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焦辨证是温病的辨证方法之一。乃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立。吴氏所撰《温病条辨》即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对各种温病分上焦、中焦、下焦进行辨证论治,纲目分明,条理井然,对于指导临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现拟从三焦的生理概念,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三焦病的病理和证候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相互关系等四方面,谈谈个人体会,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1],创立了以三焦为纲辨治温病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的温病的传变规律,概括了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的多种基本证候类型,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清宫汤、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多首治温病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集温病之大成,以三焦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辨证为纬,著《温病条辨》.《解产难》是吴氏结合温病之理讨论妇人产后调治的附篇,其中辨治产后三大证,见解独树一帜,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温病大师,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了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书。《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温病传世之作”。其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三焦辨证纲领倡导三焦辨证纲领,论述了九种温病的证治。吴鞠通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其中,使温病的辨证理论纵横交错,更具体地落实到经络脏腑之上,显得更为系统完备。《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风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指出温邪的侵入途径及发病部位与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5.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桑杏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该书以三焦为辨治纲领,详论四时温病证治。桑杏汤方病位属上焦,在四时应秋季。吴瑭将三焦辨治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治规律相互交融,互参互用,故桑杏汤从卫气营血辨证,其病又在肺卫。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一书是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既有完整理论,又有自己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杰作。他首创的三焦辨证理论提出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温病的三大原则。本文在系统论述三大治疗原则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分别列举有关方药,使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浅述《温病条辨》下焦温病的治疗赵聚山(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温病条辨》下焦温病,中医药疗法下焦温病一般指温病后期肝肾受病,多为邪在阳明久羁,不能外解而致邪热深入下焦,劫烁肾水.损伤肝肾真阴,导致阴精亏耗,虚风内动,属邪少虚多之候。吴鞠通...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一直被后世遵为温病三焦治法之总则,用药之准绳。如何具体解释这一法则?多数医家认为:“治上焦如羽”是说治疗上焦温病用药质地宜轻,如桑叶、菊花、银花、竹叶等品,用量要小,代表方如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治下焦如权”是指治疗下焦肝肾阴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内伤杂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中年著成《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之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实,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独具慧眼,颇有特色。笔者每览其晚年所著《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莫不为之而感叹。故不揣固陋,勉探其辨治内伤杂病的特色,俾后学得窥遗泽。1 治内伤注重心理疗法吴氏认为,内伤杂病多因情志不调、酒色过度、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所致或加重,在诊治过程中,若不先告以病由,晓以利害,畅其情志,戒其酒色,调其饮食起居,则药物很难收功。因此,他治疗内伤杂病,极为注重心理疗法。首先,他强调在…  相似文献   

11.
<正> “治上不犯中,治表不犯里”,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喻嘉言、叶天士温病学说加以发挥提出来的。他在三焦辨证中曾说“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恒,治下焦如权”。因此,“治上不犯中,治表不犯里”,即是从“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而立法的。由于吴氏对温病多从《內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病温虚甚死”之说,故认为温病多属伏气,其病温者,精气先虚,施治应护其虚。吴氏又本《內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创上焦温病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法。观吴氏银翘散立方之意,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可去实之能,这是吴氏以温病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吴鞠通,继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又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它以三焦为纲,将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并将卫气营血的分证贯穿其中,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其充足与否,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具体有“治上焦病,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养胃以固中土”、“治下焦病,滋后天以养先天等法。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轶事吴鞠通(1758-1836),名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吴氏之学本于叶天士,编著《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的理论,拟定不少温病名方,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外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轶事吴鞠通(1758-1836),名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吴氏之学本于叶天士,编著《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的理论,拟定不少温病名方,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外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问答     
问: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温病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辨证方法。它为温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是指导温病临床的基本法则。其重要作用是: ①概括温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后,致使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及有关脏腑的实质受损害。临床反映出由卫至气而营及血,或从上焦传中焦到下焦,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从外向内、由上及下的传变规律。把握这一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以下称外感卷)药物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探求温病的辨治规律。[方法]对外感卷203则医案190味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次统计与分层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外感卷药物中茯苓、杏仁、滑石与连翘配伍最广,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叶氏宣达芳化、渗利祛湿配伍辛凉清解之特色。风温、温热篇以清热生津为主;暑、湿篇以清热祛湿为主,在卫以辛凉清解,气分证以白虎汤为主,夹湿治以三焦渗利;伤阴则取麦门冬、增液汤类;湿热以中焦脾胃为主,重视宣展气机,治从三焦,即宣上、畅中、渗下。叶氏清热(含清卫分热、清气分热与清营血分热)、养阴(卫分、气分至营血分)、祛湿(以气分证为主,重在中焦)的用方多为自创,或化裁伤寒方,体现出卫气营血证的层层变化。[结论]外感卷是叶氏《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其中的辨治思想与方药多被《温病条辨》收录,并演绎出三焦辨证体系,对于当下辨治外感病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直至清代形成的理论体系。首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确立了“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后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一书里又补充了“三焦”辨证,从而构成了温病辨证施冶的完整体系,为指导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证候类型、发展规律等提拱了理论基础。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其含义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叶氏刚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区分证候类  相似文献   

19.
温病治气之法,盛于明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论治要在汗清透散;吴鞠通立三焦辨证,力倡轻、平、重之治;王孟英则承纵横两说而发扬之,辨证讲究枢机气化,施治无论祛邪扶正,均从疏理调愆气机着手,治湿多效验,颇有独到。兹据《温热经纬》王按及有关医论治案,对其有关温病治气内容略作探讨。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刘兰林教授临证相关医案探析其运用三仁汤化裁从三焦诊治湿热证的特色,以期学习、传承刘师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刘师临床运用三仁汤化裁的相关病案为基础,结合吴鞠通《温病条辨》及其有关学术思想与刘师经验论述,归纳阐述刘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三焦湿热的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色。[结果]刘师发展了《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中三仁汤的应用范围,强调治湿当先理气,气行则湿化,上焦湿热重在宣通肺气,中焦湿热法于调畅脾胃,下焦湿热治宜淡渗利湿。[结论]刘师不拘泥于古,紧扣湿热阻滞气机病机关键,临床运用三仁汤化裁分三焦论治湿热颇具特色,对临证具有启迪作用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