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60例初治APL患者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阳性标本进一步计算ITD等位基因比例(ITD-AR).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 160例初治APL患者中,30例(18.75%)FLT3-ITD突变阳性,17例(10.62%)FLT3-TKD点突变阳性,2例同时存在两种突变.FLT3-ITD+组及FLT3-TKD+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均显著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S型PML-RARα融合基因在两种突变组中所占比例亦均高于FLT3-wt组(P<0.05).FLT3-ITD+组息者中维甲酸综合征(RAS)、DIC发生率分别为41.7%、65.4%,高于FLT3-wt患者(P<0.05),而完全缓解(CR)率较FLT3-wt患者低(69.2%对90.3%,P<0.05);FLT3-TKD+患者RAS、DIC发生率及CR率同FLT3-wt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FLT3-ITD+患者总体生存(OS)期显著短于FLT3-wt患者(P<0.05)、无病生存(DFS)期与FLT3-wt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LT3-TKD+患者与FLT3-wt患者相比,OS、DFS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例FLT3-ITD+患者ITD-AR中位值1.0(0.11~6.55),ITD-AR值大于1.0与小于1.0的患者相比,在初诊WBC、RAS、DIC发生率及CR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FLT3基因突变(包括FLT3-ITD及FLT3-TKD突变)是AP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两种突变类型都同患者初诊时高WBC及S型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FLTB-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FL3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在临床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前后的意义。研究PML—RAR饯融合基因含量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结果所有51例初诊为APL的患者均做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其中阳性4l例,阳性率为80.4%。初诊为APL的51例患者治疗18个月后(进行随访),其中死亡3例,阳性3例,阳性率为5.9%。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对APL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定期检测PML—RAR仅基因可尽早发现分子学复发以及时治疗,并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欧洲抗癌计划"所定的实时定量PCR(RQ-PCR)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不同转录本异构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RQ-PCR法对30例不同类型(长型、短型和变异型)PML-RARα阳性AP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凝胶电泳.结果 短型RQ-PCR体系能扩增出长型、变异型和短型PML-RARα转录本,变异型反应体系能扩增出长型和变异型PML-RARα转录本,长型反应体系仅能扩增出长型PML-RARα转录本;电泳及测序结果显示筑巢式PCR检测为长型PML-RARα的患者标本经短型RQ-PCR体系扩增后可见3条带(621、477和218 bp),筑巢式PCR检测为变异型PML-RARα的患者标本经短型RQ-PCR体系扩增后也可见3条带(567、423和218 bp).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微量残留病的随访监测,但用于前瞻性分子诊断时要对结果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PML/RARα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PML/RARα的DCDF-FISH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LT3-ITD突变检测技术对初诊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比较FISH信号模式与其他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在检测的52例标本中,51例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高达98.1%;51例FISH阳性患者中38例为典型的1R1G2F信号,13例呈不典型信号模式,其中2例为1R1G1F,3例为1R1G3F,6例为2R2G1F,1例为1R2G1F,1例为2R1G1F。将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组和典型FISH信号模式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不典型组的高白患者比率较典型组高(P〉0.05);且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组中复杂核型与FLT3-ITD突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信号组(P〈0.05)。结论具有不典型FISH信号模式的APL患者常伴有复杂核型,FLT3-ITD突变等预后不良的指标,其具体作用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异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异型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对7l例诱导治疗的APL患者定期进行血像、骨髓像检查,用巢式RT—PCR检测PML/RARα不同转录本。结果表明:短型(s)和V型白细胞总数比长型(L型)显著升高,所以较易早期发生严重的出血合并症。S型和V型PML/RARα患者的复发率高于L型患者。结论:APL患者PML/RARα异型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PML/RARα mRNA的方法学,并对4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构建PML/RARα的bcr1型和ber3型转录本以及内参照abl基因转录本的阳性标准品质粒;利用ABI Prism 7500型Q-PCR仪对46例初诊APL患者和40例非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PML/RARα mRNA定量结果以校正比值(NQ)表示,NQ=PML/RARα mRNA拷贝数/ABLmRNA拷贝数;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显示,Q-PCR结果的日间差和日内差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8%和0.88%。可重复敏感度为可以检测5 copies/100ng RNA。40例非APL患者PML/RARα mRNA均为阴性。46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 mRNA表达量NQ中位值为0.450(0.084—1.082)。比较32例bcr1型和14例bcr3型两组患者的特征表明,PML/RARα mRNANQ中位值分别为0.454(0.084—1、082)和0.386(0.151—0.848)(P〉0.05)。形态学诊断M3v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40%和48.96%(P〈0.05);初诊时WBC中位数分别为2.15(0.2—59.6)和9.35(0.91—122.8)(P〈0.05),而在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骨髓中APL细胞比例、DIC指标等方面无差异。流式细胞仪术检测时,CD45/SSC射门情况下,APL细胞群分布可以分为两类:高侧向角(L-SSC,粗颗粒)和非高侧向角(NL-SSC,细颗粒)两类。bcr1型患者中85.70%表现为L—SSC,而bcr3型患者中64.29%表现为NL-SSC。结论:建立的Q—PCR方法稳定可靠,敏感度高;berl型和bcr3型APL患者的PML/RARetmRNA表达量无差异,bcr3型APL患者中形态学M3v比例和WBC数比bcr1型患者高;PML/RARα不同转录本类型和免疫表型以及细胞形态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在FLT3基因ITD突变含量较低及存在多条ITD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ITD序列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ITD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3例FLT3-ITD阳性AML患者FLT3基因,应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FLT3基因ITD突变,然后用带有不同序列标签的PCR引物再次扩增上述患者FLT3基因,应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仪分析扩增产物,并将测序结果与UCSC数据库比对。结果:23例AML患者毛细管电泳检测显示,17例患者为1条ITD插入突变,3例患者为2条ITD插入突变,3例患者为3条ITD插入突变。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的33条ITD中17条ITD插入序列为FLT3野生型完全重复,16条ITD为野生型部分重复。1例伴多条ITD患者同一插入长度存在两种ITD序列,另外1例伴有2条ITD为同一ITD插入位点。ITD插入序列发生在p.Y572位至p.L602位之间,所有患者ITD均覆盖p.V592-p.E598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结论: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仪可灵敏、准确地分析FLT3-ITD序列,FLT3-ITD序列特征变化较大但突变热点区域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survivin基因在APL细胞中的表达率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ML/RARα和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过ATRA处理后,survivin 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72小时几乎检测不到survivin mRNA表达。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其中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24例(占67%),阴性表达12例(占33%);22例缓解期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其中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8例(占36%),阴性表达14例(占64%);初发、复发组、PML/RARa基因长型阳性组与缓解组相比,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增高(两者P值均〈0.05),而与急性白血病组相比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减低(两者P值分别〈0.05,〈0.001)。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无论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或阴性,用ATRA治疗都能达到完全缓解;临床上并发DIC和严重感染的4例APL患者的survivin mRNA表达皆为阳性(其中1例死亡),而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均较轻,只有轻微的皮肤粘膜出血、发热和乏力等症状。2例APL患者经用ATRA治疗后外周血象以及骨髓象诱导分化症象不明显者,其survivin 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较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明显减低,survivin基因表达与临床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LT3-ITD突变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中心初诊170例APL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点。结果:170例初诊APL患者中,24例存在FLT3-ITD突变,阳性率14.1%,其中3例合并FLT3-TKD突变。FLT3-ITD+组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阴性组,高危组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FLT3-ITD+组与阴性组的诱导死亡率分别为12.5%和2.9%(P=0.031),其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3%和97.1%(P=0.004)。FLT3-ITD+组5年总生存率(OS)为87.5±6.8%,阴性组为90.6±2.6%(P=0.74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两组分别为82.8±9.1%和83.6±3.4%(P=0.928)。结论:FLT3-ITD突变与APL高白细胞数相关。伴FLT3-ITD突变APL诱导治疗死亡率高,CR率低,但FLT3-ITD突变对于APL长期DFS及OS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20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包括A、B、D三种最常见类型)检测.结果 NPM1突变阳性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5.5%,占正常核型AML患者的32.5%.NPM1基因突变定量中位值为23.2%(2.3%~140.8%).32例NPM1突变阳性和174例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诊时中位年龄(46岁和35岁,P<0.01)、WBC(27×109/L和8×109/L,P<0.01)、BPC(82×109/L和36×109/L,P<0.01)、AML-M5比例(31.2%和5.8%,P<0.01)、染色体正常核型比例(92.6%和40.8%,P<0.01)、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5.0%和7.5%,P<0.01)、免疫表型CD34阳性患者比例(23.3%和69.5%,P<0.01)、伴有特异性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7.1%,P<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完全缓解率、总体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突变阳性伴FLT3-ITD阴性患者比NPM1突变阳性伴FLT3-ITD阳性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有提高趋势.结论 对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低、CD34阴性表型和正常核型AML患者检测NPM1和FLT3-ITD突变,有利于分子分型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4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以WHO分型诊断的上海地区急性白血病(AI)患者巾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凶突变的发生率,以及其对AL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榆测468例AL患者仞诊时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ITD)突变和D835点突变;随访病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等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AL患者的预后.结果 468例AL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4例(79.9%).其中FLT3-ITD突变59例(15.9%),FLT3-D835点突变15例(4.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3例(17.7%),ALL中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检出FLT3-D835点突变2例(2.4%).FLT3-ITD突变对AML[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R率、DFS和OS时间均有不良影响,FLT3-ITD突变阳性和阴性组CR率分别为52.3%和71.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8个月.FLT3-ITD突变对APL的CR率无明显影响,但对DFS和OS时间有不良影响.FLT3-D835点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较常发生,其中FLTS-ITD突变对于AML的CR率及OS时间均有明显影响;而FLT3-D835点突变预后意义小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129例AML患者治疗前后共152份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FLT3 m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的FLT3/ITD突变.结果 80例初发未治AML患者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1041(0~33.8736),10名正常人骨髓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0020(0.0006~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检出FLT3/ITD突变者11例,突变率14.7%,FLT3/ITD突变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2200(0.0297~33.8736),与FLT3/ITD阴性组[0.0975(0~26.2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在M,患者中,FLT3/ITD阳性者缓解率显著低于FLT3/ITD阴性者(P=0.015).FLT3/ITD阴性的非M3患者中FLT3 mRNA高表达组(表达水平>0.04)患者的化疗缓解率(37.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缓解率100%).追踪观察20例患者,完全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迅速或缓慢下降至少1个对数级,未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AML患者FLT3 mRNA的表达量及FLT3/ITD突变,可作为评价AML患者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的指标,为微量残留病监测、观察AML患者病情变化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LT3基因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序列测定,检测1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AHL)、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LT3基因外显子20中的TKD点突变,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143例AML患者中9例(6.3%)存在FLT3TKD点突变(FLT3TKD+),阳性率显著低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25.9%,P<0.01)。FLT3TKD+存在于AMLM2(3/53)、M3(3/40)、M5(2/23)、M6(1/2)亚型中。2例FLT3-TKD+患者同时存在FLT3-ITD突变,M2、M3各1例。在25例ALL、2例AHL、17例MDS和7例CMLBC患者中未检测到FLT3TKD+。测序分析显示TKD点突变累及密码子D835,未改变FLT3的开放式阅读框架,为错义突变。D835的第1个核苷酸G被T替换,即D835Y。FLT3-TKD+组和FLT3-TKD组在性别、年龄组成、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化疗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L患者中FLT3-TKD点突变的阳性率显著低于FLT3ITD。TKD点突变累及密码子D835,为错义突变。TKD点突变可单独存在,也可与ITD同时存在。与FLT3-ITD相比,TKD点突变与高白细胞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探索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98份临床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其中78份AML、10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0份MDS提取DNA,行多重PCR,同时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PCR-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78例AML患者共检出21例(26.9%)具有NPM1基因突变,10例ALL和10例MDS均未检测出该突变。78例AML中52例核型正常,NPM1阳性19例(36.5%),26例异常核型AML患者NPM1阳性仅2例(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2、M5患者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组。NPM1突变型AML患者WBC中位数为42.0(16.3~102.0)×10^9/L,野生型为14.0(3.4~67.2)×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NPM1突变型AML中12例(57.1%)同时伴有FLT3-ITD,57例NPM1野生型患者13例(22.8%)出现FLT3-ITD突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1阳性FLT3阴性患者9例中8例(88.9%)获得CR1,NPM1阳性FLT3阳性12例中3例(2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阴性33例中16例(48.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阳性13例中2例(15.4%)获得CR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一种突变,尤其是染色体核型正常AML患者发生率较高。伴有NPM1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年龄高,外周血白细胞高,更常见于M2和M5中,伴随FLT3-ITD突变发生率高,CR1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血浆游离DNAFLT3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提取235例AML患者血浆游离DNA并以PCR扩增看家基因globin作为判定标准,通过PCR方法检测FLT3-ITD,并与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35例AML患者中,190例患者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188倒初诊、复发或难治患者中,血浆游离DNA发生FL33—1TD突变35例(19%,35/188),与病人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7例临床缓解患者中,有2例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并检出FLT3-ITD突变,而其细胞来源DNA均为阴性。2例患者均早期复发。与FLT3-野生型(wt)相比,FLT3-ITD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CD7、CD56表达等明显升高,CR率降低。结论:AML患者血浆中可以检测出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的血浆游离DNA,与直接检测白血病细胞结果一致。对骨髓缓解期病人残留白血病(MRD)的检测,血浆游离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FLT3-ITD的检测对AML患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