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牛蒡子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利用GIS分析,得到牛蒡子不同品质指标在全国的分布,进而综合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从而得到牛蒡子适宜性在全国的空间分布,得到牛蒡子不同品质指标在全国的分布。结果表明,影响牛蒡子品质指标的因子主要是7月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年均温、年降水等,全国牛蒡子最适宜分布区主要在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四川云南、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青海省、西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江海  李会宁  王晓  陈锐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01-2702
目的以牛蒡苷含量为指标评价陕西汉中地区牛蒡子品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发现汉中地区八县一区牛蒡子中的牛蒡苷含量均大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标准(≥5%)。结论汉中地区城固、镇巴、宁强、南郑4县牛蒡子中牛蒡苷含量较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牛蒡子在中国的适生区域,为种植适宜区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梅河口市牛蒡分布区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区划牛蒡子在全国的适宜产区。结果:相似度为90%-100%的适宜面积358839.73km^2,黑龙江占54.04%,吉林占31.68%,辽宁占14.14%;相似度为80%~90%的适宜面积424542.06k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也有分布。结论:本方法方便、准确,对于牛蒡子适宜产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牛蒡ITS序列与牛蒡子药材质量相关性.方法 采集全国26个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药材,采用PCR扩增后测定ITS序列,HPLC法对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应用ClustaiX( 1.81),Mage 4.0,SPSS 13.0等统计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基因分型、相关性等分析.结果 测得了26份牛蒡的ITS序列全长,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千粒重,统计分析牛蒡的基因分型与药材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 为揭示牛蒡子道地药材的分子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祈东 《科学养生》2009,(12):13-14
牛蒡又名大力子、黑萝卜、万把钩、牛菜,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东、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牛蒡又名大力子、黑萝卜、万把钩、牛菜,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东、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牛蒡食用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嫩叶中含蛋白质4.7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3g,粗纤维2.4g,胡萝卜素3.9mg,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牛蒡子中双指标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在3个主要因素作用下,以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提取率为评估指标,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利用岭嵴分析法优化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24倍量,超声提取15 min。结论:上述工艺能够大量提取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为制备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提供试验依据,也为充分开发利用牛蒡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蒡子与绒毛牛蒡子、云果木香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子与绒毛牛蒡子、云果木香的鉴定刘午霞,滕健昌(江苏省药品检验所南京210008)牛蒡子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东北,以浙江产质量较优。1989年山东省曾发现少数地区大面积栽培同科植物大鳍蓟OnopordonacanttiumL.的果实充牛蒡子,近年,我省徐州、苏州、连云港、盐城等地陆续发现2种牛蒡子的伪品,一种由新疆调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检所刘勇民鉴定为菊科植物绒....  相似文献   

9.
李萍 《中医药研究》2002,18(1):47-47
牛蒡子为常用中药,原名恶实,始载于《名医别录》。现今全国使用的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Arectium lapaL.)的成熟果实,已收入《中国药典》。目前在少数地区发现用菊科植物大鳍蓟(Onopordon acanthium L.)的成熟果实混作牛蒡子作用,应注意区别,为此对牛蒡子和大鳍蓟的果实进行了较细的生药学鉴定整理,认为不论形状、形现,组织特征,理化鉴别均有不同,并提出简单、准确、实用的鉴别方法,以期正确使用牛蒡子,确保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寻找辽宁省林下山参潜在分布区域,分析影响林下山参生态适宜性、品质适宜性的空间分异性的生态因子及其作用关系。方法:选取辽宁省33个栽培基地的林下山参,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及ArcGIS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对7个指标和110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显著相关的变量(P<0.05)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品质区划。利用地理探测器分别对显著影响生境适宜度、品质适宜度的空间分异性的主导生态因子及生态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植被类型是对辽宁省林下山参适宜区域划分贡献率最高的生态因子。辽宁省林下山参生态适宜区主要位于西丰县至盖州市一线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辽宁省林下山参综合品质以宽甸县、桓仁县为中心,分别向西北、西南逐渐递减。在已划定的区域内,林下山参的适生条件和综合品质的积累主要受到以辐射因子为主的辐射因子和降水因子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所测样品含量均远高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辽宁省林下山参整体品质较好。结论:根据区划预测结果,凤城市、岫岩县、庄河市、辽阳县、铁岭县、西丰县、盖州市、海城市、大石桥市等区域的部分地区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