2.04%)与A组(8.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8.
肖闯  沈洁 《当代医学》2021,27(15):52-55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疗效显著,且还可改善患者的血清肌钙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10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流情况、心功能参数、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IRA的TIMI3级血流、ST段50%回落百分比、术后2个月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IRA慢复流或无复流、MACE发生率、术后2个月LV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7 d LVEF及LVDd、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有效的改善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62-664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方面比较,研究组90.34%,对照组81.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左心射血分数上比较,研究组(60.44±5.98)%高于对照组(52.35±6.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26例(17.93%),对照组28例(19.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0例(6.90%),对照组25例(1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加入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提高左心室射血的功能,降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