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真菌性鼻炎上颌窦炎30例(36侧),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呈逐渐上升趋势,本科于2002-2006年收治了1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配合鼻腔下鼻道开窗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硝唑灌注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0.4%替硝唑注射液冲洗并灌注。结果85例治愈49例,占57.6%,好转21例,占24.7%;总有效率82.4%。无效15例,占17.6%。结论替硝唑灌注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窦腔冲洗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的经验,在普罗兹置换法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上颌窦换位引流法。其操作要点是按普罗兹位从鼻腔滴入药液,然后转换为患侧上颌窦在下与居上的侧卧位。使药液易于从自然开口进入窦腔内,炎性分泌物顺自然开口排出。笔者应用该法于因年老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首例即获优级效果。惟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追踪观察其切实疗效。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在我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我国日益普及,对普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适应证在逐步扩大。但尚不能完全代替柯—陆手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牙源性上颌窦炎和黏膜业已坏死的上颌窦炎,传统手术仍然有其长处。自1996年以来,我院利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手术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1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经CT扫描检查易发现、易诊断,治疗主要是鼻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取出囊肿。我科采用鼻内镜下经3种不同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10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并对药物治疗不敏感,且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者11例(11眼),使用193 nm准分子激光行PTK治疗消融病变角膜组织,并与8例病情程度相似,但使用常规清创术和角膜组织切除术治疗的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对比疗效。两组病例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真菌滴眼液巩固治疗。结果PTK治疗组术后无复发,PTK组治疗时间(25.27±5.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42.75±17.90)天,(P<0.05)。PTK组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1~1.0,较术前平均上升了(2.36±1.36)行,明显优于对照组(0.75±1.04)行治疗效果。结论使用PTK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浅层角膜溃疡,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治疗效果好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真菌病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10于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其中30眼实施UCP(UCP组),20眼实施睫状体冷冻术(冷冻组)。术后随访3mo,观察患者眼压,评估眼球疼痛等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UCP组术后1d,1wk,1、3mo平均眼压分别为29.27±10.40、23.87±8.61、25.27±9.95、23.70±10.06mmHg,与术前眼压(43.97±10.39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 冷冻组术后1d,1wk,1、3mo平均眼压分别为22.15±7.78、20.80±8.44、22.50±7.12、24.20±8.43mmHg,与术前眼压(47.30±8.53mmHg)相比显著降低(P<0.01)。UCP组术后1d,1wk,1、3mo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 冷冻组术后1d与术前相比疼痛等级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wk,1、3mo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UCP组5眼(17%)出现轻微并发症,冷冻组16眼(80%)出现并发症。

结论:UCP能显著缓解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疼痛,有效降低眼压,且术后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马晓爽  李兵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52-2353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85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B组:4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随访9~32mo,A组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5%;B组无复发,治愈率为100%,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两种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目的 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Ⅲ级以上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89例 89眼随机分为 2组 ,分别进行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47例 4 7眼 )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42例 4 2眼 ) ,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检查 ,对比观察。结果  2组术后 1d、14d、90d视力 (分别为非超生乳化组 0 .6 3D± 0 .12D ,0 .74D± 0 .2 1D ,0 .81D± 0 2 4D ;超生乳化组 0 .5 8D± 0 .2 3D ,0 .71D± 0 .2 2D ,0 .2 9D± 0 .2 3D)及术后 14d散光 (超生乳化组 1.6 5D± 0 .6 5D ,非超生乳化组 1.72D± 0 .4 3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1d内皮细胞损失百分率中位数比较 ,超生乳化组 (14 .6 3% )明显大于非超生乳化组 (8.5 1% )。无 1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具备超生乳化的优点 ,并减少角膜内皮损伤 ,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真菌性角膜溃疡两种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快速,简便、准确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角膜刮片取材,涂片后进行KOH湿片直接镜检法及丫啶橙荧光染色法同时检测140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标本,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OH湿片直接镜检法检测阳性率为71%,丫啶橙荧光染色法阳性率为86%,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丫啶橙荧光染色法简便,快速、准确,阳性率高,优于KOH湿片直接镜检法。随着目前国产荧光显微镜的日益普及,我们认为该方法为快速检出真菌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切片快速、准确、方便操作的特殊染色方式。方法:采用临床诊断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的标本50例,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进行4μm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选用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和六胺银(GSM)染色法进行染色对比。结果:高碘酸—无色品红法检测阳性率为84%,六胺银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79%。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法简便、快捷、准确,阳性率高且成本较低,优于六胺银染色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真菌性角膜溃疡应用那他霉素和氟康唑治疗的对照研究,研究那他霉素与氟康唑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4例24眼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分别用那他霉素眼液及氟康唑眼液进行治疗.结果 A组(那他霉素组)12眼治愈9眼,有效10眼,无效2眼,有效率83%;B组(氟康唑组)12眼,治愈4眼,有效8眼,无效4眼,有效率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7,P>0.05);那他霉素组治愈率75%明显高于氟康唑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P<0.05);结论 那他霉素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缝线法和部分睫毛切除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的方法。方法:将小儿下睑倒睫患者56例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28例。对照组采用缝线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部分睫毛切除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为89%,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89±1.22与6.27±1.86分,观察组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00±1.34与8.95±2.34分,两组治疗前后满意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均出现红肿及缝线脱落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观察组为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线法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简单易行,有时在患儿的配合下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复发率较高,部分复发患儿需再次手术; 部分睫毛切除可较彻底地解决小儿下睑倒睫问题,复发率低,但小儿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风险大,并不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普及,可用于特殊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下治疗1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恰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16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鼻窦真菌感染占同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手术患者的5.6%(116/2089)。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曲霉菌感染,占所有致病真菌的84.5%(98/116)。各类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鼻窦真菌球最为常见,占79.3%(92/116),以上颌窦最为多见,术后2-8年复发率为2.2%(2/92);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占12.9%(15/116),术后1-3年复发率为13.3%(2/15);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占1.7%(2/116);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占6.1%(7/116),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必须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观察、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而得以确立,手术清除病灶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两种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苏玉英  袁昱  马宁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20-1921
目的:单纯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182例(226眼),其中实验组98例(130眼),对照组84例(96眼),实验组单纯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但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浅前房、低眼压与前房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而单纯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不仅疗效确切,且术后浅前房、低眼压与前房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