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凝症是指肩部冷痛、酸胀麻木、甚者遇冷或夜间痛如刀割及肩关节的平举背伸等活动受限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冻结肩"、 "五十肩"、"漏肩风",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周炎,是因为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临床以单侧发病多见,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2.
3.
4.
肩周炎俗称“漏肩风”,病久多有肩部功能明显障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故又称之为“冻结肩”或“肩凝症”。主要由于长期劳损或创伤以及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人,留滞关节,以致肩部气血运行失畅所致。此病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患者比较痛苦,往往多方求医以期解决病痛。多年来我们采用水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凝症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李永禹肩凝症又称肩周炎。本文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疗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在34~78岁,其中90%在45~74岁。本文绝大多数为单侧肩臂痛,以右侧为多。病程在2~...  相似文献   

6.
肩凝症是一种以同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为主症的常见病,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肩关节可经常疼痛,迁延日人可造成同关节粘连甚至肌肉萎缩。八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该病3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00例中,男性121例,女性17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4岁,其中29~45岁63例,46~55岁129例,56~65岁78例,66岁以上30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一周。二、治疗方法1.针灸方法针刺压痛点及同用.强刺激并温针灸之.然后在压痛点处用梅花针叩刺至星红出血并在其上拔火旺,然后用雷火神针温和灸3~15分钟;在发…  相似文献   

7.
肩凝症从经筋论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凝症从经筋论治60例刘金洪(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关键词肩凝症,经筋,针灸疗法肩凝症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不理想。从1988年11月至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8.
9.
雀啄刺治疗肩凝症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于1993-1996年间用雀啄刺法治疗肩凝症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l一股资料本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4~5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本组病例都具有肩背部板滞、牵拉感的共同症状。证以寒痹为主。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选取肩背部压痛最明显处以及有板滞、牵拉感的部位作为刺激点,有几处选几处,不拘数目。进针后小幅度提插,当针下阻力较大或针尖触到较坚硬的软组织时,表明已到达病变肌层,此时即用雀啄样刺法点刺深层病变组织5~10下,然后再往深层进外,得气后留针ZO分钟。同时远端…  相似文献   

10.
肩凝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1994-1999年以来,以一针缪刺外关加推拿和TDP神灯照射治疗肩凝症7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已确诊的76例患者中,男36例,女40例;年龄在50岁以下48例,50岁以上28例;发病1年以内50例,1年以上26例。2 治疗方法2.1 针刺取穴 对侧外关,用28号1寸毫针快速刺入,行强刺激快速捻转手法,不提插,针向肘部,针感向肘部放射最好。并嘱患者作患肩上举、后背、外展、转肩动作,留针10分钟,行患肩推拿手法。2.2 推拿取穴 天宗、肩前、肩贞、肩 、肩 。操作:在患者肩部施 、按、捏、拿、推、…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吉林医学》2011,32(25):5292-5293
目的:观察评价活血舒筋手法对肩凝症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治疗作用,同时评价其安全性,以期为适宜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组30例临床诊断为肩凝症患者予手法治疗,疗程14 d。指标:选取肩周静止痛、活动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度,以0分(正常)、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等级计量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观察其安全性。观测点:治疗0、7、14 d。结果:治疗7、14 d时点,组内前后对照主症分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法治疗肩凝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扶阳罐循经温通疗法治疗原发性肩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扶阳罐循经温通。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凝症患者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UCLA 评分和ASES 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UCLA评分及ASES 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的80.49%(33/41)P<0.05。结论:扶阳罐循经温通疗法联合局部封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凝症短期疗效显著,止痛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局部封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疗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肩凝症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76例肩凝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外用氟比洛芬贴,同时指导患者按照八段锦进行治疗后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肩凝症患者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UCL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的83.78%(31/37)(P<0.05)。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电砭石疗法)和对照组(针灸组)每组各58例,2组取穴及康复方案均相同,通过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比分析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砭石疗法与针灸疗法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比较,UCLA评分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力之间的评分在随访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疗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电砭石疗法在镇痛、改善肌力、恢复功能及总体评价上要优于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肩凝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凝证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以肩部疼痛寒冷、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我们在临床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肩凝证,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肩凝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肩关节周围炎 ,主要症状是肩关节周围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部及上臂肌肉萎缩 ,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中老年人肾气渐亏 ,气血虚弱、血不荣筋 ,所以易患本病 ,病后顽固难愈 ,又易复发 ,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临床上采取单一疗法治疗 ,往往疗效差 ,疗程长。 1998年初我们开展综合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例肩凝症患者中男 4 6例 ,女 5 4例。全部病例年龄均在 6 0岁以上 ,年龄最大 72岁。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6个月。1 .2 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 ,肩部隐…  相似文献   

18.
李炼 《中外医疗》2009,32(10):111-11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针刺“七星台”(肩髑,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及针刺健侧条口透承山穴进行治疗。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78例,占86.7%;显效6例,占6.7%;有效4例,占4.4%。总有效率97.8%。结论“七星台”.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凝肩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贺贵英  贺朝 《当代医学》2010,16(11):227-228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加强治疗前后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中严密配合,术后指导体位姿势及康复锻炼。结果术后40例患者中36例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达90%。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功能锻炼、内服肩凝汤等综合方法治疗(下简称综疗组)漏肩风59例,有效率98.3%,临床治愈43例,占72.88%,平均疗程6.5天;对照组A(即电针组)37例,有效率89.19%,临床治愈22例,占59.46%,平均疗程为11.2天;对照组B(即肩凝汤组)33例,有效率81.82%,临床治愈18例,占54.55%,平均疗程15.3天。提示三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但综疗组疗效最佳,治愈率高,且疗程短,故临床治疗漏肩风时应考虑综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