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阻断活化的供鼠T淋巴细胞CD137-CD137L共刺激途径控制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其机制。方法供、受鼠的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抗CD137L单抗或不加抗CD137L单抗培养后与供鼠骨髓细胞混合移植给受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受鼠T细胞亚群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移植后受鼠GVHD的临床及病理改变。结果与未用抗CD137L单抗组相比,应用抗CD137L单抗组CD3^+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1);IFN-γ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1),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移植后未预防GVHD组(A组)小鼠移植后15d内均死于aGVHD。采用甲氨蝶呤+环孢素预防GVHD组(B组)小鼠100%发生aGVHD,但临床及病理改变程度较A组轻,平均存活时间[(9.5±2.5)d]较A组[(7.5±1.5)d]略有延长。采用抗CD137L单抗预防GVHD组(C组)受鼠aGVHD的发生率为70%,程度比A、B两组轻,与A、B两组相比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平均存活时间[(16.0±2.5)d]明显延长(P<0.01),30%的小鼠生存时间大于30d。结论抗CD137L单抗体外阻断CD137-CD137L共刺激途径能有效控制小鼠GVHD,可能与影响Ⅰ类和Ⅱ类T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供体CD4^+CD25^+调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C57BL/6→BALB/c小鼠allo-BMT模型,体外磁珠分离纯化供鼠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接受移植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在移植骨髓后6-8小时分别予尾静脉输注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和RPMI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以移植后GVHD表现,肝、脾、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期及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重建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WBC〉1.0×10^9/L的时间分别为(8.14±3.26)天、(17.62±5.71)天、(19.81±6.77)天;Plt〉20.0×10^9/L的时间分别为(5.29±1.34)天、(8.97±3.44)天、(9.52±3.92)天,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WBC和Plt恢复时间比TReg阴性组与空白对照组快(P〈0.05)。3组小鼠在移植后15天GVHD评分为(1.33±0.58)、(1.80±0.27)、(1.93±0.45),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与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5-30天)的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脾、小肠GVHD病理损害较同期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减轻。3组小鼠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41.45±17.88)天、(18.75±14.39)天和(25.67±16.84)天,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TReg阴性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延长(P〈0.05)。结论:小鼠allo-BMT后输注供体TReg细胞可以减轻移植后GVHD程度,延长小鼠生存期,促进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检测受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CD34^+细胞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CD19^+细胞及供鼠来源的H-2K^b+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并对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植入与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输注NK细胞与不输注NK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60天存活率为70%vs 0.0%);白细胞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86.68±4.45)%vs(4.68±0.32)%]。移植后28天输注NK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NK细胞组[(33.69±3.36)%们(50.40±5.06)%,P〈0.01],移植后6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非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移植后30天.异基因骨髓移植组H-2K^b+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移植后60天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NK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天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b+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人造血干/祖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归巢能力的差异性,并探讨其体内归巢能力与膜表面归巢相关分子CX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新鲜脐血、冻存脐血、动员后外周血(mPB)及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CXCR4表达水平;将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CD34^+细胞移植人接受照射的NOD/SCID小鼠,移植后20小时检测已归巢于NOD/SCID小鼠骨髓及脾脏中不同来源的人CD34^+细胞,计算其相应的骨髓及脾脏归巢效率;并将小鼠股骨制成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CD34^+细胞在小鼠骨髓腔内的分布。结果 新鲜脐血、冻存脐血、mPB和骨髓CD34^+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52±1.12)%。(46.12±2.29)%,(48.50±2.48)%和(65.39±1.27)%,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的归巢效率分别为(3.00±0.44)%,(2.84±0.46)%,(4.06±0.70)%及(5.76±0.52)%;在脾脏的归巢率分别为(1.88±0.12)%,(1.80±0.15)%,(1.90±0.22)%,(2.16±0.34)%。归巢的CD34^+细胞主要分布于小鼠股骨的骨内膜区域。结论 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低于mPB和骨髓。经冻存复苏后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略有下调。脐血CD34^+细胞在照射NOD/SCID小鼠的骨髓归巢效率低于mPB和骨髓。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注射C57BIL/6小鼠以研究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动物模型,探讨CD40配体(CD40L)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和在PBC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20只C57BIM6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将polyI:C以5ms/kg的剂量腹腔注射模型组小鼠,对照组注射PBS,每周2次,120d后处死,留取外周血和肝组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HE染色观察胆管病理变化,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CD40L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PolyI:C注射120d后模型组小鼠均出现AMA阳性,肝组织小胆管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胆管及血清ALP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模型组小鼠CD40L^+/CD4^+、CD40L^+/CD8^+T淋巴细胞[(4.35±0.34)%,(1.42±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0)%,(0.43±0.04)%,P〈0.01];而模型组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25.83±1.80)%,(24.84±2.70)%]与对照组[(20.51±3.46)%,(17.84±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yI:C腹腔注射C57BIM6小鼠120d可引起PBC病变,活化的CD4^+、CD8^+T淋巴细胞在PB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总量、亚群(pDC和mDC)比例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CIMO)表达,探讨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38例MDS患者及19名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中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Lin1—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以及CD80、CD86和CIMO在DC膜上的表达。结果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DC总量分别为(33.7±7.0)×10^6/L、(56.3±29.0)×10^6/L和(12.1±1.4)×10^6/L(P〈0.05),pDC数量分另U为(12.6±4.1)×10^6/L、(3.6±1.0)×10^6/L和(6.6±0.7)×10^6/L(P〉0.05),mDC数量分别为(16.7±6.3)×10^6/L、(28.7±17.6)×10^6/L和(5.5±0.9)×10^6/L(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37±0.53)%、(3.58±1.39)%和(0.68±0.08)%(P〈0.05),p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82±0.29)%、(0.31±0.06)%和(0.37±0.04)%(P〉0.05),m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96±0.35)%、(1.51±0.70)%和(0.32±0.05)%(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80^+DC分别为(30.6±11.8)×10^6/L、(2.3±0.9)×10^6/L和(2.3±0.6)×10^6/L(P〈0.05),CD86^+DC分别为(25.1±7.4)×10^6/L、(12.4±6.3)×10^6/L和(6.2±3.2)×10^6/L(P〈0.05),CD40^+DC分别为(2.8±1.0)×10^6/L、(1.5±0.9)×10^6/L和(3.2±2.3)×10^6/L(P〉0.05)。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中DC数量增多、比例异常;以mDC增多为主,pDC无明显增多;MDS患者DC高表达CD80和CD86,CD40表达不增高。提示MDS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呈递细胞(pD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抗原呈递细胞(mDC)却增多。这可能是导致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4、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28、CTLA-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23例发病期AA、10例恢复期AA患者和15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中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Th1、Th2细胞比例,评价CD28、CTLA4表达与Th1/Th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及CD28^+/CTLA-4^+比值分别为(31.40±10.83)%、(2.45±1.30)%、17.02±13.44,AA患者发病期分别为(39.84±10.89)%、(1.43±0.67)%、43.04±37.61,AA患者恢复期分别为(22.00±9.08)%、(3.46±2.26)%、10.49±7.8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发病期CD28显著升高(P〈0.05),CTLA-4显著下降(P=〈0.01),CD28^+/CTLA4^+比值相应地亦显著升高(P〈0.05),而恢复期上述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4.21±2.11)%、(1.99±1.27)%、2.46±1.28,AA发病期为(11.13±4.96)%、(2.46±1.65)%、5.20±1.98,恢复期分别为(5.39±4.29)%、(2.53±2.41)%、2.87±1.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发病期Th1增高,Th1、Th2平衡向Thl偏移(P值均〈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A患者CD28^+/cTLA4^+比值与Thl/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ANC与CD3^+CD4^+CD2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1),与CD3^+CD4^+CTLA-4^+T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AA发病期患者骨髓CD4^+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升高,而CTLA-4下降,AA患者骨髓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CD28/CTLA-4比值与Th1/T12.比值呈正相关提示:CD28、CTLA-4表达失衡可引起Th细胞格局偏移,Th1型细胞增多。③ANC和CD28、CTLA-4间相关分析进一步说明CD28、CTLA-4与A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在G-CSF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动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过程中骨髓、外周血SDF-1/CXCR4的变化,并应用SDF-1中和性抗体阻断BALB/c小鼠SDF-1信号通路,进一步验证SDF-1/CXCR4在动员中的作用。结果G-CSF动员前骨髓和外周血的SDF-1浓度分别为(7.23±0.66)μg/L和(5.43±0.35)μg/L,动员后分别为(5.88±1.03)μg/L和(5.42±0.52)μg/L。动员后骨髓SDF-1蛋白水平下降(P<0.05),骨髓和外周血之间的SDF-1浓度梯度消失(P>0.05);稳态骨髓、动员后骨髓和动员后外周血的CD34^+ CXCR4^+细胞在CD34^+细胞群中的比例分别为(40.98±21.56)%、(65.80±24.68)%和(27.54±26.03)%。动员后CXCR4在骨髓CD34^+胞上表达增加(P<0.05),而外周血CD34^+细胞CXCR4表达降低(P<0.05)。SDF-1中和性抗体可降低G-CSF动员的BALB/c小鼠外周血成熟白细胞和祖细胞集落数量(P<0.05)。结论骨髓中SDF-1水平的降低以及CXCR4在HSPC上表达的下降促进了G-CSF介导的动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翟亚萍  商保军  张琳  席雨人  程薇 《临床荟萃》2008,23(23):1689-1691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免疫因素,为CA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AA骨髓细胞培养GM—CFU产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7.9±0.5)个/ml vs (88.7±2.7)个/ml(P〈0.01);CAA骨髓细胞加正常血清培养GM-CFU的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2.6)个/ml vs (88.7±2.7)个/ml(P〈0.05),其中有21例的GM-CFU的产率(60.1±2.1)个/ml与对照相比较明显减少;CAA血清与正常骨髓细胞培养的GM—CFU为(105.6±3.2)个/ml,显著高于正常组。CAA组的CD3^+、CD4^+和CD4^+/CD8^+均比对照组降低,分别为(49.8±0.6)% vs (64.3±0.9)%、(29.7±0.4)% vs (38.6±0.3)%和(1.2±0.1)% vs (1.7±0.1)%(均P〈0.01);CD8^+细胞明显高于正常,(28.9±0.3)% vs (24.5±0.3)%(P〈0.01)。结论CAA患者普遍存在着T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CAA患者骨髓细胞中可能有抑制患者GM—CFU形成的因素,而血清中存在着升高的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GM-CFU体外培养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CAA异常免疫机制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 ,以CB6F1小鼠为受鼠 ,分为 3组 ,移植前 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 ,A组给予清髓(10 .5Gy)预处理方案 ,B组给予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C组为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Flu ,对所有受鼠均未进行GVHD防治。所有受鼠在第 0天经尾静脉注射C5 7BL 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 (2× 10 7骨髓细胞 1×10 7脾细胞 ) ,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情况。结果表明 :A组植入结果始终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B和C组则为混合型或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其中B组混合嵌合体保持在 80 %以下 ,且在移植 5 0天以后有下降趋势 ,而C组嵌合体水平保持在 80 %以上 ,其嵌合接近或为完全供者型 ,移植 5 0天以后仍保持稳定。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 ,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其中A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和C两组 (P≤ 0 .0 1) ,但B和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能够在受者体内形成稳定且持久的植入 ,并通过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诱导供体对受体的特异免疫耐受 ,减少或避免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内的分布以及嵌合体内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规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C57BL/6J(H2b)小鼠为供体,以137Cs5.5Gy×2照射的BALB/c(H2d)小鼠为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天(+3天)、+7天、+21天、+35天和+70天取外周血、骨髓、胸腺、脾脏、肠集合淋巴结及肝脏,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供体来源的骨髓细胞分布。用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4、抗CD8、抗B220抗体检测+21天小鼠体内骨髓、外周血及其他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的构成比例。结果①+3天、+7天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脾脏中分布最多,分别为(1.06±0.02)%、(76.60±1.80)%;骨髓中分别为(0.37±0.06)%、(39.70±5.38)%。②+21天受体骨髓、脾脏、淋巴结、胸腺及外周血中供体细胞达60%~90%。③+3天受体肠集合淋巴结中供体骨髓细胞达(0.36±0.04)%,与受体骨髓中供体骨髓细胞的比例相当。结论①alloBMT后早期供体骨髓细胞可分布到受体的骨髓、脾脏、肠集合淋巴结中,脾脏中最多。②+21天受体内骨髓及其他免疫器官以供体细胞为主。③受体肠道集合淋巴结也是移植后供体骨髓细胞的早期寄居点和B淋巴细胞增殖后的迁移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制缺陷性慢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 (cytosinedeaminase,CD)和胸苷激酶(thymidinekinase ,TK)双自杀基因在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时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 将携带双自杀基因的复制缺陷性慢病毒通过脂质体转染入T细胞中。将经6 0 Coγ射线照射后的荷瘤小鼠分组进行骨髓移植 ,观察骨髓移植后荷瘤鼠CFU S、CFU GM、Y染色体整合、T细胞中CD TK基因整合、生存率和生存期、体重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结果 复制缺陷性慢病毒载体可将双自杀基因高效稳定转染入T细胞。在allo BMT中 ,除空白对照组外 ,各组小鼠的CFU S的数目和CFU GM产率差异无显著性 ,且均有Y染色体整合。使用前体药物治疗的小鼠未发生明显的GVHD ,其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双自杀基因的效果优于单自杀基因。结论 复制缺陷性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系统可在不影响移植物存活的情况下有效控制GVHD的发生 ,显著提高allo BM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BA)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移植后第28天输注致敏/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结果显示,致敏后DLI的受鼠(黑色)无1例出现GVHD,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表型明显呈现为供鼠(白色)特征,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DLI后早期下降,半月后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未致敏的DLI受鼠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嵌合率稍有上升,仍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CD4+/CD8+比值在DLI后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在诱导CC的同时降低GVHD发病率,CD4+/CD8+比值与GVHD发病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非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小鼠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非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 (BMT)及其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治疗小鼠白血病是否在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同时 ,又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采用L6 15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非清除性预处理后移植BALB c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分 4组 :清除性BMT对照组 (A组 )、非清除性预处理组 (B组 )、非清除性BMT组 (C组 )、非清除性BMT +DLI组 (D组 )。通过受鼠生存期、外周血白细胞和L6 15细胞计数、死亡鼠尸解观察GVL效应 ;通过体重改变、弓背、翘毛、腹泻等表现和肝脏、小肠、皮肤病理学检查观察GVHD ;通过染色体检查和PCR检测嵌合状态。结果 A、B、C、D组生存时间分别为 (2 0 .3± 13.4 )d、(15 .9± 1.1)d、(2 1.6± 1.7)d和 (37.8± 2 .0 )d ,C组和A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组生存时间长于B组 (P <0 .0 1) ,D组长于C组 (P <0 .0 1) ;A组有 6 0 %出现GVHD表现及病理学改变 ,而C组和D组均无典型GVHD表现和病理学改变 ;A组有 4 0 %在 2周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 ,C组和D组均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生 ;A组一直保持异基因嵌合 ,C组渐被排斥。结论 非清除性BMT有一定的GVL效应 ,加DLI能增强GVL效应 ;非清除性BMT能减轻GVHD及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Ly4 9A基因转染的C5 7BL 6小鼠脾细胞对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由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 9A基因转染至C5 7BL 6小鼠的脾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Ly4 9A受体在转染后脾细胞上的表达率 ;以亲代C5 7BL 6H 2 b 小鼠为供者 ,以接种EL96 11红白血病细胞的 (BALB c×C5 7BL 6 )F1H 2 d b(CB6F1)小鼠为受者 ,预处理条件为全身照射 (TBI,6 0 Co照射 10 .5Gy) ,进行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 ,建立半相合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观察Ly4 9A基因转染的脾细胞对GVHD和GVL的作用。结果 Ly4 9A基因转染的C5 7BL 6小鼠的脾细胞 2 4h后蛋白表达率为 (42 .2 0± 4 .87) % ,空载体转染组为(18.6 7± 2 4 8) % ,未转染对照组为 (18.73± 3.82 ) % ,在半相合异基因移植中 (C5 7BL 6 H 2b →CB6F1H 2d b) ,未进行移植的单纯照射组生存期为 (7.80± 3.36 )d ;环磷酰胺治疗组生存期为 (2 1.70±2 87)d ;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2 9.4 0± 6 .4 3)d ;空载体转染的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2 9.10± 7.39)d ;Ly4 9A转染的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45 .0 0± 12 .38)d ,较上述各组生存期明显延长 (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鼠基因工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将鼠Foxp3基因转导入BALB/c小鼠的CD4+CD25-T淋巴细胞,即为基因工程Treg细胞.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在移植时联合输注基因工程Treg,通过受...  相似文献   

18.
昆明山海棠预防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昆明山海棠(THH)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血浆IFN-y、IL-4、IL-10浓度的影响,探讨THH预防aGVHD的可能机制。方法BALB/c受鼠清髓性预处理后输注C57BL/6供鼠的骨髓细胞和脾细胞混合液,建立aGVHD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A组)、环孢素(CsA)预防组(B组)、THH预防组(C组)、THH和CsA联合预防组(D组)。观察aGVHD发生情况和受鼠嵌合体植入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受鼠血浆IFN-y、IL-4、IL-10浓度。结果①B、c、D组受鼠血浆IFN-y的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D组下降最明显;IL-4浓度无明显变化;IL-10浓度均高于A组(P〈0.05),D组上升最明显;②A组受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d,B、C、D组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均〉30d,较A组明显延长(P〈0.05);③A组受鼠均有典型翘毛、弓背、腹泻、体重减轻表现,20d内全部死于GVHD;B、C、D组仅有翘毛、弓背表现,腹泻、体重减轻不明显;B、C组病理改变皮肤无异常,仅肝脏或小肠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组存活小鼠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均比A组轻;④B、C、D组受鼠+30天骨髓细胞表面H-2^b分子百分率分别为(99.18±0.58)%、(97.68±0.59)%、(99、15±0.11)%。结论THH可以调节aGVHD小鼠细胞因子分泌,可用于aGVHD的预防,小剂量THH与CsA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Cs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随机将20只裸鼠(用于观察白血病复发)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将20只BALB/c小鼠(用于观察GVHD)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组),实验组在移植0天至移植后7天注射HGF,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术检测HGF对alloBMT后ALL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记录ALL小鼠BMT后的存活时间。观察移植后ALL小鼠肝脏、小肠的GVHD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A、B、C、D4组小鼠alloBMT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0±1.58),(9.00±1.58),(11.00±3.95),(24.00±13.44)d,D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5)。D组CD4+T淋巴细胞[(10.39±1.15)%]较C组[(13.50±1.81)%]明显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12.25±2.85)%]较C组[(6.12±1.99)%]明显增加(P<0.01)。D组TNFα水平[(112.10±18.99)pg/ml]明显低于C组[(143.90±25.35)pg/ml](P<0.01)。GVHD明显减轻。结论HGF具有减轻ALL小鼠alloBMT后GVHD程度并且保留GVL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东林  陈伟  王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474-3476
目的:探讨扩增后的CD4+CD25+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Treg细胞; 以抗鼠 CD3ε 单抗、抗鼠CD28 单抗 、鼠重组 IL-2及辐射过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为共刺激因子,扩增TREG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allo-BMT模型,接受移植小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骨髓后6-8小时后分别予尾静脉输注扩增的Treg细胞、CD4+CD25-T细胞和RPMI 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以移植后GVHD表现,肝、脾、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期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可获得高纯度(91.80±2.15)%及具较强活力(97.58±1.23)%的Treg细胞;移植后(四周左右)的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脾、小肠GVHD病理损害较同期CD4+CD25-T细胞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减轻。3组小鼠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1. 45±27. 88)天、(18.58±12. 39)天和(26. 37±15. 65)天, 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CD4+CD25-T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延长(P<0.05)。结论:allo-BMT后输注增殖的Treg细胞可以减轻移植后GVHD程度,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