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对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实变(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行宝石能谱常规CT平扫和能谱成像模式(GSI)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数据经GSI viewer生成各期常规CT图像和能谱单能量图像,由两位高年资胸部组CT诊断医师参照术后标本图片观察评价增强扫描所得到的4种图像对癌组织与阻塞性肺实变组织空间解剖关系分界的正确辨别率。结果:平扫图像上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后肿瘤均呈轻、中度强化,而阻塞性肺实变组织多呈持续强化。增强扫描4种图像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CT图像11例(40%),支气管动脉期CT图像18例(64%),肺动脉期单能量图像20例(76%),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像27例(92%)。4种图像分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54,P<0.05)。两两比较,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优于其他三种图像(χ~2=12.83、χ~2=4.20、χ~2=1.34,P<0.05);肺动脉期单能量图与支气管动脉期CT图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86,P>0.05),但却优于肺动脉期CT图像(χ~2=6.65,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能谱CT单能量图,特别是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可很好地显示肿瘤和阻塞性实变组织的部位、大小、分界等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及动脉期碘基图,分别观察评价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对肺癌肿块与肺不张分界的正确辨别率,比较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不张的碘浓度(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显示68例患者均为中央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不张,肿瘤所在位置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对应部位肺段及肺叶体积减小,肺不张位置与肿瘤区域均呈片状实性密度增高影,未能得到清晰区分;增强扫描后图像显示上瘤组织呈现轻度、中度强化,肺不张组织呈现显著均匀强化,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53例,正确分辨率为77.94%;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可较好清晰分辨肺癌与肺不张边界,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62例,正确辨别率为91.18%,动脉期单能量图像正确辨别率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正确辨别率(χ2=4.5...  相似文献   

3.
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3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和9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胸部X线、CT和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资料,选取18个主要临床表现及主要诊断方法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胸部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62.1%(87/140),其中中央型肺癌符合率为62.5%、周围型肺癌符合率为78%,也就是说临床有超过60%的肺癌患者仅依据胸部X线即可诊断。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符合率高于中央型肺癌;而纤支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结论:胸部X线的确是临床诊断肺癌的首选方法,适宜于肺癌初诊和普查;CT、纤支镜分别与胸部X线作序列检查,将大大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王军 《中外医疗》2012,31(16):183-183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X线胸平片检查与CT诊断。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进行X线胸平片检查,有"三阻征"416例,进行CT检查。结果 416例胸部正侧位片影像学表现为"三阻征"患者经CT扫描筛查出中央型肺癌81例,中央型肺癌患病率达19.47%。其中胸部正侧位片表现为阻塞性肺炎例28例占中央型肺癌总数34.56%,阻塞性肺不张50例占中央型肺癌总数61.72%,阻塞性肺气肿3例占中央型肺癌总数3.7%。结论支气管阻塞性改变是中央型肺癌放射诊断学中最常见的基本病变表现,对X线胸片有支气管阻塞性改变时,应当进行CT扫描进行肺癌的排除性检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5例肺癌患者的CT和X线平片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扫描方法在CT检查中非常重要;CT对观察肿瘤轮廓、边缘、内部结构、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心脏大血管以及胸壁侵犯方面明显较一般平片优越.具有分叶和棘状突起的孤立肿块,且其CT值在100Hu以下,为周围型肺癌较可靠的征象.对于中央型肺癌,CT扫描除能显示支气管腔内病变外,还可同时了解腔外情况.另外,本文对肺小细胞癌的CT表现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在CT定位下对500例肺部周围型肿块的穿刺活检。结果:500例均穿刺成功,阳性率为100%。其中肺癌384例、胸膜间皮瘤6例、转移癌47例;结核52例、肉芽肿样炎症6例、未能定论5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诊断肺癌,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有重要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3例,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与并发的阻塞性肺不张的动态强化差异。对增强扫描实质期的全肺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块的空间影像解剖。结果平扫时肿瘤实性部分边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时肿瘤呈轻~中度强化,而不张的肺组织呈逐渐、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各期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14例,支气管动脉期48例,实质期29例,三期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4.52,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期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包绕、破坏支气管壁,支气管腔狭窄及截断,断端表现为平直、杯口或锥状。26例左右肺动脉及/或其分支血管壁受侵蚀或包绕,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肿瘤阻塞支气管的情况,以及肿瘤与外周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肺结节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检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常规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分别以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扫描,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分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影像显示结节数目、结节大小及形态特征.结果 两种扫描方案检出结节的大小、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密度不均匀、钙化、胸膜凹陷等征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扫描方案扫描肺结节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A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查价值相近,但低剂量CT扫描减少了X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更适合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之肺部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18 例周围型肺癌和12 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均经常规CT 扫描,绝大多数病人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 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的肺部阻塞性病变计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肺静脉癌栓。结论:注重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的各种肺部阻塞性病变,可为肺癌确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肺部疾病患者72例,与X线、CT、MRI检查作对照,进行综合诊断,且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临床随访等一种以上结果证实。结果⑴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27例,超声对肺不张敏感性达100.0%,肺不张内肿块的检出率为92.6%;⑵肺外周型占位病变17例,超声检出率为41.2%;⑶炎性肺实变28例,超声检出率为8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部疾病诊断有特征性的声像表现,并具有实时、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韩伟  刘先军  李菊兰 《四川医学》2003,24(6):628-629
目的 比较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提高CT医生对孤立性肺结节常规行增强扫描的意识。方法  60例孤立性肺结节灶 ,分别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节灶中央均加薄层扫描。结果 平扫诊断周围型肺癌误诊率 2 2 % ,漏诊率 32 % ;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误诊率 5 7% ,漏诊率 0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CT强化增加值和动态增强曲线特点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7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78例疑似患者中,周围型肺癌65例,占83.33%;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 21-1)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肺癌患者120例、50例肺部非癌性良性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全部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样本,冷冻保存。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含量水平。结果:在肺癌患者血清中,CEA、NSE和CYFRA 21-1水平明显高于肺部非癌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肿瘤标志物在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在肺腺癌患者含量最高、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含量最高、CYFRA 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最高。CEA、NSE和CYFRA 21-1三项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诊断肺癌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总阳性率为90.0%。结论:血清学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水平和肺癌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CEA、NSE和CYFRA 21-1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资料,据CT特点分M、E及A型,用CT图像检测像素指数,分析各分型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A型像素指数比M、E型低,E、A型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分析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合并孤立性肺结节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0例(包括腺癌84例,小细胞癌9例,鳞癌27例),均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孤立肺结节的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癌结节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方式,鳞癌结节则主要为不均匀强化,腺癌结节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结节强化方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净增值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在延迟扫描180s时,小细胞癌廓清率、相对廓清值明显高于腺癌、鳞癌(P<0.05);在延迟扫描600s时,小细胞癌与鳞癌的廓清率、相对廓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不仅可对结节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结节的动态扫描特征对其进行鉴别,包括强化方式、强化净增值水平、廓清率及相对廓清值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3例,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与并发的阻塞性肺不张的动态强化差异。对增强扫描实质期的全肺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块的空间影像解剖。结果平扫时肿瘤实性部分边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时肿瘤呈轻~中度强化,而不张的肺组织呈逐渐、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各期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14例,支气管动脉期48例,实质期29例,三期的差异有显著性(x^2=44.52,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期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包绕、破坏支气管壁,支气管腔狭窄及截断,断端表现为平直、杯口或锥状。26例左右肺动脉及/或其分支血管壁受侵蚀或包绕,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肿瘤阻塞支气管的情况,以及肿瘤与外周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9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的45例患者列为常规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的45例患者列为低剂量组。对比2组CT扫描的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以及病灶影像学特征。结果低剂量组的肺癌检出率为89%,常规组为91%;2组的图像合格率均为100%,低剂量组的优质图像比例为91%,常规组为96%;低剂量组的扫描结果出现毛刺征、分叶征、空洞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20%、36%、29%、9%,常规组为22%、38%、33%、11%;低剂量组与常规组在上述数据的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值为(65.4±5.8),常规组为(36.7±2.8),低剂量组的噪声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质量CT扫描在肺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建议在诊断肺癌时采取低剂量扫描以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60例(需要进一步确认心血管结构),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宝石能谱CT检测,常规CT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和手术病例探查。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kappa检验,宝石能谱成像质量较高,常规CT检查和宝石CT扫描之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增强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宝石能谱CT漏诊2例,超声心动图漏诊6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ASIR技术的宝石能谱CT扫描是检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对比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0.0%,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活量(TLC)、肺活量(VC)、肺功能系数(DL-CO)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正压的工作方式,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肺功能与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提高治疗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与中央型肺癌诊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分别因胸部CT提示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及肺门占位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TBCB的患者共33例,其中弥漫性间质性改变归为DLD组18例,肺门占位归为中央型肺癌组15例;回顾性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TBCB等临床数据。结果:DLD组共获得TBCB组织标本63个,平均直径(3.9±0.5)mm;中央型肺癌组共获得TBCB组织标本49个,平均直径(5.1±1.2)mm;两组患者标本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D组有11例(61.1%)获得明确病理形态学诊断,中央型肺癌组有14例(93.3%)获得明确病理形态学诊断;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并发症的分级,将两组患者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CB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LD患者,前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同样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