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以来1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占住14例,恶性占位5例.病史、B超、彩超、CT为主要诊断依据.2例部分脾脏切除,其余17例行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占位行联合切除,术后化疗.结论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综合利用B超、彩超、CT等作为辅助手段,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附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活检及临床治疗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 :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脾囊肿8例,转移瘤5例,脾脓肿4例,外伤2例,脾血管瘤2例.结论 :CT是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40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良性占位23例,其中脾脏错构瘤7例,血管瘤9例,假性囊肿5例,脾脏结核2例,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17例,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11例,血管肉瘤3例,脾脏转移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行脾脏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良性占位除1例因合并肝癌于半年后死亡,其余均健在;恶性肿瘤生存满5年以上者6例,1年存活1例,3年存活2例,2例失访,另外6例于手术后半年~3年内死亡. 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脾脏切除是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结果 56例肝脏良性占住病变中肝血管瘤31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4例,肝包虫病1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肝平滑肌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炎性假瘤3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100.0%.结论 肝良性占位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有的病例少见,诊断不易.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良性占住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判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35例心脏占位性病变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观察其大小、形态、位置、活动度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其他影像手段及病理,回顾性分析超声误诊及漏诊原因。结果所观察病例以心脏肿瘤最多见,良性肿瘤10例,原发性恶性肿瘤3例,转移瘤3例。其中1例良性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超声诊断为赘生物。1例恶性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超声诊断为黏液瘤。2例肿瘤为多部位多发,超声发生漏诊。其次为血栓8例,赘生物6例,癌栓5例。其中1例血栓超声诊断为肿瘤,2例怀疑心尖部血栓,后证实为超声伪像。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5%。超声诊断特异性为86%。结论超声是心脏占位性病变检出首选的重要检查手段,漏诊多见于多发肿瘤及多发赘生物,多切面仔细扫查可减少其发生。误诊主要发生于恶性肿瘤超声诊断为良性肿瘤,血栓超声诊断为肿瘤,良性肿瘤诊断为赘生物等,在结合病史及其他影像方法的基础之上,把握占位性病变特殊的超声声像学征象,以提高超声诊断占位性病变组织特征的辨识力,尤其在原发性心脏肿瘤组织特性的辨别上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接诊的拟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同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总结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检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18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1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2例,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显示仅有1例良性病变不符合,总计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90.00%,而符合率为94.12%。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是否存有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对于手术会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术前做好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对手术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超声诊断检出率较高,并且有很高的符合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脾囊肿6例(1例伴感染),脾脓肿4例,转移瘤3例,脾血管瘤3例,脾结核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对绝大多数病变能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8例脾脏占位性病变实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体会,包括手术适应证及有关手术技巧等.结果 18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术中转开腹手术(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 d)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胰漏,经引流后痊愈,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顺利出院或转入血液科进行化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18例中脾血管瘤6例,脾囊肿3例,脾淋巴管瘤2例,脾脉管瘤1例,脾淋巴瘤4例,脾转移癌1例,脾梗死1例.结论 脾脏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体检时经彩超或CT发现;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用以诊断和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切实可行,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多切面对脾脏进行探查,发现可疑病灶后仔细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脏器关系。结果:脾脏囊性病变16例中,单纯性囊肿5例,脾内血肿9例,脾脓肿2例。脾脏实质性病变19例中,脾血管瘤12例,脾良性淋巴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脾转移性肿瘤4例。误诊2例中,脾内血肿1例,脾血管瘤1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检查证实。结论:超声因其安全,无创,价廉,可反复观察等优点,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措施,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7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影像学诊断中超声造影准确率较高,与灰阶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69例,保守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临床综合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脾脏进行切除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肾脏占位病变患者98例,其中以肾脏良性病变患者38例为良性组,肾脏恶性病变患者60例为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及CT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 DW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总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 DWI检测肾脏占位病变准确率高于CT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aspiration biopsy,USGAB)技术在诊断脾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脾占位患者均采用USGAB技术进行活检,并做病理检查。结果:20例穿刺1次,其余2次;平均穿刺(2.28±0.46)针;组织芯平均长度(14.7±1.3)mm。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病理学确诊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5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USGAB技术能够安全、准确、快速地为临床提供脾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诊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腹膜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膜后占位34例(良性12例,恶性22例)进行超声造影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将曲线下降支分为单相和双相,比较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在曲线下降支形态和曲线各参数中有无差异。结果:曲线下降支形态分析,单相组中恶性病变占94.4%,良性病变占5.6%;双相组中恶性病变占31.2%,良性病变占68.8%,差异有显著性(P=0.000 2)。曲线参数分析,良恶性组的上升支斜率(A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1),良恶性组的峰值强度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以AS=0.3为界,AS>0.3组别与AS<0.3组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 6)。将时间-强度曲线的上升支斜率和下降支形态并联恶性肿瘤的漏诊率为9.19%。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于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90例肺和纵隔占位病变施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穿刺的151份标本经石蜡包埋,HE染色,细胞病理学诊断,免疫细胞化学Ki67检测,对肺癌进行淋巴结分期,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合临床共同诊断为标准,分析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及敏感性。  结果  EBUS-TBNA穿刺成功率100% (151/151),诊断率91.1% (82/90),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在EBUS-TBNA术后诊断率显著提高(P < 0.01)。90例中恶性肿瘤占72.22% (65/90),良性病变占18.89% (17/90),8.89%未明确诊断(8/90)。细胞学查见恶性细胞57例,诊断敏感度为 87.69%,80%的肺癌获TNM分期(44/55)。肺结核及肉芽肿性炎Ki67阳性指数0~3%,肺恶性结节ki67阳性指数20%~80%,肺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Ki67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EBUS-TBNA 是一种安全、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可显著提高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成功率,对肺癌的分类、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Ki67阳性指数是判断EBUS-TBNA穿刺细胞良恶性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经胸部CT和/或X线检查发现、超声能显示的40例患者的40个肺占位病变为研究对象,包括周围型病变38个,中央型病变伴阻塞性肺不张2个;40例患者中,男性25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64.8±12.5)岁(35-84岁)。首先,普通超声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分布情况, CEUS 观察病变开始增强时间( time to enhancement, TE ),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 TTP )及净增强强度( net enhancement,NE)。之后,在超声引导下避开CEUS显示的无增强坏死区行经皮穿刺活检,全部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经皮穿刺活检,1例(2.5%)发生咳血合并症。40个病变中,34个被确诊为恶性病变,其中1个病变穿刺病理诊断不明确,后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余6个为良性病变,穿刺活检确诊率达97.5%(39/40)。 CEUS显示良性病变的TE稍早于恶性病变,分别为(9.50±1.05)s(6-14 s)及(10.85±1.67)s(8.5-17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TE明显增快或减慢时对病变鉴别诊断有意义;比较良、恶性组TTP及N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病变组中分别有16例及3例(47.1%和50.0%,P〉0.05)显示病变内有无增强坏死区。各种肺占位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 time intensity curve,TIC)具有“快进慢退”特征。结论 CEUS在肺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指导穿刺活检取材方面有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占位性疾病患者(共93个病灶)的传统手持二维超声、ABVS、UE检查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手持二维超声与ABVS联合UE对恶性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93个乳腺病灶中,41个病灶为恶性病变.ABVS联合UE诊断恶性乳腺病灶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4%、92.7%、90.3%,分别高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的70.9%、70.7%、71.1%(P<0.05).结论 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比较,ABVS联合UE诊断乳腺占位性疾病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及更精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GPLB)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CT-GPLB检查,观察穿刺的成功率及并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90例仅行1次穿刺就成功取出活检样本,10例患者行2次穿刺才成功取出活检样本;200例患者中140例患者确诊为恶性肿瘤,47例为良性病变,未能明确诊断13例,穿刺物为糜烂组织。确诊率为93.50%(187/200),恶性肿瘤确诊率70.00%(140/200);其中发生针道出血39例,气胸24例,未出现呼吸困难者。结论对存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给予CT-GPLB诊断,诊断结果较为精准,安全性较高,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肝脏小肿块(≤20 mm)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6例肝脏实质占位患者(74个肝脏小肿块),采用VTQ分别测量肿块内部及其对应背景区肝实质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TQ鉴别诊断肝脏小肿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74个小肿块中恶性病灶37个,良性病灶37个.良性肿块内部的SWV值为(1.42±0.54)m/s,低于恶性肿块的(2.45±0.84)m/s(P<0.05).VTQ鉴别诊断肝脏小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以SWV=1.91 m/s作为诊断临界值,VTQ诊断肝脏恶性小肿块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9.2%,阳性预测值为88.25%,阴性预测值为82.52%.结论 VTQ对肝脏小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良性病灶18例,恶性病灶9例)脾局灶性实质性声像图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良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高回声病灶为多见,且结节多为单发;恶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的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为多见,结节多为多发。良、恶性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