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17(IL-17)、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44例PHC患者(肝癌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血清AFP、IL-17、PIVKA-Ⅱ水平,分析其与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AFP、IL-17、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血清AFP、IL-17、PIVKA-Ⅱ诊断PHC的AUC分别为0.789、0.872、0.935。血清AFP、IL-17和PIVKA-Ⅱ高表达PHC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于其低表达PHC患者,累计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低表达PHC患者(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AFP、IL-17、PIVKA-Ⅱ水平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IL-6、IL-17和IL-18在肝硬化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参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RBC、Hb和H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CV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Hb水平与血清IL-6、IL-17及IL-18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17及IL-18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γ、IL-6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MHD治疗的16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MHD组(n=168)。另选取4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45)。根据右跟骨骨密度T值将MHD组患者分为正常骨密度组(n=33),骨密度降低组(n=90)和骨质疏松组(n=45)。比较MHD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γ、IL-6水平及T值,不同骨密度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骨密度降低的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研究血清IL-32γ、IL-6水平与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血清IL-32γ水平、T值低于对照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密度组年龄、MHD治疗时间、甲状旁腺激素、血清IL-32γ、血清IL-6水平、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T值降低年龄、MHD治疗时间、甲状旁腺激素、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32γ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HD治疗时间、血清IL-32γ水平、血清IL-6水平是影响MHD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因素(OR=1.781,6.514,2.440,P0.05);血清IL-32γ水平与T值正相关(r=0.653,P0.05);血清IL-6水平与T值负相关(r=-0.379,P0.05)。结论 MHD患者骨密度降低,血清IL-32γ、IL-6水平是MHD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的IL-6、IL-8、IL-10水平.结果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病人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治疗一个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一个疗程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IL-6、IL-8、IL-10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有关,其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维生素A(VitA)、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IL-10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3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疾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MPP)组(69例)和RMPP组(67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热程以及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发生情况。测定并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普通MPP组与RMPP组血清VitA、IL-10、IFN-γ、IL-6水平。分析不同水平VitA与R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MPP患儿临床维生素A缺乏(CVAD)与IL-6、IFN-γ、IL-10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血清VitA、IL-6、IL-10、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VitA水平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普通MPP组(P<0.05)。VitA水平与性别、年龄和热程无关(P>0.05);低VitA水平与RMPP患儿的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有关(P<0.05)。MPP患儿CVAD与IL-6、IL-10和IFN-γ呈正相关(r=0.381、0.413、0.393,P<0.05)。结论临床应提高早期识别RMPP的能力,患儿若存在CVAD,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发生RMPP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酒精性脂肪肝(n=20)、酒精性肝炎(n=20)和酒精性肝硬化(n=20)分为3组。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60例各类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和IL-8水平。结果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随着肝脏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其中以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为最高。结论 TGF-β、IL-6和IL-8在酒精性肝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与肝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50例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随肝损程度加重,血清的IL-6、IL-8、TNF-α含量随之增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 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2(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58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及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并分析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Ⅱ期组及Ⅰ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sIL-2R水平高于Ⅱ期组及Ⅰ期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原发性肝癌存活组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死亡组,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INF-γ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sIL-2R为0.880,IL-12为0.787,指标联合测定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AUC为0.931。结论 INF-γ、sIL-2R、IL-12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以上指标能够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且可作为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γ-IFN)与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前Ⅲ胶原(PCⅢ)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96例各种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16例,慢性肝炎轻度组18例,慢性肝炎中度组21例,肝炎性肝硬化17例,慢性肝炎重度组24例。另取20例体检肝功能正常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观察六组对象IL-1β、γ-IFN、LN、HA、PCⅢ水平和肝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不同类型患者间各指标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不同组别的肝炎患者IL-1β、γ-IFN、LN、HA、PCⅢ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肝炎病情的不断加重IL-1β、LN、HA、PCⅢ水平不断增高,γ-IFN水平不断下降(P0.05)。不同肝炎严重程度疾病间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急性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对象(P0.05);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逐渐升高,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降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的IL-1β、LN、HA、PCⅢ显著地升高,γ-IFN显著地降低(P0.05)。γ-IFN与HA、PCⅢ呈显著的负相关,IL-1β与HA、PCⅢ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LN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γ-IFN与肝损伤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LN、HA、PCⅢ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因此,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β、γ-IFN、LN、HA、PCⅢ水平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3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依据皮肤、肠粘膜活检的病理学变化。移植前后定期采集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的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13例发生aGVHD,其中8例Ⅰ度aGVHD,5例Ⅱ-Ⅳ度aGVHD。IL-2、TNF—α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而IL-10的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低于aGVHD阴性组,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2、TNF—α在临床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定期检测患者血清的IL-2、TNF—α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伟  司雁菱  吴瑜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95-109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5、IL-18的表达情况以及与UC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重度组IL-8阳性细胞数(216.8±24.9)多于轻度组(165.7±27.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88.5±21.6)(P<0.01),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52.1±18.7)(P<0.05)。中重度组IL-15阳性细胞数(29.5±4.2)多于轻度组(18.7±2.9)(P<0.05),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11.3±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3.9±1.1)(P<0.01)。中重度组IL-18阳性细胞数(115.7±24.6)多于轻度组(68.7±18.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47.3士1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21.5±7.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较缓解期、单纯结肠息肉者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IL-8、IL-15及IL-18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创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变化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TNF-α、IL-1β、IL-6及IL-10血清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分别在受伤后第2、3、5、10及15天测定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TNF-α浓度采用放免法测定,IL-1β、IL-6、IL-10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 TNF-α、IL-1β、IL-6及IL-10血清浓度在多发性创伤后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IL-1β及TNF-α于2周后恢复正常,而IL-6、IL-10增高持续至2周后。结论 TNF-α、IL-1β、IL-6及IL-10参与了多发性创伤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可能和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与IL-6受体(IL-6R)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20例,对于子宫肌瘤和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6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IL-6R的表达.结果 IL-6蛋白和mRNA在正常子宫平滑肌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瘤[(0.7996±0.0359)比(0.6904±0.0414)和(0.0470 ±0.0071)比(0.0283±0.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L-6R蛋白和mRNA表达在肌瘤与平滑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05±0.0520)比(0.6904±0.0532)和(0.6644±0.0537)比(0.6465±0.0501),P均>0.05)].结论 子宫肌瘤局部IL-6低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肌瘤的发病,而IL-6R未参与子宫肌瘤发病.  相似文献   

15.
Thirty-two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igraine without aura were assessed during the interictal perio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ytokines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 To this end, plasma levels of IFN-γ, IL-4, IL-5, and IL-10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lSA) techniques. Plasma levels of both IFN-γ and IL-10 were not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healthy controls. Of interest, we observed a strong increase of IL-5 levels in 84.3% as well as increased IL-4 levels in 37.5% of patients with migraine without aura.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preferential enhancement of some Th2-type cytokines and may support the growing arguments of an immunoallergic mechanis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12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喘息组53例和无喘息组70例,喘息组根据临床病情分为急性期喘息组23例和缓解期喘息组30例,同时收集同期50例无喘息健康儿童血清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无喘息组患儿,血清IL-4、IL-5、IL-13在急性期喘息组、缓解期喘息组中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中IL-4、IL-5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5),其余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4、IL-5、IL-13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喘息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纽和针刺组各20例,均按重度颅脑损伤常规处理。针刺组患者伤后第1灭即配合针刺人中、电针内关、涌泉、劳宫等穴。治疗1、2、3、5及7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脑脊液中IL-6,ID8的浓度。结果:在伤后1d时2组脑脊液中IL-6,IL-8浓度与正常值比较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3d开始逐步下降,7d后轻度上升。针刺组2、3、j及7d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抑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从而减轻损伤后炎症反应所致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福尔马林致痛小鼠细胞因子IL-6,IL-10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舒芬太尼对镇痛及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97只昆明清洁级小鼠随机分四组,完全空白对照组(7只)、假给药组(C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n=30)、芬太尼组(F组,n=30)。C、S、F组右后脚趾部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05ml致痛,在此基础上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3ml,舒芬太尼0.05mg/kg,芬太尼0.2mg/kg,25min后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Ⅰ相)和15~60min(Ⅱ相)的疼痛反应评分及在注射药物后1h、3h、6h、9h、12h和24h检测血液中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舒芬太尼抑制福尔马林Ⅰ相和Ⅱ相痛反应(P<0.05)。在Ⅰ相痛反应中,S组和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S、F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完全空白对照组,C组在3小时达峰值,而S组和F组6小时达峰值;S组和F组的IL-10含量明显高于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S组和F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延迟IL-6的分泌,促进IL-10分泌,通过有效的镇痛维持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IL-2、IL-7和IL-15联合对T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体外T细胞扩增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T细胞增殖及其功能和特性的影响。取外周血T细胞,用自体的树突状细胞(DC)和EB病毒转化的B细胞进行周期性刺激,用细胞增殖试验、PI和AnnexinV双标记流式细胞术、Cr释放测定及ELISPOT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程度、IFN-γ分泌细胞的频率、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杀伤活力、细胞的凋亡状态和分化能力。结果显示:T细胞在周期性刺激后,用CD3/28微珠的短期扩增效应最好,但多轮刺激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细胞的扩增最强。Cr释放试验表明,CD3/28微珠扩增的T细胞不具有杀伤活力,高浓度IL-2诱导的T细胞杀伤活性最强,其次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ELISPOT显示不同培养条件诱导出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率从高到低依此为高浓度IL-2〉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低浓度的IL-2〉CD3/28微珠。细胞表型分析显示高浓度IL-2和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T细胞。对细胞的凋亡测定表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获得的T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比例最低。细胞增殖试验显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分化能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地体外扩增T细胞的方法,其中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T细胞的扩增最显著,获得的T细胞存活率最高,分化能力最强,该细胞同时也含有较高频率的IFN-γ分泌细胞且表现出较强的杀伤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患者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进程中的意义。方法纳入50例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IL-23I、L-17I、L-10和IFN-α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3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Ⅳ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Ⅲ期。结论与IL-17和IFN-α相比,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此外,患者血清中IL-10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