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经实质与六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六经实质 六经即三阴三阳的互词。本文所论乃《伤寒论》之六经概念与其他六经内涵的区别。分而言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时六经:如《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阴,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此可称之为四时  相似文献   

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阴中有阴,阳中有阳,表现了阴阳的可分性。按《内经》所述,在自然界中,昼为阳,夜为阴。平旦至日中为阳中之阳,合夜至鸡鸣为阴中之阴。验之于人体,五脏为阴,六府为阳。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阴阳:人体的阴阳,除上述营、卫、脉象外,较为具体的则是:《金匮真言论》上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  相似文献   

4.
探讨14058例新生儿出生时间与阴阳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阳气和昼夜阴阳的运行均有一定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阴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阳气有规律的运行,对人体的各种功能及人的出生、死亡均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某些生理指标探讨人体昼夜的阴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昼夜阴阳变化对机体有明显的影响。人类受日夜的光照度、气候、温度、睡眠觉醒等变化规律的长期影响而获得遗传,从而形成了机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昼夜(24小时)节律,这种昼夜节律就不再随人的意志、或人工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古代中医书籍中早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张景岳认为:“子(夜午)后气升,阳盛;午(中午)后则气降,阳衰。”《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明确指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分析了昼夜的阴阳变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日中阳盛故曰阳中之阳,黄昏阴甚故曰阳中之阴,阳气主昼,故平旦至黄昏为天之阳,此中复有阴阳之殊耳);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阳气未出故  相似文献   

6.
阴阳是一个相对的代名詞,是观察和分析事物变化的綱領。祖国的医学理論体系常常用阴阳二个机动的代名詞,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广泛的应用到生理,病理,診断,治疗及預防等各方面。在晝夜时間变化上,古人也用阴阳来划分,如白晝为阳,黑夜为阴,并且認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着晝夜阴阳的变化。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謂:“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鷄鳴,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鷄鳴至平  相似文献   

7.
三故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冲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读平声)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  相似文献   

8.
薛己朝夕分补法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引申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昼夜晨昏有阴阳消长的变化,《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子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这一变化,在生理上也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明代医家薛己依据《内经》的这一论述,进一步认识到当人体发病时,在病理上也有这一变化规律,如他在《疠疡机要·变证治法》中说:“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暮宽朝急,属阳虚;朝暮皆急,阴阳俱虚…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对失眠症康复预防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人与自然同纪1·1天人相应与寤寐节律《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气交之中,体内需要有一种适应的机制予以调节,使人适应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求更好地生存。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阴阳学说揭示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日、月、四时的密切关系,其中睡眠作为人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具有明显的随昼夜而变更的时间节律性。《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节律性,且与自然息息相应。如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存在着“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衰”的规律,一天中阴阳变化亦有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相似文献   

11.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 A.阴阳的相互转化。 B.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C.阴阳的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性。 D.阴阳的属性划分的有条件性。 E.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性。2.下列哪种治法属“阳病治阴”?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 C.壮水制火。D.益火消阴。 E.以上均非。3.“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为: A.阳虚。B.阴虚。C.阳盛。 D.阴盛。E.阴阳俱虚。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 A.阳盛证。B.真热假寒证。 C.寒热错杂证。D.阳虚证。 E.以上均非。5.言昼夜之阴阳,下半夜为: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  相似文献   

12.
浅析阴阳理论在<伤寒论>药物煎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载方 1 1 2首 ,配伍严谨 ,用药精当 ,后世尊称为“方祖”。笔者在对《伤寒论》的学习中 ,深感用《内经》阴阳理论指导药物的煎法乃医圣用药之一大特点。现不揣卑陋 ,简介如下。1 《内经》阴阳理论对药物性味功效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阳为气 ,阴为味。阴味出下窍 ,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 ,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 ,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泻 ,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 ,厚则发热。”又云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泻为阴。”故药物以气味划分阴阳 ,则辛甘者总属阳 ,酸苦者总属阴 ,又可据其气味之厚薄而复分为阳中之阳、…  相似文献   

13.
<正>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斡旋食物,化生气血,为人体浮沉升降之枢纽。脾升,肝肾亦升,致水木不郁:胃降,心肺亦降,致金火不滞。就其纳谷、运化、升降、出入,生理功能之神妙,全在阴阳变化之中,实为暗合天地之道也。一、脾胃阴阳的对立与统一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阴属柔主升,阳为刚主降;降则纳谷,升则运化;升者为阳,阴中之阳升;降者为阴,阳中之阴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营  相似文献   

14.
对“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多数医家认为其含义是指阳敢趋于旺盛则生发,阴气趋于衰退则闭藏。而作者认为:阳气趋向于旺盛则生发,阳气趋向于衰退则收杀的解释更合理。因为,生者阳中之之是,长者阴中之阳,杀者阳中之阴,藏者中之阴。  相似文献   

15.
至阳穴止痛有良效150010哈尔滨市大成卫生院周莉莉辽宁省兴城铁道建筑公司疗养院刘连堂至阳穴属督脉,别名肺底。人身脊为阳,横膈之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本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与膈俞相平,内应横膈。督脉为阳,自下而上,行至此穴位、即到达阳中...  相似文献   

16.
探讨在音乐治疗中利用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的结合,采用被动倾听或主动吟诵的方式,激活人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通过对诗词与音乐的意境、节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就意境、作用、适应症和患者类型,提出阳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之阳、阴中之阴四种诗词配乐施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1传统理论对四时阴阳关系的认识 一般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和阴阳配属关系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种归属关系概源于王冰[1]"春夏为阳,故生长;秋冬为阴,故收藏"的相关论述.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也提出:"温暖为阳,寒凉为阴……春夏温暖,秋冬寒凉,故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为阳中之阴,夏为阳中之阳,秋为阴中之阳,冬为阴中之阴"[2].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的阴阳: 《天元纪大论》上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主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又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这是说一年之中的时间变化有阴阳之分(前半年为阳,后半年为阴,春分至秋分为阳,秋分至春分为阴)。  相似文献   

19.
罗霞 《新疆中医药》2006,24(6):11-12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一语,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历代医家对此多随文训释,特别是“病在阴”“病在阳”中“阴”与“阳”的释义颇不一致。大要又有二说,一说以四时之阴阳属性,分别释为湿、风、寒、暑四时(如隋·杨上善等)。此说似可从,但如联系本论上下文而深究其义理,则有文义不和之嫌。本身原文是承上文“欲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之句,以阐述四时阴阳消长与人体阴阳变化的关系,强调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故杨氏之说可谓答非所问。另一说将“冬病在阴,夏病在阳”之阴阳,以脏腑的属性予以解释,所谓“冬病在肾,夏病…  相似文献   

20.
<正> 胸痹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证。临床颇为常见。其病位于胸背,胸乃心肺之廓,“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心肺阳气虚衰或阴寒痰饮阻遏阳气,则胸中脉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为胸痹,故其病证表现主要在心肺二脏。虽其见证有殊,而胸中血脉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