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百草枯急性中毒肺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但各种误服和自服可造成大量中毒死亡.百草枯主要在肺内聚集导致急性肺损伤,最终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肺纤维化所致的低氧血症死亡.其机制不明,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PQ)是接触性除草剂,因其效果好、土壤残留少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百草枯致死量小、组织扩散性强,人体一旦中毒,药物可迅速损害多个功能器官,其中不可逆性的肺纤维化引发呼吸衰竭,是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百草枯尚无特效解毒药,且国内部分百草枯产品不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不加或少加催吐剂,导致患者吸收较多,加之人们对百草枯危害认知不足,以致百草枯中毒病例多且病死率偏高。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paraquat,PQ)为接触性除草剂,因其除草效果良好、土壤残留毒性小,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人体一旦误服或口服百草枯中毒,因其致死剂量小,组织扩散性强等特点,药物进入体内后可迅速分布至体内多个脏器,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肺纤维化损伤,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更是百草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极高,给社会、家庭带来较大威胁,同时也是急危重症专业临床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各种方法疗效均不确切.全球各国尝试研究治疗百草枯中毒多年,但至今尚未发现特效解毒剂,一些特殊治疗尚处在研究阶段.本文试就近年来对百草枯中毒机制以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急性百草枯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曲艳 《云南医药》2013,(1):46-47
<正>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除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外,常常伴有中毒性的肝损伤、肝功能异常,重者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肝细胞性黄疸[1]。苦参碱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的作用[2]。我们用苦参碱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患者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paraquat)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之一,自服及误服中毒常有发生。中毒的特征是多脏器功能损伤和衰竭,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后期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高。目前对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也缺乏公认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第一时间的处理要点,以及院内救治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对防治肺纤维化及其他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9例,给予洗胃、吸附导泻、血液净化及抗炎、抗氧自由基、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并试用大剂量ACEI、ARB抗肺纤维化治疗。结果 2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其中治愈12例,死亡17例,治愈率41.4%,死亡率58.6%。19例应用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患者中,7例未发生肺纤维化得以存活。结论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服毒后第一时间及时灭活和吸附处理。一旦出现肺纤维化,病情难以逆转。ACEI、ARB等药物对晚期患者的并发症防治和治愈率的提高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是一种速效触杀型除草剂,全球广泛使用,在给人类带来益处外,又给人类带来灾难,那就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急性百草枯中毒可造成局部损伤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特别是肺损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及有效降低毒物毒性的治疗手段,只能对症处理,中毒死亡率极高。如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如何才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并试图采用新途径、新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方法是一种新突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催吐、洗胃、导泻,清洁灌肠,大量补液,利尿,维生素C、E,保护脏器功能及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下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肝肾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几乎都存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症状,且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肺脏限制性损伤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预后极差。结论百草枯中毒会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不可逆,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在院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随访死亡,8例经强化综合治疗治愈,总病死率达77.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血液净化和应用大剂量激素的冲击早期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阻滞肺纤维化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近几年来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2例,给予彻底洗胃、白淘土灌胃、血液灌流、早期大剂量激素20mg/kg冲击治疗,保护重要脏器,严密监测血气分析、肺CT、肝肾功能等,一旦上述指标出现异常,提示有肺纤维化形成时,立即再次给予大剂量激素20mg/kg冲击治疗,阻止肺纤维化形成。结果服毒量在20ml以下24h以内给予彻底洗胃等以上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好。服毒量在20ml以上未能及时给予洗胃的,虽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临床疗效差,死亡率高。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彻底洗胃、白淘土灌胃吸附、血液灌流、早期大剂量激素20mg/kg冲击治疗,防止肺纤维化形成及早实施,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 UTI)治疗急性百草枯( PQ)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158例。根据患者使用UTI的情况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30万U/d)、中剂量组(40万U/d)、高剂量组(60万U/d)。比较各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纤维化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结果高剂量组的ARDS、肺纤维化及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UTI用于治疗急性PQ中毒可以减轻PQ所致脏器损害,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足量使用UTI救治急性PQ中毒更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因素,研究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期间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共49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高低分为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A组)(≤20 h×mg.L-1)35例、高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B组)(20 h×mg.L-1)14例;按有无血液灌流分为血液灌流组26例、未行血液灌流组23例;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20例、死亡组29例。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百草枯药物浓度,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并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了解肺纤维化情况。分析百草枯血清药物浓度、脏器受损情况、肺纤维化、氧合指数等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B两组比较,B组肺部纤维化范围大、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2和P=0.01);B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肺部纤维化范围较大、死亡组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81)。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服毒量、血清药物浓度、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与未行血液灌流组比较,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P=0.348)。结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为服毒剂量、肺纤维化范围、氧合指数、脏器功能损害个数。提倡早期综合治疗,保护脏器功能,以提高中毒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急诊收治的7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短时间内清除体内的毒物,减轻肝肾功能损害,减少ARDS、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改善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百草枯致大鼠肺纤维化微血管变化情况,探索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百草枯组(PQ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30只行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肺纤维化程度;检测百草枯组和生理盐水组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结果 30例百草枯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分3.13±0.98;生理盐水组肺组织VEGF分1.88±1.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组MVD计数为29.67±5.03;而生理盐水组MVD为11.03±3.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MVD与肺纤维化呈明显正相关性(P0.001)。结论百草枯导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百草枯致大鼠新生血管形成,微血管变化是促进肺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探索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死亡13例(52.0%),存活12例(48%);入院后CR或者CT检查肺部发生渗出性或者间质性改变者16例(64.0%),恶心、呕吐为最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出现相对较晚;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及并发单个或者多器官功能受损;中毒剂量、合并单一或者多个器官受损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规范及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主要探讨百草枯中毒(PQP)致肺纤维化形成机制.方法 X线检查确诊有肺纤维化的患者,取痰涂片行铁染色,显微镜下查找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颗粒.结果 PQP患者,X线检查确诊肺纤维化,取痰涂片行铁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颗粒.结论 在百草枯中毒机制中,含铁血黄素巨吃噬细胞颗粒在肺组织间质大量沉积,促使肺纤维化形成可考试为百草枯中致肺纤维化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百草枯(Paraquat.PQ)为速效触杀性灭生性除草剂,对人毒性极高,中毒患者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中肺是百草枯损伤的主要器官,如能度过急性期,后期可因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引起的呼吸衰竭而死亡1,至今对其损伤机制尚未阐明,更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极高(85%-95%),本文就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18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艳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67-168
百草枯(paraquat pQ),又称对草快,克芜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由于百草枯中毒致死量高,20%水剂5—15ml即可致死,对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均有极强的毒性,较大剂量中毒常由于肺、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迅速致死,临床病程进展快,而较小剂量的中毒往往引起迟发性肺纤维化,故在临床上病死率极高,国内报道23%~90%,且至今无特别解毒方法,血液净化疗法虽不能降低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但可以减轻中毒的严重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2007年—2009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存活34例,存活率68%,死亡11例,病死率22%。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损害多系统组织器官,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