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生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深入研究cGVHD的发病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强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再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广泛应用,但cGVHD的应用研究才刚起步.现就cGVHD发病机制以及MSC治疗cGVHD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具有干细胞特性,体外培养呈贴壁生长,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aropoietic srem cells,HSC)的标志。它能抑制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也可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其机理可能与为HSC提供保护、抑制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提供相匹配的HLA—Ⅰ类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具有干细胞特性,体外培养呈贴壁生长,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的标志。它能抑制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也可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其机理可能与为HSC提供保护、抑制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提供相匹配的HLA-Ⅰ类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为其作为临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了可能。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安全性以及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不同受损器官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原有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输注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分别输注1-4次。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中6例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2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5例皮肤病变中4例得到改善,1例无效;3例口腔病变中2例得到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肝脏病变以及2例胃肠道病变均获得完全缓解。3例眼睛病变、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以及1例泌尿系统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在随访中位时间28(7-62)个月期间,8例患者中3例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3个月内出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皮肤、肝脏、胃肠道、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有一定的疗效,对眼睛、肺部以及泌尿系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效果。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过程安全,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是否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有关需要更多病例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名对激素无效的aGVHD患者分为两组,UCMSCs组:接受他克莫司+甲氨蝶呤(MTX)+UCMSCs抗GVHD治疗,常规治疗组:仅接受他克莫司+MTX治疗。结果 UCMSCs组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UCMSCs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6.15±6.34)d、(20.8±6.94)d,(P0.05);治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5.5±7.18)d、(30.4±8.07)d,(P0.05)。UCMSCs组无1例因感染死亡。UC-MSCs组在输注UCMSCs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UCMSCs及常规治疗组发生aGVHD各2例,无1例本病复发。讨论UCMSCs治疗aGVHD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干细胞骨髓腔内输注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髓腔内外周造血干细胞输注(IBM-PBSCT)动物移植模型并观察该方法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选取雌性C57BL/6小鼠为移植受鼠,于第0天接受全身照射(TBI)4Gy后,输注经rhG-CSF动员的雄性BABL/c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107),2天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观察各组小鼠GVHD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髓腔内PBSCT组的受鼠GVHD发生率较尾静脉输注组明显减低(p<0.05),移植后在受鼠体内观察到供鼠来源的Y染色体存在。结论:与尾静脉输注比较,髓腔内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仅能减少GVHD的发生,而且更有利于干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追血千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1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护理经验,就其临床特点、部位、发生时间及如何处理进行分析总鲒。结果18例患者生活质量茛好,3倒合并四肢皮肤GVHD的惠者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结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特别是生活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已取得成功,但是在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特别是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效果。方法:10例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每个治疗剂量2×107个细胞,每次1或2个剂量,每2周治疗1次,根据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4例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3例显效,2例皮肤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进步,1例显效;4例肝脏排斥患者2例显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0%(7/10)。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个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应用MSCs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本文就MSCs在治疗急、慢性GVH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NK细胞促进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将纯化的供鼠NK细胞加入预处理方案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BMT)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BALB/c H-2d×C57BL/6 H-2b(CB6F1H-2d/b)小鼠为受者,以C57BL/6H-2b小鼠为供者.50只受鼠经9.0 Gy致死剂量照射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对照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MHC半相合BMT组.②实验组CB6F1H-2d/b小鼠在完成照射后1 h内首先经尾静脉输注纯化后的MHC半相合供者NK细胞,分为1×106/只、5×105/只、2×105/只3组,在照射后4 h移植MHC半相合骨髓细胞.以血常规、体重、生存时间、病理组织学等变化为观察指标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生存期单纯照射对照组为(5.15±0.66)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30 d.②移植后第10天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MHC半相合BMT对照组为(0.99±0.22)× 109/L、(61.00±7.27)× 109/L.实验组中3个不同NK细胞输注剂量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1±0.21)× 109/L、(101.50±16.34)× 109/L;(1.98±0.29)× 109/L、(99.50±16.41)× 109/L;(1.97±0.21)× 109/L、(98.00±16.19)× 109/L,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学检查,各组均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表现.结论在MHC半相合BMT模型上证实,移植前输注纯化的供鼠NK细胞能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2.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小剂量环磷酰胺替代甲氨蝶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新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7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亲缘全相合allo-HSCT,32例接受亲缘单倍体相合allo-HSCT.按照研究对象接受aGVHD预防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2,接受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aGVHD预防新方案),对照组(n=43,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aGVHD预防经典方案).对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不同疾病种类构成比、不同allo-HSCT类型构成比、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aGVHD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移植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及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率、复发率、总体生存(OS)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不同疾病种类构成比、不同allo-HSCT类型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部患者接受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干细胞植入,均达到完全嵌合状态,并且获得造血重建.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为(13.9±1.6)d,对照组患者为(14.6±1.2)d,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9,P=0.606);研究组患者血小板植活时间为(15.1±1.3)d,对照组患者为(17.2±1.4)d,二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512,P=0.374).③2组中接受亲缘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allo-HSCT后100 d内Ⅰ~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5,P=0.447).其中,Ⅰ~Ⅱ度及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7、0.254,P=0.776、1.328).截至随访结束,2组中接受亲缘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局限型及广泛型cGVHD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018、1.342,P=0.264、0.327).2组中接受亲缘单倍体相合allo-HSCT的患者,allo-HSCT后100 d内Ⅰ~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16,P=0.283);其中,Ⅰ~Ⅱ度及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72、1.087,P=0.296、0.379).截至随访结束,2组中接受亲缘单倍体相合allo-HSCT的患者局限型及广泛型cGVHD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12、1.129,P=0.287、0.284).④研究组患者接受allo-HSCT后,移植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9.3%(9/32),低于对照组的75.6%(32/4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6,P=0.008).其中,研究组患者2~4级移植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仅为12.6%(4/32),而对照组患者为52.8%(23/43).⑤2组患者接受allo-HSCT后HC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6,P=0.142).⑥截至随访结束,2组患者的复发率及O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1.317、0.115,P=0.281、0.734).结论 小剂量环磷酰胺替代甲氨蝶呤的aGVHD预防新方案,不仅具有与aGVHD预防经典方案相似的预防aGVHD作用,保证造血重建,并且可以显著减低移植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同时并未增高HC的发生率.allo-HSCT后小剂量环磷酰胺替代甲氨蝶呤的aGVHD预防新方案是否可以作为aGVHD预防经典方案的替代选择,则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胃肠道出血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胃肠道(GI)出血的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观察并分析15例白血病患者在alloHSCT后发生的急性(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亚急性(需要连续2d以上每日输注≥1U红细胞)胃肠道失血。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17次重症GI出血事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1周内)、中期(1~2个月)、晚期(4~7个月)。早期出血均有呕血和便血,中、晚期出血以便血为多见。出血发生时,绝大多数患者血小板<50×109/L。出血原因:预处理不良反应2例次;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伴有(或疑诊)肠道巨细胞病毒(CMV)和真菌感染因素11例12例次;CMV肠炎1例次;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次;不明原因1例次。经过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和新鲜血浆以及H2受体阻滞剂和奥美拉唑等支持治疗,由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所致的出血同时予以免疫抑制剂和(或)抗病毒药等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最终8例9例次出血得以控制,8例患者持续出血直至死亡,主要死因为难治的急性GVHD和(或)相关合并症。结论alloHSCT后重症GI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预处理不良反应和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前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后者治疗难度较大,具有高度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快速植入及长期重建造血的能力。方法 分离经氟尿嘧啶处理的雄性BDF1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MoFlo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 /c-kit^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和阶段扩增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 /c-kit^ 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并将扩增的有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雌性小鼠。结果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培养基质细胞,结合分阶段扩增方法,有效提高了各种细胞的扩增倍数,其中单个核细胞扩增的总有核细胞、CD34^ 细胞、GM-CFC和HPP-CFC扩增倍数分别为10.8,4.8,65.9和38.8,CD34^ /c-kit^ 细胞扩增的以上4种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76.1,2.9,71.7和51.8;扩增细胞移植后可快速产生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植入,并在2个月后的移植小鼠中仍可检测到移植的造血细胞。结论 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为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扩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分阶段扩增法加快了体外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和成熟,为移植后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快速植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在维持正常的肠上皮和肠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因化疗、全身照射(TBI)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变机体原有肠道菌群的构成,导致共生菌减少、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联系,通过改变肠道免疫耐受及免疫应答功能,影响患者allo-HSCT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以及益生菌、益生元的适当使用,可以减少allo-HSCT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破坏,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拟就患者接受allo-HSCT后,肠道菌群改变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移植物细胞构成的影响及其对H-2半相合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J(H-2b)雄性小鼠为供鼠,C57BL/6J(H-2b)×BALB/c(H-2d)F1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常规动员方案(单用G-CSF)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加用3 d剂量分别为2 mg/kg(小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及50 mg/kg(大剂量组)的甲泼尼龙动员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T细胞亚群、DCI(HLA-DR+CD11c+细胞)及CD34+细胞,干细胞回输后观察移植后的排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生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动员方案中加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的各实验组移植物中CD3+T细胞比例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CD4+T细胞比CD8+T细胞下降更为明显,CD4/CD8+比值显著下降,而CD+CD25+T细胞比例则显著上升,DC1比例下降,CD34+细胞比例上升.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4+细胞百分比在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植活率分别为90%、100%、100%、80%.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HLA半相合移植受鼠aGVHD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P<0.05),不同剂量的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小鼠生存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延长(P<0.05),但大剂量组反而较中剂量组缩短(P<0.05).结论 动员方案中加用甲泼尼龙可选择性去除供鼠移植物中的T细胞,同时下调其中DC1比例,提升CD34+细胞比例,使H-2半相合小鼠移植后GVHD明显减轻,生存期延长.一定剂量的甲泼尼龙不会增加移植排斥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方法.allo-HSCT后,免疫功能的迅速恢复可以降低血液病患者感染、疾病复发及继发性肿瘤的发生风险.B淋巴细胞自我平衡在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B淋巴细胞自我平衡的影响因素包括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水平、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骨髓造血龛、T淋巴细胞活性.笔者就目前allo-HSCT后B淋巴细胞自我平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扩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重建SCID小鼠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lt3 配基(FL) 、Tpo、SCF等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及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作用。方法 用FL+ Tpo+ SCF+IL6 +IL3+ GCSF组合,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14天,将其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SCID小鼠。结果 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可顺利植入SCID小鼠并重建造血,18 只小鼠移植后存活6 周的有8 只,其骨髓中仍可检测到人的造血细胞,死亡率56 % ,与对照组( 死亡率100%) 比较,χ2 =10.08,P<0.01。结论 FL+ Tpo+ SCF+IL6 +IL3 + GCSF组合在有效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可保留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总结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是否发生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因素与c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发生了cGVHD,发生率为44.4%。发生局限型的19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18/19(94.7%),发生广泛型cGVHD的17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8/17(4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性别、疾病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是否全身照射)、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均与c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受者年龄越大,cGVHD发病危险性越高。多因素分析确定HLA配型不合、发生过aGVHD是发生cGVHD的主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越大,cGVHD发病危险性越高。结论HLA配型不合及发生过aGVHD、受者年龄较大是发生cGVHD的相关危险因素,护士重点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与院外指导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