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微量肝素治疗Ⅱ度以上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微量肝素治疗Ⅱ度以上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微量肝素1U/kg,每4h一次,皮下注射硬肿部位,每次注射后局部按压2min以上,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新生儿硬肿症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超微量肝素是治疗Ⅱ度以上新生儿硬肿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联合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患儿随机分为二组,综合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东莨菪碱微泵静注及超微量肝素皮下注射.对二组病例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日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未发现使用超微量肝素后影响凝血功能,各症状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肢体活动、心率及硬肿消退)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日相应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东莨菪碱与超微量肝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重度)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用药安全.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陈金梅 《右江医学》2003,31(2):140-141
目的 :探讨小剂量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 :将 6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 0 .1~ 0 .3mg/(kg·次 )、多巴胺 2~ 5 μg/(kg·min)加入 10 %GS液静滴 ,根据病情轻重每日一次 ,或隔 12小时或隔 8小时一次 ,每次持续 1~ 2小时 ,疗程以硬肿症消失为宜。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均 <0 .0 5 ) ;硬肿好转时间和消退时间均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 ( P 均 <0 .0 1)。结论 :此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良好效果 ,在治疗中未发现特殊的毒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樊丽 《中国医学创新》2006,3(5):106-106
目的 探讨微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在新生儿硬肿症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新生儿硬肿症(轻、中度)随机分成微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绍及综合疗法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硬肿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患儿硬肿消退时间及病程较对照组缩短(P<0.0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微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早期,能改变血液的早期高凝状态,对于逆转病情,防治合并症,提高治愈率,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梁萍 《海南医学》2002,13(1):19-19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 ,也是新生儿期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早期应用超小剂量的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科自 1995— 1997年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 44例 ,所有各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及分度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 4例 ,其中男 17例 ,女 7例 ;足月儿 10例 ,早产儿 14例 ;体重 <2 5 0 0g 13例 ,体重≥ 2 5 0 0g 11例 ;轻度硬肿 12例 ,中度硬肿 8例 ,重度硬肿 4例。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足月儿 8…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川芎嗪、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5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成对照组 53例 ,给予综合疗法 :观察组 52例 ,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 ,对中、重度硬肿症加用肝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复温时间 ( h)分别为 11.6± 3.5,2 0 .0 9± 4 .3;平均硬肿消退时间 ( d)为 2 .70± 1.68,4 .50± 1.98;平均住院日数 11.38± 3.17,14.86± 3.5;显效率 4 8.0 8% ,2 2 .64% ;死亡率 1.92 % ,5.66% ;经统计学处理 P值均 <0 .0 1。结论 :观察组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日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许萍 《右江医学》2004,32(1):51-52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应用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儿硬肿症患儿 5 9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 (2 8例 )采用复温、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 (3 1例 )在此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3 2 % ,对照组为 78.5 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硬肿平均消退时间为 4.76± 1.5 0天 ,对照组为 5 .90± 1.40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应用可使硬肿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缩短 ,且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 6 5 4-Ⅱ、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对 2 0例中、重度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静推 6 5 4- 2 0 5~ 1mg/kg·次 ,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 2ml 10 %GS 2 0~ 30ml,用至硬肿基本消失。结果治疗组硬肿开始消退平均时间及完全消退平均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说明 6 5 4- 2、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中、重度硬肿症治疗有显著效果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蛋黄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 将 2 68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蛋黄油局部按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6.89,P<0 .0 1) ,硬肿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t =10 .2 0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辅佐蛋黄油局部按摩 ,经济简便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治疗新一儿硬肿症的方法。方法:将4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暖箱复温,抗感染,多巴胺,利尿剂,纠酸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硬肿部位局部注射肝素6^u/kg/次,1天4次,结果:观察组痊愈好转率70%(14/20),死亡率10%(2/20);对照组痊愈好转率70%(14/20),死亡率30%(6/20),结论:硬肿部位局部注射超微量肝素辅佐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是一个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标准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性。方法将4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22例):常规基础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U/(kg.次),皮下注射,2次/d;标准肝素组(20例):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标准肝素0.5mg/(kg.次),皮下注射,2次/d。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硬肿消退时间基本相似。但两组肝素使用时间比较,低分子肝素组明显短于标准肝素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标准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0.3~0.4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直至分娩前12~24 h止。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血小板、凝血功能、母婴结局和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 h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新生儿胎龄、体质量及延长妊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胎盘和尿中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促进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和普通肝素抗凝在危急重症病人行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CVVH治疗的危急重症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方法不同分为RCA-CVVH组(RCA组,25例)和普通肝素抗凝CVVH组(肝素组,20例),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内环境、肾功能、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滤器寿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RCA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素组病人APTT与PT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1),BUN和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RCA组Na+、Ca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CO3-和pH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素组治疗前后Na+、Ca2+、HCO3-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RCA组继发出血1例(4%),低于肝素组的3例(15%)(P<0.05);RCA组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35.26±7.60)h,长于肝素组的(20.75±5.3)h(P<0.01).结论:RCA具有与肝素抗凝病人相似的滤过效果,而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不增加危急重症病人出血风险,还能延长滤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用色拉油代替强生婴儿油在新生儿油浴中的效果及费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07年1 0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油浴组与对照组,对50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用强生婴儿油进行油浴作为油浴组,对50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用食用色拉油进行油浴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用油方面经济上、皮肤感染发生率、硬肿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出生2 h新生儿体温,油浴组体温、皮肤感染、无硬肿症等同于对照组,经济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用色拉油可有效去除新生儿体表血污、胎脂,减少体热散发,复温快,具有保温作用;减少皮肤菌落积聚,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在经济上与使用强生婴儿油相比较医院减少了支出,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痛安颗粒剂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 :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安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痛安颗粒剂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40 )和 D-二聚体 (D- 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心痛安颗粒组的 Ma% ,GMP- 140和 D- D经治疗后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痛安颗粒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和纤维蛋白合成而发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及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PLT、血浆Fib、尿FDP水平明显升高(P<0.01)。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γ=0.56,P<0.01)。结果:血浆GMP-140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血小板活化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79例新生儿硬肿症,并用χ2法统计分析。结果:早产是首要因素,占77.22%,且与硬肿程度高度相关(P<0.01)。感染和窒息因素分别占56.96%和41.77%,与对照组相比,其硬肿程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季节性因素与硬肿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避免早产、防治围产期感染和缺氧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泼尼松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泼尼松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烷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血清PAF、GMP140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性升高,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性升高更为显著,血小板活性状态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微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效果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符合标准的95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7例,给予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皮下注射肝素每次3-5U/kg,6h一次,共用3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经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Fbg、D-D、TT)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APTT、TT、D-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T、Fbg、PLT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比较分别为:(13.45±2.62)s比(15.18±4.96)s,(2.67±0.95)g/L比(1.96±0.83)g/L,(130.46±39.22)×109/L比(95.61±10.33)×109/L,P<0.05。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缩短,严重脓毒症发生率下降(10/48比19/4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缩短SIRS持续时间,降低严重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