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I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单克隆繁殖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在常规化疗过程中,约有409/5~609/5的患者有效,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约为5%~10%。我科于2004年9月成功地为1例经多次化疗未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移植后各项检查均达CR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的8例年轻MM患者(中位年龄46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植活,移植后7例患者可行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35.2(2.5-84.70)个月。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R)者为2例,移植后达CR者为6例;2例发生急性GVHD,1例发生广泛型慢性GVHD。100 d内非复发死亡1例,8例患者中1年和2年无病生存分别为6例和5例,截至随访终点,生存超过2年的患者均全部存活,其中1例至今已无病生存84个月。结论:随着新药的逐渐发展,同胞全相合allo-HSCT对年轻MM患者可能是一种可治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痛的疗效。通过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前期化疗基础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观察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生存期等指标,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该类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HSCT后11例患者(其中自体移植7例,异基因移植4例)造血顺利恢复,均能达到完全缓解(CR)。随访3年,5例NHL患者无病生存,1例NHL患者于移植后2个月死亡.1例自杀;4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K细胞型)移植后79天死亡,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无病生存,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剐于移植后第54天、第17个月死亡。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疾病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自体HSCT的患者尚有一定的复发率,而异基因HSCT患者有可能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能够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目前已逐渐成为65岁以下初治M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复发率较高。高危组年轻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可能治愈MM,由于移植相关死亡率高,尚不能作为MM患者常规治疗手段。非清髓及减低剂量的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保留移植物抗骨髓瘤(GVM)效应,与AHSCT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改善M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动态监测33例SLE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3,6,12个月时白细胞分化抗原,sIL-2R,IL-6,C3,C4,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移植后CD4^ ,CD19^ 细胞持续减低,CD8^ ,CD16^ CD56^ 细胞持续回升;sIL-2R,IL-6明显下降,C3,C4显著回升,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下降;移植后26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移植后46个月复发。结论:SLE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学指标发生显著改变,这些结果可作为判断SLE不同缓解状态的免疫学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带状疱疹(HZ)发生率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的96例患者发生HZ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发生了HZ,移植后1年的累计发生率为7.3%,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70(50-290)d,中位持续时间为15(7~180)d。不同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严重程度、不同的GVHD治疗强度、是否进行规律的阿昔洛韦预防,HZ发生率存在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Z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P=0.87)。结论Hz是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GVHD、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及不进行有效地阿昔洛韦预防影响HZ的发生,移植后HZ的发生对患者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行大剂量似放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92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2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13例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根据AnnArbor进行分期,并按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评分,按有无B症状进行分类。经两周法化疗或化、放疗同步进行的诱导缓解治疗达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后,行大剂量化/放疗和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对移植前未行放疗的患者补加放疗。对IPI3~4分的12例高危患者进行巩固化疗,其中1例行巩固性二次移植。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12~168)个月。全组总生存(OS)率5年为79.3%、8年为64.1%:无病生存(DFS)率5年为36.4%、8年为27.3%。临床Ⅰ~Ⅱ期患者5年OS率为90.0%,Ⅲ~Ⅳ期者为70.0%;无B症状患者5年OS率为100.0%,有B症状者为70.7%;IPI1—2分患者5年OS率为100.0%.3~4分者为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45和0.03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B症状和IPI是影响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经化疗或放、化疗同步进行的诱导缓解治疗达到PR或CR后,行大剂量化/放疗和AHSCT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ASCT治疗ALL患者 3 0例 ,其中第 1次完全缓解 (CR1) 2 4例 ,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或早期复发 6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 (CTX) 1 2 0mg/kg 单次全身照射 (sTBI) 9~ 1 0Gy或 马利兰 (Bu) 1 6mg/kg或 马法兰 (Mel) 1 40~ 1 80mg/m2 阿糖胞苷 (Ara C) 2~ 4g/m2 等。结果 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中位随访时间 50 4 (1 8~ 3 0 4 3 )d ,移植相关死亡 3例 (1 0 .0 % ) ,CR1及CR2 或早期复发期移植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67.7± 1 0 .3 ) %和 (1 6.7± 1 5.2 ) % (P =0 .0 0 547) ,CR1期移植后有治疗和无治疗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92 .3± 7.4 ) %和 (50 .0± 1 7.7) % (P =0 .0 1 3 0 )。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期ASCT疗效明显高于常规化疗 ,但CR2 以上者移植后复发率很高 ,因此无HLA相匹配供者的患者尽可能在CR1期进行ASCT治疗 ,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另外采用移植后治疗可减少复发率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0个月,大剂量化疗联作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MM显示较好的完全缓解率(CR)、无病生存(EFS)及总体生存率(OS),但移植后复发仍倍受关注。移植物中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能有效地清除骨髓瘤细胞,且对造血恢复影响不大。但由于分选过程使得淋巴细胞也被清除,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较造血恢复延迟。本文就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SLE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3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同时着重进行了移植后期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31例。年龄10~43岁,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3年修订标准。移植方式:8例实施自体外周血CD矗细胞移植,19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6例实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分次全身淋巴结照射。患者经全身无菌化处理后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房。造血恢复后15~20d,转入单间病房观察护理至出院回家疗养。定期返院综合体检。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75例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3—72岁,清髓性移植66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HLA全相合和5/6相合61例(其中6例为非亲缘性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中清髓性移植采用:①Cy/TBI,②Bu/Cy;而HLA单倍体相合移植均采用Cy/TBI+阿糖胞苷;非清髓性移植采用福达拉滨+TBI/或(CTX+ATG)。GVHD预防:全部患者输入的干细胞均未进行去除T淋巴细胞及其他处理。HLA全相合移植均采用CsA+短程MTX方案,HLA单倍体相合移植用CsA+短程MTX+ATG+抗CD25+霉酚酸酯。移植后复发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或化疗,CML患者同时加用格列卫治疗。性别不同的供受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X和Y染色体,性别相同的供受者应用PCR方法检测短片段串联重复(STR)。植入后定期采用PCR及(或)FISH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结果表明:74例患者allo—PBSCT后获得造血重建,并最后转为完全供者嵌合体。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5—25)天。75例患者中至今46例(61.3%)存活,中位生存期23(2—61)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发生Ⅲ度以上急性GVHD死亡,7例(2例间质性肺炎)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9例存活者均为完全供者嵌合,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0(6—53)个月,5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7(2—17)个月,1例CML急变患者移植后100天复发,经DLI治疗达完全缓解,存活至今已53个月。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6  相似文献   

13.
观察应用免疫毒素部分去除T细胞(TCD)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HLA/MLC)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对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P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 1例,CR2 1例,复发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CR1 2例,CR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M4型(CR1)1例。结果表明:13例患者中8例成功植入,其中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发生Ⅲ-Ⅳ度aGVHD。随访8-90个月,2例发生Ⅲ-Ⅳ度aGvHD患者早期死亡,另有1例患者死于迟发感染,其余5例均无病存活至今。5例未植活的患者中4例回输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3例未植入,1例植活,但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再次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无病存活至今。结论: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的方法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重度aGVHD的发生,但移植早期排斥率(HVG)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ds-DNA、血清补体G、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像的变化,评价MSCT的疗效。结果2例女性难治性SLE患者在行MSCT后,随访3月。例1患者血清肌酐(Cr)、尿蛋白和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G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例2患者血清白蛋白、补体C3上升,尿蛋白下降,高血压得到改善。2例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M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患者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来源,选择临床上供受者性别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植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MSC的表面抗原表达特征,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患者MSC的釉基质基因表达情况以确定其性别来源,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证实患者MSC的性别来源。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MSC原代培养能达到融合,其中24例患者成功传代5代以上,且可进行PCR及FISH检测;FCM结果显示,第5代MSC的CD14^+CD45^+细胞表达低于0.04%;PCR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源于患者本人;FISH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 100%源于患者本人。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中的MSC仍源于患者本人。  相似文献   

16.
FL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治疗19例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结果表明:19例患者中,13例达完全缓解(CR率68,4%),2例达部分缓解(PR率10.5%),总有效率78.9%。CR的患者中有5例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3例均无病存活,其中存活最长的为26个月,仍处于CR期。该治疗方案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FLAG方案对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好,患者对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因此,对于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该及早应用FLAG方案,为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SCT的250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患者发生了HC,移植后180天的累积发生率为(28.80±0.29)%,其中轻度HC(Ⅰ-Ⅱ度)51例(70.83%),重度HC(Ⅲ~Ⅳ度)21例(29.17%);全部为迟发性(LOHC);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33(14—170)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5.0±4.9(3~185)]d。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小于25岁、预处理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疾病高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Ⅳ度、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的血缘关系供者移植为HC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Ⅱ-Ⅳ度GVHD[相对危险度(RR)=2.75;95%可信区间(CI)=1.63—4.66;P〈0.01]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RR=2.60;95%CI 1.52—5.20;P〈0.01)移植为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C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RR=0.67,95% CI0.33—1.36)。结论HC是异基因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GVHD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移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20例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HOP样或ALL样化疗,其中10例衔接干细胞移植。结果 20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2.3∶1。全组患者评估疗效,获得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例,其中衔接移植6例获得CR。单纯化疗和移植两组2年预估总体生存期(OS)分别为13.9%、53.3%。Ki-67≥50%、高LDH水平、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仅接受单纯化疗是T-LB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 T-LBL是一类侵袭度高、预后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经过诱导化疗后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对MM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的深入阐明,新的药物也不断出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经典的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到八十年代的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再到现在的以万珂(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雷那度胺等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MM患者的生存期大约为2年,而现在有50%的机会可以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也达到5年,有20%的患者甚至可以存活超过10年。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对MM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的深入阐明,新的药物也不断出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经典的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到八十年代的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再到现在的以万珂(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雷那度胺等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MM患者的生存期大约为2年,而现在有50%的机会可以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也达到5年,有20%的患者甚至可以存活超过10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